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2)

猫在家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找一些喜欢的电视剧和电影来看。


最近,我尤其钟爱一些国产老片子。由衷佩服90年代的影视制作团队,他们精心策划的一些作品,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


就拿1992年上映的《编辑部的故事》来说,郑晓龙牵头,冯小刚、赵宝刚、王朔等人编剧、执导,葛优、吕丽萍主演,张国立、李玲玉、英达、韩童生、濮存昕、刘蓓等客串,现在提及任何一个名字,在影视圈都是如雷贯耳的角儿。


据说当年策划这部电视剧,主创团队就设定要在每一集都契合一个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今看28年前《人间指南》编辑部发生的事没有违和感,尤感亲切。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3)

《编辑部的故事》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其中有一集叫《飞来的星星》,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疯传“有一颗行星要和地球相撞,地球上最少得死一半的人”为素材而创编的。


这一集的编剧是王朔和冯小刚,冯小刚客串了一把造谣的角色。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4)

一上来,冯小刚从国外电台听到将有一颗星星要与地球相撞的消息,他信以为真。


他立刻赶往《人间指南》编辑部,想把地球毁灭的消息通过编辑部传播给更多的中国人。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5)

起初,面对这么一个“贼眉鼠眼”的造谣者,几个编辑并不相信,这个消息太耸人听闻了。


正当冯小刚绘声绘色描述的时候,另一位“造谣者”粉墨登场,一进编辑部就大喊“SOS”!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6)

原来,这是一位天文爱好者,长得文绉绉,有自己的观星设备,他说一连几个晚上,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那颗即将撞上地球的行星运行轨迹。


有了“眼见为实”的证人,编辑们有些含糊了。


尤其这个天文爱好者还打着善意的幌子:他希望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死的明白,死的从容,尽可能把该办的事都办了”。在最后的日子里,多一点满足,少一点遗憾。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7)

被两个谣言传播者连番轰炸,尤其面临生死大事,几个编辑用最后一丝冷静和理智做了一个决定,赶紧给国家天文台打电话证实消息的准确性。


然而电话一直打不通,天文台的电话始终处于占线状态,这就更加剧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大家以为天文台都乱套了。


看到编辑部的人被说服,冯小刚开始耍起了小聪明:他建议面对地球灾难,大家不要坐以待毙,号召全国的气功大师出山,联起手来发功,把小行星推到一边儿去。


几个编辑也是心思各异:


葛优和戈玲这对年轻编辑打破砂锅问到底,非得亲眼所见,才能相信行星到底会不会撞上地球。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8)

老编辑牛大姐不主张声张此事,她说“现在国家工作重心是稳定人心,别跟着瞎起哄”。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9)

老实巴交了一辈子的老刘自从听到这个消息,就抱怨个不停,觉得自己这辈子太倒霉了……


最后,为了不放过这条新闻,同时印证新闻的真实性,编辑们决定让天文爱好者晚上带着设备再来一趟,大家要“亲眼”见证。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0)

葛优坚定地说:要是没有亲眼见到,甭打算从编辑部造出一个字的谣言来!要是真从望远镜看到掉下来个星星,也要让读者知道身处险境……


冯小刚和天文爱好者走了,几个编辑却无心工作。


一直等到晚上,天文爱好者带着自己攒的观星设备来了。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1)

每个人从望远镜里看到那颗向地球飞速撞来的星星时,大家的心态崩了。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2)

编辑部平时有点小暧昧的葛优和戈玲,他们决定在地球毁灭前把终身大事解决了,于是他们躲在主编室喝起了交杯酒。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3)

省吃俭用一辈子的老刘,此时也想开了,在食堂从不舍得买红烧肉的他,竟然吃了三份盒饭。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4)

平时“一本正经”的牛大姐此时也怂了,她给家里打电话,叮嘱老伴吃点血压药,让孩子们赶快回家,她有消息宣布……


正当大家对生活感到沮丧至极,有人打开了电视机。特别巧的是,电视里正在插播国家天文台辟谣行星撞地球的新闻。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5)

谣言被攻破,天文爱好者无地自容,面对重生的喜悦,几个听信谣言的编辑却付出了代价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6)

戈玲的交杯酒喝到吐。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7)

老刘的报复性饮食最后闹到要去医院洗胃。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8)

整个编辑部,只有葛优对辟谣感到失望,因为醒酒后戈玲告诉他,酒话别当真……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19)

剧中是闹剧,我们看的是喜剧。


听信谣言的后果,有人被撑到去洗胃,还有人准备交待后事,细细想来真是好笑。


可是,笑着笑着,脸却僵住了,就在几天前,我们不还在为了抢购不到双黄连口服液而懊恼吗?因为朋友圈被这个药能预防新冠病毒而刷爆。


听信谣言这种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能置身事外地看清;只是我们置身其中,却乱了阵脚。


是的,当谣言四起时,也许你我都是闹剧中的甲乙丙丁。


造谣者固然可恶,只是谣传纷纷,很少有人能幸免。


后来,冯小刚在谈《编辑部的故事》创作时,讲到《飞来的星星》是当时第一个创作出来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是基于对当时社会热点的反衬。


拿这个社会热点当素材,为了让观众能从6个编辑的“听信谣言的下场”来反观自身。


更为重要的是,冯小刚希望通过这一集来揭露谣言的危害,给人民敲个警钟。


28年过去了,身处疫情之中,再次回顾老片子的时候,尤感心虚。


我们虽然不是谣言的始作俑者,难道谣言传播者没有责任吗?


过去传播谣言,靠的是想象力和添油加醋的口口相传。


如今在信息发达时代,每个人只要动动手指,随手的一次转发,传播出去的也许就是一个没有经过证实的谣言。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20)

葛优冯小刚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28年前冯小刚造个谣)(21)

疫情当前,很多医务工作者投入到抗战一线;很多警务人员在维持社会治安而舍弃节假日;还有很多好心人,想方设法为疫情严重的地区捐助物资……


更多的人也许和我一样,没有机会投身到这场战斗之中。


我们能做到的是听话,在抗击病毒的紧要关头,“听话”比“说话”更为重要。


原本,面对新冠病毒,人们产生一些恐慌情绪很正常。恰恰就在此时,总会有一些治愈病毒的“偏方”无端地冒出,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令人难分真假。


不制造谣言,不传播那些未经证实的论断。


这种“无为”,才是你我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的“大有作为”。


只要动动脑筋,或许就能分辨出那些莫名其妙、看上去很假的消息,比如:喝童子尿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用电熨斗就能灭掉病毒……


即便有一些看似“很真”的消息,你也不必盲从,慢一点,等待国家权威机构来证实,你再信它也为时不晚。


不要听风就是雨,不假思索就误信了传谣内容,有时,真想问问那些已经抢购到双黄连口服液的勇士们,此时的你是否哭笑不得?“双黄莲蓉月饼”的梗不正是对信谣人的讽刺吗?


冷静,是处世之道。尤其疫情当前谣言四起的时候,你更需要冷静的头脑。


不信谣、不传谣,其实就是你为抗击疫情能做的贡献。


也许,你会说,很多谣传打着专家和学者的噱头,让人不得不信。可是,你信了假话,就会给那些正忙着抗击病毒的人“添乱”。


疫情爆发后,网上疯传一个广东省中医院预防武汉肺炎药方的图片,有桑叶、葛根、藿香等药材,随后,这个药方就被广东省中医院在官方微信上辟谣。


很多人都看过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为了这场疫情奔波的照片,然而,很多造谣者冠以“钟南山说”为谣言的挡箭牌。


可想而知,当钟南山和他的团队在研究攻克病毒时,还要分心解决这些无中生有,比如网上流传“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就被钟南山团队辟谣。


李兰娟院士之前提到75%的酒精能够杀灭病毒,是指用医用酒精擦拭才能消毒,于是网上开始编造“喝酒能杀菌,不易感染”的谣传。医用消毒酒精和平时喝的酒完全是两码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病毒来势汹汹,惜命是人的本性。但是,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满天飞,那才是令人难防的暗箭。


如果,你相信我们终究会熬过这段令人难以忘记的日子,请从现在开始,安抚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


这场疫情终究会过去。


胜利之日,当我们再提及抗击病毒的时候,也许你我会拿今日的诸多谣言当笑谈。


就像看《编辑部的故事》里几个编辑面对地球毁灭谣言时表现出的人生百态。


只希望多年后的扪心自问,你我无愧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