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月光洒下来,照在白色的墙壁上,清辉之下分辨不清园中的鲜花。

空城独留少年心(十一年前梦一场)(1)

歌名|星河涛声,来源|骆集益

空城独留少年心(十一年前梦一场)(2)

《采桑子》

【清】纳兰容若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①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灵运于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亦指闺房。晋谢奕之女谢道蕴及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指闺中女子。残更: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②雕梁:刻绘文采的屋梁。

③银墙:月光下泛着银白颜色的墙壁。

在纳兰的词中,这首《采桑子》的所写背景最为难以考究,有人说这首词是纳兰在凭吊一个知己,也有人说这是纳兰追忆往昔所写,议论种种,难下定论,但不管如何,这难解的词虽然扑朔迷离,却还是让后人沉浸在词的美好情境中。

开篇所写到的谢家庭院,也是在隐喻这是在写当下的实景,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谢灵运在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来常用谢家庭院代称贵族家园,也指闺房。所以可以看出,这是纳兰在怀念一段情缘。

空城独留少年心(十一年前梦一场)(3)

下片开始的那句“此情已自成追忆”,更是证明上片是属于追忆往昔的情感了,而最后一句更是点明了这段情感的时间,是发生在十一年前,如梦一场的时光令这段情感逐渐模糊,但并没有被遗忘。纳兰的这首《采桑子》虽然没有指明他所怀念你的女子为何人,但从词面的字句来看,应当不是他的妻子,就是表妹。

不管是谁,“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开篇这句的意象,是纳兰常用的,尤其是“谢家”,所以,后人推断纳兰爱恋的这名女子一定是姓谢。不过真相是否果真如此,也只能留待猜测了。

从词句的字面来看,这首词写得十分华美动人,有种浓郁之美,在华丽的雕梁上,燕子熟睡着。夜深人静之时,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已经进入了梦想,只有月光悄悄安抚着大地。而此时,却还有一个人无法入眠,任凭月光洒落一身,他只是独立中庭,孑然影孤。

短短十数字,就将思念者孤独寂寥的心态描写出来,而且还让人仿佛分辨不出,这个月光下的人,到底是被相思所苦的纳兰,还是偶尔神伤的自己。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例,而纳兰的词中更是将诗画艺术发挥到了一个巅峰,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摹已经到了入木三分的境地。

而后一句“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则是纳兰从元稹的《杂忆》中所改出的一句,虽然只是简单改过一个字,但整首词还是相得益彰的。元稹的诗是这样的: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元稹是悼亡诗的高手,他的悼亡诗成就不在纳兰之下,而元稹本人也是多情之人,他在婚前和一个女子有过一段热恋,虽然没有结果,但元稹对那名女子很是看重。这首词便是为那名女子所做。

上片先是写景色,后又引用前人怀念的旧文,无非都是要烘托自己内心的怀念。而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忆”,纳兰自己也明白,这份感情只可追忆,无法挽回,所以这句词既道出了纳兰的悲伤,也道出了世事的无常。这句话化自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而后接着一句“零落鸳鸯”,则是引出了最后的结局“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空城独留少年心(十一年前梦一场)(4)

往事已如烟散去,回忆空空,纳兰沉吟至此,才忽然觉出了雨夜后的微凉,他也觉察出,这十一年前的梦,早就该醒了吧!

作为一首爱情词,这首《采桑子》的意境有些清冷:残更冷夜独自伫立在你家的庭院里,看着燕子双宿双栖在画梁之上。月光洒下来,照在白色的墙壁上,清辉之下分辨不清园中的鲜花。物是人非,此情此景也只能成为回忆,你我从此劳燕分飞、天各一方。这新雨过后的夜里透着丝丝凉意,你我之间的相依相恋如同十一年前的一场梦一样,不堪回首。

张任政的《饮水词·丛录》中写道:“后之读此词者,无不疑及与悼亡有关,并引以推证其悼亡年月。余近读梁汾《弹指词》有和前韵一首,词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观上二首,咏事则一,句意又多相似,如谓纳兰词为悼亡妻作,则闺阁中事,岂梁汾所得而言之。”

空城独留少年心(十一年前梦一场)(5)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

只如初见 | 月浅灯深 | 当时只道 | 东风依旧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