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八佰》作为中国电影后疫情时代第一枪,打的过于响亮,国产战争片这个曾经不起眼的电影类型,如今成为了如今电影观众眼中的香饽饽,观众对于国产战争片的期望水涨船高。

这不,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的关口,以此为背景创作的《金刚川》,在预售阶段就席卷超过15亿的票房。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很难不注意到这么一部充满实力派的电影:抗美援朝、张译、吴京、邓超……这么多有意思的元素组在一起,让我不禁心生兴趣,下班后前往电影院,去感受镜头下的抗美援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惨烈场景。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1)

No.1 大时代的小人物,主旋律的版本答案

从去年开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主人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人物”。或许是《我和我的祖国》取得成功的光环效应,今年的《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包括《金刚川》都使用了小人物的故事,去表达导演的想说的话。

不同于曾经的主旋律电影中,多是政治人物和英雄故事的特点,这两年的小人物故事,没有了恢弘的口号和强烈的煽情,反而多出了一份真诚、质朴和润物细无声般的情感共鸣。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以及接受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孩子,其实在看主旋律电影之前,基本上都明白这部电影,想告诉你的东西是什么,再加上使用历史书上详细记载的大事件大人物,让主旋律电影从故事内容到情感双重失去了悬念。我想这也是主旋律电影,渐渐被商业电影反超的一部分原因(毕竟商业电影,至少故事内容是有悬念的)。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2)

而小人物故事的出现,就像是一汪清泉,投入到无精打采的人群中,让人瞬间来了精神。在主旋律电影的情感走向很难改变的前提下,小人物的故事在剧情内容上制造出了悬念,人们无法预估故事会怎么走向我们想象的终点,而情感的跌宕起伏也变得难以预测。当观众有了好奇心时,配合优秀的拍摄能力和优秀的演技,主旋律电影终于迎来了春天。

大时代的小人物,不说是主旋律电影的终极答案,也至少是当前的版本答案。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3)

No.2 大时代的小人物,感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今年十一档的《我和我的家乡》,是把“大时代的小人物”这一观念,玩到极致的一次尝试。它的前作《我和我的祖国》,姑且还能在一群小人物的身上,找到时代大人物的身影(比如邓稼先、朱涛),而来到《家乡》,连原型也变成了小人物。在脱贫攻坚的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纯真质朴的生活和工作,让无数观众产生了共鸣。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电影和观众取得了最大程度的平衡,才让观众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怀大笑,笑中带泪,泪花中闪烁着对国家的认同。

最后一小句,不就是电影想做到的事情吗?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4)

故事《最后一课》里,范伟饰演的支教老师,承包了本片最多的泪点。而他的原型,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同样是只身前往山区,为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未来,坚持到最后一课。支月英那一句“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依然余音绕梁。她是个小人物,但却是这个大时代最感人的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5)

《回乡之路》中,邓超饰演的商人乔树林,滑稽的外在下有一颗赤子之心,前后的反转赚够了眼泪。而他的原型正是毛乌素沙漠的治沙人王有德。“让沙漠变绿洲”一句简单的话,让几代人付出了心血。生态恢复了,那些靠天吃饭的居民,开始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即使是小人物,除了伟大和致敬,也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6)

《神笔马亮》中,沈腾饰演的马亮,放弃艺术进修机会下乡扶贫,和感动中国的扶贫干部张渠伟何其相似。“宁愿双目失明,也要助群众脱离贫困“,这是张渠伟在心里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一代又一代人,燃烧自己,只为给他人带来光明。小人物的大思想,也让我们如此尊敬。

大时代的小人物,是感动人心的力量最大的源泉,他真实,他看得见摸得着,他就在我们身边,让这种时代力量,来的更加猛烈。即使他们只是时代里的一粒沙,落在我们头上,也是一座大山,为我们遮风挡雨,不是吗?

No.3 “保家卫国”是神圣而不恐惧的辞藻

不好意思,话题扯远了,说回《金刚川》。一句话概括的话,这部电影讲的就是抗美援朝背景下,几个战士围绕一座桥发生的“摧毁—修复”的故事,故事线很简单,真正杀人的,是战争的残酷和任务的艰巨,以及志愿军战士不屈的意志和强大的信念。

这正是多少年来,历史教材告诉我们的,中国不对称战力战胜美国的最重要原因。或许这也是家国情怀最集中的一个体现,“保家卫国”四个字,正是当年刚刚获得和平的人们,又一次义无反顾冲向战场,英勇作战的力量源泉。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7)

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有一天,我面对“保家卫国”的一场战争,我会不会也奋不顾身地冲向战场呢?我想我会的,因为哪怕是离我很远的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当时的我都有着第一时间冲往灾区的想法,更何况更加严峻的“保家卫国”呢。

我很清楚,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家。国家对我来说,是我脚踩的这片土地,是同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和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文化。或许朝代在变,甚至政府在变,但是土地、人民、文化却从来不变,因为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当我认同这三样东西之后,我便生成了我的家国意识,于是“保家卫国”,永远是一个神圣不值得恐惧的事情了。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8)

感谢一场朝鲜战争,打出了我们的自尊自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军,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批志愿医疗队、铁路工程队、民工担架队和铁路员工、汽车司机等奔赴朝鲜战场,全国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

人们捐献出节省的每一个铜板,拿出家中珍藏的物件,支援志愿军改善装备,捐献飞机大炮成为那个时代的闪光印记;

签订爱国公约的活动深入车间学校、田间地头,“多打一粒粮食”、“多产一支棉纱”、“多造一个零件”成为人民群众支援战争、奉献国家的自觉行动。

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的崭新精神风貌和炽热爱国情怀,与旧时代的中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软弱可欺,而且拥有戮力同心、不胜不休的战斗意志。

如今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优越感,正是这大时代的小人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是吗?

金刚川观后感40字左右(大时代的小人物)(9)

文章首发:

微信公众号“听风楼阁”(tingfenggelou)

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且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听风楼阁”,或搜索“tingfenggelou”,关注我的个人听风楼阁 (ID:tingfenggelou),我会在这两个平台,一起品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