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洗脑”这个词语该怎么界定呢?

有些人存在疑问,社会文化教育我们的过程算是“洗脑”吗?

这当然是不同的,因为洗脑和教育的构成要素是不同的。

洗脑涵盖了重复、断言、塑造权威、暗示、情感传染这些要素,这些要素都是有损个人的判断力的。而教育指的是传播知识,和洗脑的区别在于会不会使用那些像重复、断言这一类的传播手段。

洗脑的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有些洗脑很容易分辨,有些洗脑是不容易看穿的。哪些洗脑手段是不容易看穿的呢?

消费主义

(1)日付消费观

以苏宁旗舰店的小米十为例,商品的总金额是3999元,商品详情页面写的是24期免息,日均低至5.6元。

商家特别喜欢宣传日付低至几元,以及12/24免息,计算平均每日付款金额和计算商品总金额会让消费者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

最常见的洗脑方式(最高级的3种洗脑方式)(1)

计算日付金额的人花钱更加大手大脚,也更容易受日付金额低的观念影响产生更多分期付款的订单。

分期付款是超前消费,会透支未来的购买力。

喜欢计算日付金额的人会面临将来有将来要购买的东西以及没有用于应急的储备资金而陷入金钱上的恶性循环。

在分期免息付款如此普遍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计算的是商品一次性的总金额,而不是平均每日花费的金额。

(2)轻奢观念

轻奢这个概念是这两年火热的名词,介于奢侈品和普通商品之间的。为什么这个概念会火起来呢?

目前90后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90后还偏爱超前消费,使用贷款消费的人群超过50%。

完全的奢侈品价格太高,大部分90后无法消费,而普通商品又不受喜爱,因此轻奢品牌大火。

最常见的洗脑方式(最高级的3种洗脑方式)(2)

无论是轻奢文化,还是标配生活,都是一种体现在商品上的身份定位,商品的价值分为符号价值和使用价值,轻奢消费品正是符号价值很高的商品。

它洗脑的地方在于由媒体和资本来定义什么是“优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生活”,对于消费能力很高的人来说,轻奢消费品只是一种日常消费品。

但是对于消费能力不高的人来说,轻奢虽然是踮脚就能够到的商品,却会掏空这些人的购买能力。

我们又为什么要媒体和资本来定义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呢?

难道不买DR钻戒,就是对爱情不忠诚吗?

最常见的洗脑方式(最高级的3种洗脑方式)(3)

知识付费

消费主义很具有洗脑特征,在整个互联网市场,还有另一种普遍的洗脑方式,那就是贩卖焦虑,贩卖焦虑的人是为了收割焦虑

贩卖焦虑的方向非常广泛,大到成功学,小到健身、读书、旅行。

互联网上有很多速成的付费课程,比如说“一周内如何成为文案高手”,情商课程,人生管理课,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等等。

这些付费课程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无论是情商,还是提高逻辑能力,从来没有速成的方法,很多购买付费课程的人只是因为感到知识焦虑而去购买这些课程。

那些教你月入百万的人是靠你的相信实现了他的月入百万的生活的。

最常见的洗脑方式(最高级的3种洗脑方式)(4)

不是说知识付费完全没有用,而是这些知识付费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二手知识,它根本没有办法帮助你提升你想得到的情商、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它只能帮助你缓解你的焦虑,以及帮助他们赚钱。

我以情商为例,这个概念的创始人写了整整6本《情商》。又或者逻辑思维涉及到的著作数都数不过来。

哪来的速成法则呢?在这些二手的碎片化知识的教导下能够有什么质的提升?

绝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是免费的,只是看你会不会去学。

努力决定论

“你失败是因为你不努力”“你穷是因为你懒”“年轻人就应该996”和”趁着年轻就应该去创业”这些言论,都在强调努力决定了你的成败以及你的价值。

成功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努力决定论则是把成功都归结为内部,忽略了外部因素中的资源、运气等等条件。

最常见的洗脑方式(最高级的3种洗脑方式)(5)

它之所以洗脑是在于改革开放的20多年整个社会都是高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机遇很多,那一代的人普遍认为努力可以决定一切,因为他们的努力都有确确实实的回报。

而现在市场环境已经高度成熟,已经不是简单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了,还要看外部因素中的资源和运气。

我们看待成功人士往往带有幸存者偏差的想法,忽略了时代背景、也忽略了个人的资源背景。

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成功不是努力就可以决定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