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

上一周,《人民艺术家》连发三篇文章细数了那些年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当我们仔细梳理这些经典作品,会发现有一个名字频繁出现,他就是特伟,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奠基人,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

编辑:WJ

特伟的一生,是艺术家的一生,是创业者的一生。

特伟原名盛松,1915年出生于上海,当时他的父亲在律师事务所做翻译,家境还算富庶。幼年盛松喜爱画画,小学时就临摹连环画《三国志》《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13岁因父亲事业不顺,家道中落,盛松辍学。辍学后的盛松常跑到城隍庙人像画馆门口偷艺,很快就掌握了碳素画人像的技术,并开始临摹放大照片。后经友人介绍,来到广告画社当学徒,挣钱养家糊口。

此后,盛松先后在制药厂和博物馆工作,但都难以立足。这一阶段,他对漫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工作之余大量作画,并向报社投稿。《中西科学之比较》就是盛松在报刊发表的处女作。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3)

▲ 特伟抗战时期漫画作品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4)

▲ 特伟抗战时期漫画作品

这一阶段他的作品题材涉及社会生活、政治讽刺,比较杂乱。在大他4岁的本家侄子盛家伦(著名音乐家,曾为影片《夜半歌声》配唱主题曲)的建议下,盛松逐渐以国际时事作为主要漫画题材,并在1936年开始以“特伟”为笔名专画时事漫画、国际漫画,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几乎没人记得他原来的姓氏了。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5)

▲ 著名音乐家盛家伦(中)与漫画家华君武(左)、作曲家冼星海(右)在延安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6)

▲ 由盛家伦配唱主题曲的电影《夜半歌声》

抗日战争爆发后,特伟与叶浅予、张乐平、张仃、周令钊等人组织救亡漫画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进行宣传抗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特伟多以讽刺漫画的手法揭露社会统治阶层的黑暗面。1949年,34岁的特伟寓居香港,画政治漫画。其时,国共战势逐渐明朗,中国共产党正努力邀请海外进步人士赴解放区。特伟在夏衍、黄新波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去东北解放区工作,使特伟放弃了“漫画”工作,改而从事美术片事业,彻底转变了人生轨迹。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7)

▲ 1939年漫画宣传队部分队员在桂林,右三为特伟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8)

▲ 1940年,特伟(左一)与张仃、张光宇、胡考、丁聪、一起去重庆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9)

▲ 1945年3月15日,特伟与周令钊、章泯在缅甸腊戍西格立夫医院缅甸女护士合影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0)

▲ 1972年,特伟与黄新波在上海

1950年,经文化部批准,特伟将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片组南迁上海,“以召集美术片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自此奠定了此后新中国美术电影发展的基本格局和繁盛基础。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特伟任厂长,直至1985年离休。特伟离休后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思索,直至2010年过世。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1)

▲ 特伟在工作中

特伟一生,亲自导演或直接参与了9部美术片,除了1951—1954年期间的《小铁柱》《采蘑菇》《好朋友》这三部以外,其他作品都是他在民族风格实践基础上创作导演的作品。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2)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3)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4)

▲ 特伟年画作品《拔萝卜》

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何是黑的》拍摄完成,此片虽在威尼斯获奖,但被误以为是苏联作品,这一事件激发了特伟对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于是就有了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片由特伟和李克弱合作导演,漫画家华君武根据中国语言“临阵磨枪”改编。为了这部片子,他亲自携带创作组成员南下北上,从古代绘画、雕塑、建筑以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汲取营养。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山之作。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5)

▲ 特伟(右二)在讲解《骄傲的将军》中的角色

“影片不仅在人物形象、背景设计等方面具有民族风格,而且人物性格、动作、习惯和语言等,都有中国民族的特色。人物采用我国京剧脸谱的造型方法,动作吸取了戏曲艺术中程式化的表演手段,使他们更有中国古代人物的风貌。”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6)

▲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片段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7)

▲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片段

1963年,特伟和钱家骏合作,拍摄了水墨动画《牧笛》,作品根据著名国画大师方济众和李可染的画作创作而成,将中国的画意、诗意、哲思结合在一起,是当之无愧的动画瑰宝。法国《世界报》在评论这部影片时说:“中国彩墨画柔和的景色,笔调的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孕育发生了魅力和诗意。”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8)

▲ 动画片《牧笛》片段

此前,特伟还担任艺术指导参与创作了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也是为《牧笛》等后来的一系列水墨动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19)

▲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段

1976年特伟运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沈祖慰合导演《金色的大雁》。1985年特伟与严定宪、林文肖合作导演的《金猴降妖》成为我国动画史上继《大闹天宫》之后的又一高峰。这一年特伟退休,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美术片民族化的探索脚步,1988年特伟与与阎善春、马克宣合作导演了《山水情》。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0)

▲ 《金猴降妖》剧组出外景,左起:林文肖、张松林、特伟、严定宪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1)

▲ 动画片《金猴降妖》片段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2)

▲ 动画片《金猴降妖》片段

《山水情》将中国绘画、音乐、诗与哲学融为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作品。由于90年代承载意识形态不再成为必然要求,《山水情》比其他任何动画电影更能够代表特伟对动画民族化的思考。《山水情》中隐逸情怀与技艺传承的双重隐喻,是特伟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思考和希冀。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3)

▲ 特伟在《山水情》拍摄现场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4)

▲ 《山水情》主创人员,左起:阎善春、段孝萱、吴山明、特伟、卓鹤君、马克宣、楼英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5)

▲ 动画片《山水情》片段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6)

▲ 动画片《山水情》片段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7)

▲ 动画片《山水情》片段

特伟的一生,都在坚持对中国美术片的探索,在他主持下的美影厂,推出无数佳作,如《大闹天宫》(1961—1964)、《哪吒闹海》(1979年)、《阿凡提》(1979年)、《三个和尚》(1980年)、《雪孩子》(1980年)、《崂山道士》(1981年)、《猴子捞月》(1981年)、《南郭先生》(1981年)、《天书奇谭》(1981年)、《邋遢大王》(1987年)、《葫芦兄弟》(1987年)等。自1957年成立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在国外荣获过200多个大小奖项。这些作品也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更滋养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心灵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伟自1960年代开始,就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他还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得ASIFA(世界动画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中国人。日本著名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和宫崎骏都曾公开表示,从特伟的动画电影中获益匪浅,并且启发了他们各自的创作。曾和特伟合作过的作曲家金复载认为:特伟的辞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老人主张"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不愿模仿,因此作品中充满了个性、原创性以及独立的艺术思维。这值得今天的中国动画人深思。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8)

▲ 1995年,特伟被世界动画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29)

经典国产动画片形象(经典国产动画片背后的男人)(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