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是植物体内除碳、氢、氧外含量最高的元素。不同作物含氮量差异较大,其中豆科植物高于非豆科植物(玉米>小麦>水稻);植物体内的不同器官氮含量不同,幼嫩器官及种子含量高(叶>茎、杆、根);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氮的含量也存在差别;土壤供氮能力也会影响植物体内的氮素含量。
二、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2. 氮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
3. 植物体内许多酶和维生素的组分。
三、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植物根系主要吸收NH4 和NO3-,也就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四、作物氮素缺乏与过多症状(一)缺氮症状
1.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产量低。
2.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叶黄薄而小。禾本植物科分蘖少且茎秆细长纤弱,双子叶植物分枝量少。
3.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强,缺氮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注:缺素症状一般都是成片大面积发生!
(二)氮素过量的危害
1.植物体内糖分含量低、植株抗性差、易倒伏。
2.氮过量时作物宜徒长、晚熟。
五、氮肥分类
1.铵(氨)态氮肥:液氨、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
2.硝态-硝铵态氮肥: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
3.酰胺态氮肥:尿素
4.氰氨态氮肥:石灰氮
5.氮溶液:是一种由氨与其他固体氮肥混合而成的液体氮肥,基本组成为氨、硝铵和尿素,也可加入少量硫铵或亚硫酸氢铵。
六、常见氮肥的种类性质与合理施用
(一)碳酸氢铵(NH4HCO3)
1.性质
白色粉末,含N 17%,水溶液呈碱性,pH为8.2-8.4。含水量约5%-6.5%,容易结块。易分解、挥发,也被称为“气肥”。
2.土壤中转化
其中的NH4 被土壤作物吸收、HCO3-转化成CO2和H2O,无其它副成分残留。施用土壤后pH值会短期上升而后逐渐恢复。
3.合理施用
①易分解,应该深施覆土。
②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③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施。
④水田中最好深施。
⑥砂性土少量多次施用。
⑦用量:旱地基肥用量一般为每亩30-50kg,占全生育期氮素总用量的50%-60%。旱地追肥用量一般为每亩20-40kg,沟施或穴施。稻田基肥用量一般为30-40kg,占全生育期氮素总量的50%。稻田面肥,犁田或耙田后灌浅水,每亩用碳铵10-20kg,撒施后再耙1-2遍,用托板拉平,随即插秧。稻田追肥一般每亩用量30-40kg,施肥前先排水,撒施后结合中耕除草,使碳酸氢铵均匀分布在7-10cm的土层中。
注:用量应根据田地状况灵活调整。
(二)硫酸铵(NH4)2SO4
1.性质
含N 20%-21%,白色晶体,易溶、速效,物理性状好,不易吸湿结块,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2.合理施用
①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
②水田最好不用。
③石灰性土壤施用需要深施覆土。
④喜硫作物优选氮肥如薯芋类、葱蒜类。
⑤用量:基肥每亩用量20-40kg,追肥15-25kg,施用方法与其它固体氮肥一样。硫酸铵对种子萌发没有不利营养,可做种肥,但是用量不宜过多,在基肥充足时可以不使用种肥。
(三)氯化铵(NH4Cl)
1.性质
含N 24%-25%;白色结晶,易溶、速效;吸湿性稍大,是一种生理酸性肥;受热时直接升华释放出氨气和氯化氢。
2.合理施用
①作基肥、追肥,氯离子易对种子产生伤害,不宜做种肥。
②水田施用优于硫酸铵。
③对氯敏感作物尽量不施。
④对土壤酸化能力强于硫铵,酸性土壤中需要配施石灰。
⑤盐碱地上一般不用。
⑥用量:基肥每亩用量20-40kg,追肥10-20kg,施用方法与尿素相同。
(四)尿素(CO(NH2)2)
1.性质
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含N 46%;白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易溶、结晶、半速效。
2.土壤中转化
施用到土壤中后,很少一部分尿素被土壤胶体吸附,大部分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水解后被利用。
3.合理施用
①适合于各种作物和土壤。
②尿素易溶,施后勿立即大量灌水。
③尽量不用做种肥,做种肥时种与肥分离。
④适合作根外追肥,浓度0.2%-2%。
⑤用量:做基肥施用,一般每亩用10-20kg。尿素做基肥施用时,可以先撒施于田地表面后靶耕。低温低时,条施用量不宜过高,易造成烧种。
做追肥施用,一般每亩用10-15kg,宜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且需要提前3-4天施用。旱地可选用沟施或穴施,但均应该深施覆土,以免浪费肥料。保肥能力差的土壤中,应该少施勤施。
4.尿素宜做根外追肥
①分子小,易扩散进入质膜,容易被作物吸收。
②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不伤害作物茎叶。
③易溶于水,吸湿性强,易保持叶片湿润被吸收。
④吸收速率高,转化快。
关注我了解更多农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