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春节就正式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青天,吃着糖瓜把嘴粘,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糖瓜祭灶,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传承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经登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莱芜陈楼糖瓜,备受赞誉。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1)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2)

临近小年,莱芜区陈家楼便逐渐热闹起来,天还没亮,整个村子便笼罩在甜蜜的麦芽香气中。进入农历十月,等天刚一转凉,陈楼糖瓜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佃起老人便带领徒弟们开始着手制作糖瓜,从熬糖、晾糖再到拔糖塑形,陈楼糖瓜的制作工艺繁琐又复杂,师傅们相互配合,一丝不苟,“这是个工夫活儿,也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儿、团队活儿”。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3)

陈佃起介绍,制作糖瓜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年前的两个多月,他们每天要凌晨一两点起床,做好准备工作,开始熬糖,每天熬两锅,一锅就要一个多小时。开始时,一个人拿着棍子搅,糖浆稠了以后,两个人拿着像船桨一样的木铲轮流推,一个多小时一刻也不能停。两锅糖炒好了,趁糖冷却的空各自回家吃口饭,回来继续干。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4)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5)

之后的拔糖和成形工作也不轻松。将开始冷却的糖胚拿回室内,此时室内已充满了蒸汽,两米之外看不见人,室温达到30℃左右。几名工人一边用蒸汽吹一边给糖胚上劲拔糖,为了成形快,还要用工业风扇不停地吹,人也自然要“沐浴”在人造寒流中。整个过程几个人分工协作,一点都不能乱,就像打仗,一直忙到中午才能给糖瓜粘完芝麻。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6)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7)

吃过午饭休息一两个小时后,他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只能在等待麦芽和小米发酵的时间才能休息一会。就这样每天周而复始,一干就是两个多月,熬糖的炉子从点着了就不曾熄灭。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8)

山东莱芜特产陈楼糖瓜(非遗里的莱芜年味)(9)

如今,陈楼糖瓜已不愁销售,前来订购的厂商络绎不绝,甚至“供不应求”。陈家楼的不少业户将累人的炒糖工艺由手工生产改成了机器化生产,单陈佃起却依然坚持所有工序都用手工操作,坚守着陈楼糖瓜原有的味道。

如今,尽管“集五福”等现代模式逐渐代替了鞭炮声声,但莱芜陈家楼的陈楼糖瓜却仍然伫立在那里,点燃的碳火将浓稠的麦芽糖煮沸,袅袅炊烟溢出的正是专属手工时代特有的年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