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商为什么要做新产品 农资企业该如何精准发力(1)

农资经营商为什么要做新产品 农资企业该如何精准发力(2)

上期精彩回顾:

如何更好发挥这一职责?|2023,农资企业怎么干?①

如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农资新使命?|2023,农资企业怎么干?②

话题三

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农资企业该如何发力?

嘉 宾: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程诚

江西开门子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美珍

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云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周嘉芸

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勇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鹏

主持人: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李阳 陈蕾 刘颖 穆阳芬

关键词一:农业绿色发展

■ 文件精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主持人:减肥增效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农资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升级方面有哪些发力点?

常云:减肥增效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水肥一体化是实现减肥增效的有效手段和载体。设施农业、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特点,特别是我国西北部缺水地区,东南沿海、云贵高原高端经作区,这些年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对复合肥的水溶性提出更高要求,大量元素水溶肥需求迅速上升,而全水溶肥料对品质的要求更高。

为此,我们在产品布局上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围绕提高肥料利用率这一减肥增效的核心,进一步加大水溶肥研发投入。在充分考虑地域因素的前提下,我们针对设施农业用肥特点推出了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水溶肥系列产品,同时加快水溶肥产能扩建。

鄂中生态紧紧抓住提质、增效这一关键因素,围绕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等核心目标,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践行中医农业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发高端新型肥料,精准补充作物营养,既减少流失浪费,又实现了增产增收。我们先后推出了以“仟金方” “高分子” “神捕”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品种,通过添加增效物质提高作物机能和吸收利用能力,加速化肥分解转化,提高作物机体吸收能力,在进一步提高肥效的同时大幅降低使用量。

周嘉芸:芭田股份始终坚持“喂育植物最佳营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使命担当,基于十大经济作物不同生长期养分需求特点,创新功能配置和配比设计、注入组合式“增效技术”,研发新型肥料产品,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芭田通过降低“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中微量元素和功能营养物质含量,保障总养分含量完全满足作物生长关键期需求,真正做到将每一个养分都用在刀刃上,实现8个养分大于10个养分的效果。经过服务田实地验证,对应不同作物的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肥料产品,降本提质效果明显。

方美珍:在认真学习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后,我们认为肥料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升级,主要还是要围绕“绿色、安全、高效”三个方面发力,努力创新研发环境友好,减肥增效的绿色功能性肥料、作物专用肥、测土配方肥等。

程诚:辉隆将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质增量扩效,推动辉隆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聚焦前沿科技,大力研发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资产品,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产品质量,推动建设辉隆科研高地,推进农资主业转型升级,助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勇: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减肥增效技术创新。从今年一号文件中不难看出,农业绿色发展将更加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对于农资企业来说,要加快绿色投入品关键技术突破。我们通过探索建立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以试点作用带动农业绿色投入品的推广和大面积应用。公司围绕马铃薯特色作物,推行绿色农资,推广先进肥药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土豆套餐式施肥,减少大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投入量。针对春耕土豆用肥,鲁南公司备货2000吨,带领团队在滕州市马铃薯主产区设立了8个试验田,组织农业专家开展田间农民会,将技术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在保护土壤安全的同时,大幅减少土传病害发生,提高了土豆品质,提高了农户收入。

黄鹏:根力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利用微生物菌种解决土壤健康和作物病害问题,与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要求相向而行。近年来,根力多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不断进行战略转型,打造出“两大三专”系列战略产品,完成由“生物 有机 无机”向“生物 有机 土壤调理”的转变。截至目前,根力多自主研发产品占比突破80%,年销量突破30万吨,已经形成九大品类、十大品牌、110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在生防、促长、土壤修复、提质及针对性等多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另一方面,根力多积极推进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与北京德青源、君乐宝、华润等大型企业合作,利用生物技术将秸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加工为绿色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提供给有机种植基地施用,生产出来的有机秸秆、饲草反哺畜禽养殖企业,形成了“畜禽粪便(秸秆) 微生物(根力多) 有机种植基地”生态闭环模式,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二:科技创新

■ 文件精神: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主持人:农业及农资行业目前有哪些科技和装备短板亟待补齐?农资企业可以有哪些作为?

张勇: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农资行业目前都在向农业服务行业转型,但缺少可以很好利用先进技术,适应当前农业发展阶段,并运转非常良性的带头企业。农资企业体量大,具备带头搞农业创新的基础,具备结合上游、下游的产业优势。农资企业应当积极带头,将农业行业营造成为朝阳行业环境,吸引更多富有创新活力的年轻血液加入其中。

关键词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文件精神: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主持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许多新路径,农资企业能够从中发挥哪些作用?

张勇:农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从围绕地方特色经济作物进行深耕,结合当地的特色作物,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通过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与当地政府适度探索,冷链物流、电商、订单农业、初加工等方面的合作。这样一来,既能实现农资企业业务开展的需求,同时当地政府的特色作物产业也引入了更高层次的优势资源,从而实现多方受益,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了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农资企业作为服务“三农”的有生力量,不仅肩负着农资保供稳价、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体系创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件释放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有力信号,农资企业应对标文件提出的新政策、新要求,弄清农业强国究竟要“强”在哪,从而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政策导向、行业大势相结合,积极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资主业转型升级,在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 | 魏萌 李阳 陈蕾 刘颖 穆阳芬)

编制 | 炼 晨

主管 | 魏 萌

监制 | 张 琴

如有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以下内容为广告————

农资经营商为什么要做新产品 农资企业该如何精准发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