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溪网从实验室到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做给农民看;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科技推广教会农民干;从推动产业化到走向市场化,企业带动帮着农民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工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工作(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显身手)

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工作

来源:玉溪网

从实验室到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做给农民看;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科技推广教会农民干;从推动产业化到走向市场化,企业带动帮着农民赚。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市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村选拔出的科技特派员,紧扣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扎根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线,成为“三农”政策宣传员、农业科技传播者、创新创业领头雁、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队伍建设 重心下沉高位嫁接对接需求

李继祥,玉溪市祥馨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杨卫,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些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骨干和产业领军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集合科创资源,扎根泥土,躬耕田地,播种科技种子,收获致富硕果。

科技特派员,是党委、政府为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从涉农高校、科技机构、农技推广机构以及涉农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的有技术、懂经营,愿意深入农村工作的科技推广人员。我市于2006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目前,全市选拔科技特派员187人。

市科技局农业科负责人李真介绍,我市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中,坚持重心下沉,高位嫁接,对接需求的原则,紧扣满足农村科技需求和促进科技服务基层的目标,立足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构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 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继祥依托企业资源优势,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于2019年挂钩帮扶红塔区北城街道大石板村委会10户建档立卡户,让他们走上发展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路。2020年,又利用1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以农户参股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模式,帮扶该村33户建档立卡户,确保人均年红利收入不低于100元。

立足构建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科技推广服务机制,科技特派员与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进程;通过促进土地、资金、人才和成果等要素有机结合和合理流动,发挥科技促农高质量发展作用;通过推动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创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

项目推广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自2015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研究的陈丽萍成为玉溪盛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顾问。在她的指导下,企业建成菌种生产车间和腐类优质菌种源扩繁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26个食用菌品种进行种植筛选,改良菌棒生产技术实现高效栽培。

校企合作让盛康生物快速成长为一个集成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随之而来的是校、政、企三方携手推广林下猪苓种植,在新平县3个乡(镇)、7个村委会推广种植300余亩,成为该县产业扶贫重点推广项目。

李真介绍,自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科技系统依托科技特派员,累计组织实施238项涉农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引导资金9000余万元,有力推动烟、菜、花、果、畜、药等重点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出包括265个“三品一标”产品和8个云南十大名品在内的高品质特色农产品。

华宁县甫甸社区党总支书记单家庭介绍,自2015年以来,在市科技局的组织协调下,一批科技特派员深入村社,累计举办50余期科技培训,培训建档立卡户、农民和乡(镇)、社区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增强了果农重振柑橘产业的信心。扎根田间地头带领实施老果园改造、病虫害联防联控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让甫甸社区一度濒临衰败的柑橘产业重获新生。

2019年,甫甸社区柑橘种植面积达7105亩,产值8136万元。社区人均柑橘纯收入超过2万元。重振柑橘产业,甫甸社区于2019年整体脱贫出列,全村动态管理的106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摘帽。

实施一个项目,扶强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科技特派员聚焦破解产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支撑瓶颈,利用所承担的科技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走进田地,让新知识、新理念、新机制扎根乡村,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打响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不断增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示范引领 增强兴旺产业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杨卫发挥云南绿色食品“十大名菜”——“高原绿洲”牌高山娃娃菜品牌优势,创立“星创天地”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公司 农户 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和实施生产合作,订单帮扶,劳务合作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建档立卡户绑定发展,带动4万农户年均增收5亿元。

同样是科技特派员的云南凯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加福,创建新平农业互通众创空间,发挥“双创”平台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作用。在4个乡(镇)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超过600万元。动员40户入驻众创空间的“双创”企业提供优惠林果种苗、种植技术服务、农资采购服务、产品营销服务,帮扶120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李真介绍,科技特派员依托5个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国家和省级“星创天地”、43个省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2个省级优质种源基地;依托7个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25个涉农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依托41户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68户农业龙头企业以及超过80个涉农电商平台,建立起一系列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战中,来自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特派员李明福副教授和陈世禄副教授,依托甘薯种质资源库和玉溪市食用菌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帮扶玉溪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峨山县金紫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紫薯产业,帮扶峨山县小街街道大维堵村委会建起了扶贫食用菌生产基地。

来自玉溪擎禹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左帅,依托企业的330亩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建成“星创天地”,带领企业技术团队通过无偿或优惠提供种苗,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构建企农产销合作关系,带动峨山县大龙潭乡74户花农种植大马士革玫瑰700余亩,实现户均年种植收入近3.7万元。

脱贫致富需要产业振兴作支撑,兴旺产业需要科技创新为引领。科技特派员依托一系列创新平台,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建立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广大农民展示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效益,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雯霖)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