上周,与非网《硬触角》栏目和大家一起起底了海康威视,见证了它从一个出售板卡、DVR的“小角色”,到如今甚至能与霍尼韦尔、博世等百年安防巨头分一杯羹的“硬角色”。
2001年海康威视从一家28人创业团队、500万注册资本的普通音视频压缩板卡公司起步,以超过40%的营业收入和年利润复合增长率,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接近320亿总资产、逾 1500亿市值的行业龙头。这中间有着怎样的原因与奥秘?
本期与非网《与非解码》栏目,小编就来挖挖这其中的道理。
开始——无法复制的创新体系“关键是创新体系无法复制。”这是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解释。陈宗年和胡扬忠这两个人物,是提起海康威视无法避开的人物,这两人毕业之后就进入五二研究所工作,兢兢业业几十载。这也就注定了海康威视会与五二研究所结下不解之缘。
依托中国电科和五二研究所,海康威视是这样开始的。
图|左起依次为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副董事长龚虹嘉、总经理胡扬忠
好的领导班子是企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陈宗年和胡扬忠技术过硬,龚虹嘉又有民营企业经验,这三个人可以说是黄金组合,奠定了安防龙头的基础。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之后,海康威视选择了视频监控作为核心业务。陈宗年指出,这得益于五二研究所开放的环境,什么都能尝试,因而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视频监控行业是因为安全问题才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的安全需求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安全环境却在不断恶化。因此,海康威视瞄准了市场前景广阔的视频监控业务。正确的战略选择为海康威视后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前期的业务探索,五二研究所拥有了较为完整的视频监控的技术体系,但是还缺少重要的编解码技术。后来,龚虹嘉带着已掌握的编解码技术,作为战略投资人,与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控股的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转折——大规模股权激励政策抛开创新体系,安防监控的发展大势及创始团队的科研能力,海康威视“进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股权激励政策。而当年龚虹嘉自动转让股份给核心管理和技术团队更是被很多人成为是海康威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早在2007年,海康威视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公司外资股东龚虹嘉将所持公司15%的股权以75万元价格转让给杭州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所持有限公司 5%的股权以2520.28万元价格转让给杭州康普投资有限公司。这一系列的举动目的就是激励经营层,这即体现了龚虹嘉的胸怀也进一步让大家看到股权激励的重要性。从那之后,海康威视的管理层保持着激情和稳定,一直到现在。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在一般企业中并不常见。作为国资委控制下企业,能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实属难得。而在海康威视发展的过程中,更是多次大胆使用股权激励的方法,每次股权激励后,公司的业绩都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也许这才是一般国企和海康威视之间的区别吧。
图|海康威视股权激励情况
2017年2月份,海康威视拿出5.7亿元福利,给2989名员工每人发1.8万股,每股优惠10元,相当于每人送18万元。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龚虹嘉低价转让的75万元或许是为了感谢陈胡二人所做的贡献,才做出的大度牺牲吧。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根本——专注科技研发在人们的眼里,国有控股企业似乎都难有创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海康威视就是一个例子,公司每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直接投入占销售收入的8%左右。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海康威视主要的安防监控产品属于电子类产品,其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在3~5年左右,而且下一代产品与上一代产品具有一段重叠期,实际有效生命周期更短,因此具有技术水平发展快,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这意味着如果要保持企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投入科技研发,不断推陈出新,跟上更新换代的步伐。所以,人才与创新对安防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最值钱的就是人才,除去现金和固定资产,剩下的就是人才了。”陈宗年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如是说道。而通过在人才上的投入,可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继而建设难以复制的创新体系,这被陈宗年视为是公司多年沉淀下来最有价值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脱胎于科研院所的海康威视十分清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截至2017年,拥有1500项专利(含专利申请)与359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288项,国际专利88项。
有业内人士评价,海康威视是行业内最热衷于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每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直接投入一直占占有很高的比例,几乎每年坚持推出一代新产品来满足和引领市场的需求。同时,该公司坚持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并将其“量化”为考核指标,其核心科研人员的收入直接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
沉淀——学习国内外一流企业尽管扛着国内最大安防企业的大旗,陈宗年和他的团队是低调和谦虚的。
陈宗年表示:“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向华为和许多国际一流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成长规律、创新机制和经营管理等。虽然我们能力不够,但是学习华为,我们可能是全中国学得最认真的企业之一。”
战略眼光——布局海外市场不同于国内安防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海外市场,海康威视面临的是霍尼韦尔、博世、三星这样的巨头公司,足以印证海外市场的蛋糕足够大,却并不好切。
对于海康威视来说,海外市场的空间还远未到天花板。2016上半年,海康威视的海外业务营收增速依然可以维持在40%的水平,毛利率也达到47.7%。
从2003年起,海康威视即开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外销之初就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完成了“HIKVISION”商标的注册工作。
和许多最初开始进行国际化的企业一样,海康威视起先除了贴牌生产外,自主品牌也只能从低端市场切入,难以触达中高端终端用户,更好提升品牌形象,找到溢价空间。
从2007年起,海康威视通过聘用本土员工、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海外物流、装配基地等本地化服务,积极拓展海外渠道。目前海康威视的海外市场营收约80%都源自自主品牌。
2017年5月,海康威视宣布收购英国老牌入侵报警公司SHL。SHL旗下拥有Pyronix品牌,是提供家庭和写字楼安防解决方案的生产企业,产品覆盖室内及室外探测器、传感器、有线及无线控制面板、警钟等。业内人士分析,海康威视此次收购的SHL/Pyronix在入侵报警产品、技术方面可以给专注视频监控的海康威视以补足,在欧洲客户资源、渠道、品牌方面可以为海康威视所用,未来海康威视有望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品线扩张,加快海外品牌开拓。
转型——“借势”物联网、人工智能,丰富产品线目前,国内安防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了转型期和泛安防时代。传统安防企业拥抱互联网 ,与多个行业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云存储、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等新兴领域被海康威视视为下一个“风口”。
未来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就是视频数据,所以说,海康威视在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上有先天的数据源头优势。去年,海康威视研发出了萤石和机器人等产品开始进入个人家庭领域,开始从ToB向ToC布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人工智能抢占数据。
意识到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会有大作为,海康威视在2006年开启公司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及视频大数据研究。海康威视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团队在2015年分别取得MOT Challenge4多目标跟踪技术、KITTI5车辆检测和车头方向评估算法测评世界第一。
物联网方面,从2014年开始,海康威视在“新领域”动作不断,2014年8月,海康威视与乐视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云服务、智能硬件、视频内容等方面展开合作。9月,海康威视再度与阿里云展开战略合作,试水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
2016年初,依托多年在图像传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海康威视宣布推出“阡陌”智能仓储系统,通过机器人实现“货到人”,颠覆传统仓储的作业模式。该系统适用于有多品种、小订单分拣需求的仓储作业环境(例如电子商务的分拣中心和3C、电子等制造业原料及成品仓库等)。
陈宗年表示,物联网一定是下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视频监控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未来海康威视将围绕这一领域去拓展。
海康威视未来的挑战技术的投入能否继续保持技术门槛
海康威视在视频监控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很强,但未来的战略高地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否则就会沦为卖产品的公司,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这点是海康威视未来能否更进一步的重中之重!
核心人员是否保持稳定,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加盟
从目前看海康威视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还不能跟BAT等互联网巨头相比,能否吸引更高水平的人才加盟,或者培养现有人才到更高水平,是能否实现技术领先性的重要基础。海康威视虽是国企,但在股权激励方面一直走在前面,这点很厚道。
国企的双刃剑
国企在中国的优势就不说了,但是如果进一步开展海外市场,海康威视会面临着信息安全等压力,进入美日等国家的难度很大,这点很像华为的处境。但是事实已经是这样,毕竟第三世界的国家还有很多,相信国企的背景对于海康威视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海康威视从28人小团队,到今天世界制造舞台的“优等生”。中间经历快速的发展,已经进化为近320亿总资产、逾 1500亿市值的行业龙头。从0到90分容易,从90到100分,这中间该怎么走,怎么努力,怎么去实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海康威视也不例外,在一个爆发点,更需要仔细思考,下一步的路怎么走,怎么走的稳,否则,走滑坡就很危险了。毕竟,曾经风光一时却消失在历史舞台的企业也不是没有。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安防行业的新格局正在重构:互联网的冲击仍未结束,物联网来了;行业市场的开发如火如荼,民用市场硝烟起了;平安城市建设告一段落,智慧城市又近了。大变革之下,海康威视如何保住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又会走向哪里?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