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成熟起来的标志可能是自觉穿上了秋裤。
一个女人开始养生的门槛可能是往菊花茶里撒了一把枸杞。
一个女人走向朋克的基本素养则是从“熬着夜敷面膜“和“喝完三分糖热奶茶之后做30个仰卧起坐”开始的。
对我们这样有追求的中年老母来说,“朋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我觉得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我开始觉得好多身体的问题都是气出来的,是瞎琢磨出来的,或者吓唬自己吓出来的,于是我朋克了。
说真的,自从朋克之后,整个人精神多了。
我会经常感觉自己好像身轻如燕,肌若凝脂,秀发柔亮,智商超群,仿佛实现了身心的大和谐。
尽管这一年我长胖了十二斤,但我也办了健身卡啊!尽管我连续熬夜很自责,但我也囤了不少眼贴膜啊!尽管我经常一秒变脸毫无底线地发脾气,但我也买了好几本情绪管理的书啊……
朋克养生真的是女人居家必备,生活伴侣。
然而,养生还能朋克一下,但养娃这件事就没那么容易自我陶醉了。
若干年前你嘲笑别人前脚喝冰可乐后脚就熬了一碗生姜红糖水,后来你发现,你前脚喊着快乐教育后脚给娃又报了一个补习班的样子,如出一辙。
当初你嘲笑别人喝啤酒时都偷偷摸摸地加热,后来你发现,你揍娃时都小心翼翼戴上了手套,异曲同工。
朋克养生的那批姑娘,终于走上朋克养娃的康庄大道。然而结果却不同,朋克养娃大概率不会让你更精神,只会让你更精分。
一边云淡风轻,一边暗中焦虑;一边快乐教育,一边虎妈咆哮;一边坐禅修仙,一边陪读辅导,一边祈祷假期结束,一边恐惧新学期到来……
不光朋克,有些妈带起娃来还很摇滚——
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富有激情的技术手段、超乎想象的娱乐精神、可收可放的自由性、多变且没有规律的节奏感,让人琢磨不透,不明觉厉。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传说中的摇滚精神。
我有个亲戚,以前每次逢年过节一聚会,她的保留节目就是让儿子背《三字经》。过了几次,另一个亲戚看了“别人家的娃”之后很受刺激,后来他也准备了一个保留节目,让自己家娃背“圆周率”。
后来各自又增加了一些“绝活”。
这俩孩子每次一碰面,一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另一个“圆周率”“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俩孩子的妈也不示弱,一个畅谈“黄帝内经”,一个探讨“哈佛成材术”,徜徉在自己的知识海洋中不能自拔,弄得饭店服务员都知道这个家族的文化底蕴很深厚。
这种超乎想象的寓教于乐+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配以富有激情的技术手段,就是当代摇滚中年的诗篇——孩子嘛,就是拿来炫技的!
比起追寻内心的love & peace,更让中年人精神愉悦的莫过于带娃路上的rock & roll。
摇滚式带娃有什么好处呢?其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不容易受到伤害。
有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班上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一顿猛夸,散会之后大家纷纷上前取经。
这个问:你们家孩子这次考这么好,你是怎么和他一起复习的?
“哈哈哈,我哪顾得上他,我上个星期连吃三顿火锅得肠胃炎了,去医院输液呢!”
那个问:你家孩子字写得真好,报得哪个书法班啊?
“哈哈哈,什么班也没报啊,他自己买字帖练的!”
场面一度很尴尬……他妈妈为了缓解我们的情绪,安慰我们说“其实我家孩子毛病也挺多,特别内向,一看书就好几个小时不理人”………
这时候普通妈妈想:哇,你家孩子是天才,太让人羡慕了。
这时候朋克妈妈想:唉,本来想散养娃,这样一看我家孩子天资不足,还得补一补,别输在起跑线上。
这时候摇滚妈妈想:啊哈哈哈,这孩子不就是个书呆子么!哈哈哈哈哈......
豁然开朗。别的家长很容易就受到一万多点暴击,摇滚妈妈则不为所动,不会被带沟里,完全无公害,内心的节奏不会凌乱,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这就是摇滚式养娃“可收可放的自由性”,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令人完全抓不住其软肋,束手无策,控制不住她的癫狂。
擅长摇滚养娃的妈妈们,还有一大特点:毫无规律地开心,毫无规律地不开心,对娃的态度完全依赖于当前自己的心情......
摇滚派妈妈为啥一会哭一会笑?
她们在办公室聊的新衣服新包包,其实大概率是给娃购物凑的单;跑马得的金牌、舞蹈劈的一字马,其实是为了调节鸡娃时候的心律不齐,面对成绩单急剧下滑的多巴胺;朋友圈晒的娃和微博里吐的槽一样多,差别是一个三天可见,一个仅自己可见。
心情好时看到娃在墙上乱画——
要开放包容地育儿,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遏制孩子天赋。宝贝,我看看你在墙上画的是什么玩意儿?哇真棒,我们一起画吧!
心情不好时看到娃在墙上乱画——
我的揍娃棍在哪里?
普通的妈妈平时想的都得很多,比如:
凭什么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鸡娃,有些娃就能一骑绝尘,只能让我们模糊看到尾灯?
凭什么我们的娃还在手脚并用苦苦钻研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人家娃就能搞得清鸡兔同笼?
凭什么我们的娃鞋带还系不利索,人家娃就能在泳池里两个来回换了四个泳姿?
凭什么我们的娃吃奥利奥急得撕不开包装袋,人家娃已经在抖音里做网红炒饭了?
这是基因的突变还是智商的碾压?这是人性的弱点还是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让我们来一起揭秘鸡血娃背后的神秘女人——走进蒸汽朋克老母的爱恨情仇。
摇滚妈妈平时想的主要有:
我今天还活着耶,哟哟切克闹!
延续一贯的摇滚精神,激进的思想与颓废的态度并存,和当今盛传的“佛系带娃大法”相得益彰,更多了几分烟火气和时尚感。
他们拿着孩子快要及格的卷子,捧着刚续完费的一摞收据,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凝视街边的路灯,看似呆板的目光下却可能有着深不可测的思索——
等会是喝杯奶茶还是来杯咖啡?
震撼灵魂的solo迸发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学,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如同满是重金属的酸性爵士一样,歇斯底里又不忘初心。
那酷炫的姿态就是摇滚的本质,长发皮衣吉他架子鼓大喊大叫的沙嗓的即视感,值得拥有最生无可恋的态度。但更多烦恼袭来时,他们想的可不是奶茶or咖啡那么简单,还有更深的思考——
到底是搭配纽约芝士还是巧克力千层?
所以,摇滚养娃的家庭,基本都是胖子(比如我家)。
格十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火热预购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