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的时候,但如果经常处于悲观状态,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赶跑它?

针对市民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今天邀请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主任医师、陈雪卿主治医师,精神科乔颖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这份“解忧备忘录”。

面对无形“心枷锁”,不妨提升“抗逆力”

解忧箴言:只有面对逆境,与生俱来的潜力才会展现

这是一份快30年的笔记(600号的这份解忧备忘录)(1)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抗逆力”,即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做出建设性、正向选择和处理方法的能力。那么,面对无形的压力,“抗逆力”应该如何提升?

意识到自己拥有不屈服的原始生命力

人都拥有动物性本能,其中就包括对食物的渴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心理能量没有正负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当人们越渴望自由,越代表了内心强大的能量涌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对自己做出负性评判。

建立积极的现实体验

过分沉溺于网络世界,浏览成千上百“谣言”,不利于现实感的建立。不如放下手机,多翻几本珍藏的书籍,多尝试做一些美味佳肴,这些行动都能增强现实感和真实感。

树立合理的期望与信心

不妨在起床后和入睡前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明天会是美好幸福的一天,我相信我会很顺利地度过今天/明天。多关注阳光、快乐的一面,也是增强信心和期望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份快30年的笔记(600号的这份解忧备忘录)(2)

图片来源:摄图网

建立同盟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沉浸在自我世界,容易造成悲观、负性的认知与情绪,甚至会变得更加偏执。不妨多和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获得他们的支持,有效改善心情,或者多倾听身边朋友们所经历的事情,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从而分析和审视自己。

有效的情绪管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不妨尝试去接纳它们,来一场“正念冥想”之旅。伴随着慵懒的音乐,人们进入冥想的世界,察觉体验每一种情绪,感受躯体的活动和变化。在冥想中,相信不少人会体验到从所未有的宁静和从容,甚至能体验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不妨持久“动起来”,赶跑焦虑“小恶魔”

解忧箴言:以“动”制“静”,赶走焦虑

这是一份快30年的笔记(600号的这份解忧备忘录)(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内心的“封闭”容易让人感觉到孤独,而孤独又容易滋生焦虑的情绪。因此,首先让自己行动起来,使自己敞开心扉,通过行动赶走焦虑。而正确合理的运动应该遵循以下“六步法”:

一、循序渐进

如果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怎么运动,或者是刚刚走出“封闭世界”的焦虑者,不要一下就投入到高强度、快速度的运动中去,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居家运动开始。

运动计划可以由短到长,强度可以由小至大,速度逐渐由慢到快,可以选择运动强度低的跳操、难度系数低的瑜伽……循序渐进的计划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从相对静止到运动的过渡,增加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

二、投你所好

选择喜欢的运动,让兴趣爱好帮我们建立更为长久的锻炼习惯。运动不仅限于跑步、跳操、瑜伽等常规的运动形式。

如果喜欢舞蹈,不妨播放一段美好的音乐,对镜舞出自己的魅力。

如果喜欢欣赏风景,其实可以推开窗,或是走上阳台,边眺望远景边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自己的身心。

三、记录点滴

可以制定详细的运动记录表,也可以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适应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留作参考。一段时间后,也可以根据以往的记录来更加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

这是一份快30年的笔记(600号的这份解忧备忘录)(4)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四、关注过程

尽量关注运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运动来赶跑焦虑,真正要做到的是能让自己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上,单纯注重结果反而会增加焦虑。

五、奖励自己

每一次达成设定的目标时,都要好好地奖励一下自己。针对自己的目标,奖励自己一件心愿物品,一个简单的小愿望,或者吃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把这些奖励作为对计划成功实施的回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立运动的习惯。

六、科学运动

运动前注意热身,相当于给身体做好“预热”。例如,可以在运动前做一些伸展运动。

如果是强度比较高的运动,一定要注意,先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将强度慢慢降低,等身体恢复平静后,再停止运动。

如果身体突然感觉到不适,或感觉压力过大时,请不要运动,或换成深呼吸、舒展身体、冥想等放松的活动。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做运动真的很无聊时,喊上同伴一起运动达成目标。

“600号”医生们的这份“解忧备忘录”,帮助大家赶走焦虑、消除抑郁情绪,掌握自我调适身心的方法。但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哦。

编辑:陈思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