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

提升城市能级,眉山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动作频频。

4月底,眉山市委办和市政府办发布的《关于建设成都都市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城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眉山将建成人口10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让城市宜居指数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成为成都都市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眉山最好看的建筑(每百名新安居者中就有三十名来自外地)(1)

图为游客入织的眉山水街(王长生摄影)

建区设市仅有20余年的眉山,目前中心城区人口不到85万,但在“十四五”期间,眉山要实现城市人口过百万的目标,底气何来?路径何在?

眉山最好看的建筑(每百名新安居者中就有三十名来自外地)(2)

图为眉山城市一角(李陈摄影)

区位优势尽显 成都之南崛起安居新高地

5月18日,家住眉山市东坡岛某小区的眉山新市民聂新军早早起了床,呼吸着新鲜的空起,看着窗外绿意盎然的春景,聂新军定下了新一天的生活计划。

今年60岁的聂新军是地道的新疆人,此前一直在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任教,2019年以来他便一直在寻找一个养老的宜居之地。

眉山最好看的建筑(每百名新安居者中就有三十名来自外地)(3)

图为5月17日,在甘肃兰州某公园的眉山商品房宣传展板(王博尔 摄)

当年,他带领全家自驾旅行路过眉山时,便被眉山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于是他当即做出决定,在眉山安居,并在2020年退休后迁入了成都以南70余公里处的眉山,还动员在成都创业的儿子,将户口也迁入了眉山。

距离成都近,生态环境好,城市宜居度高,安居成本适中,这些成为打动聂新军的关键要素。

像聂新军这样被眉山宜居环境所吸引的外地人还有不少。

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显示,2020年从外地到眉山安居的群体占整个眉山市新安居群体的30.52%,同比增长1.71个百分点,这其中,来自省内市外的安居群体占比达到23.08%,来自省外的安居群体占比达到7.44%。

趋势在延续,2021年一季度,从外地到眉山安居的群体占到了整个眉山市新安居群体的55.1%,同比增长11.81个百分点,其中来自省内市外的安居群体占比达到38.58%,来自省外的安居群体占比达到16.52%。

“这背后是眉山区位优势和宜居环境的强劲吸引力。”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梅斌如此感慨。

作为四川最年的的地级市,建区设市之初,眉山中心城区只有“九街十八巷”,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20余年来,眉山坚持文化城、公园城和活力城“三城”建设思路不动摇,将东坡文化注入城市肌理,将生态环境改善摆在了显要位置,将城市活力建设当做了重点任务,推动了城市能级的提档升级,终于在成都之南,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

“以城市公园为例,眉山通过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在全市建成了各类公园163个,实现了‘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的优美生态环境格局。”梅斌坦言,如今的公园的数量和城市的绿化环境,在建市之初,是想都不敢想的。

截至目前,眉山中心城区面积已扩大到69.0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5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省内一流的学校和医院纷纷入驻,初步构建起在西部地区充满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中强”战略高位开局 眉山按下城建快进键

“北部新城项目是未来眉山城市版图扩张的重点,必须从群众最关心的建设起步,优先保障民生项目的及早开工。”5月19日,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北部新城南片区项目建设方案研讨会,会上,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经济师杨波再次敲定了新城建设的关键要点。

眉山最好看的建筑(每百名新安居者中就有三十名来自外地)(4)

图为在眉山城区跳舞的老年人(眉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北部新城项目是眉山“十四五”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眉山城市能级提升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占地12.7平方公里,总投资35亿元,全面建成后,可容纳人口19万人,未来成眉市域铁路S5号线眉山站也将在此布局,而南片区,则是新城的核心。

历经20余年发展,眉山主城区的城市规模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仍然面临城市能级不高,城市规模、功能、品位亟待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不够等问题,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的东坡区和彭山区,两地尚有10余公里的距离,这片区域还是农村区域。

去年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眉山重新审视区域定位,并做出打破原有城市结构,大力实施“中强”战略的决定,计划依托东坡、彭山城区和仁寿县城,建强城市核心,加快主城扩容提质,形成拥江发展、主副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

眉山最好看的建筑(每百名新安居者中就有三十名来自外地)(5)

聂新军在眉山水街留影,作为新眉山人的他,会不定期将在眉山的生活点滴通过微信分享给远在新疆的朋友(受访者供图)

位于东坡区的北部新城,便是眉山推动东坡与彭山同城发展的重要一环,新城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眉山两大城区的空间距离。

“扩大城市规模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第一步,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城市管理,提升市民的满意度,才是落脚点。”眉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梅斌告诉记者,目前,刚刚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只有半年的眉山,又定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彰显城市独特品位和气质的金字招牌。

梅斌介绍,未来,眉山将全力打造以三苏文化为核心,以江口沉银、码头文化和三线建设等文化为外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眉山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成都都市圈副中心,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是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的内容,只有拥有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才能吸引人才和资本,也才能在成都都市圈中快速崛起。”眉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走向“十四五”,眉山将坚持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本,顺应“人城产”逻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重塑城市形态,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品质,做靓美丽乡村,打造文化更繁荣、生活更富裕、服务更优质、环境更优美的品质宜居城。

从概念渐渐走向现实,宜居眉山的影响力也由此不断扩大。

“这是一片洋溢着幸福气息的土地,你们一定要来看看。”5月19日傍晚,在散步归家后,聂新军将一天的生活点滴和眉山城市美景图片一一发给了远在新疆的朋友,并再次向他们发出了安居眉山的邀请。

在微信的那一头,10余名远在几千公里外的新疆朋友们做出了肯定的回复。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