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后多久停尸(老人将死还没咽气)(1)

可以的。一个人自然天命,寿终正寝,可以在没咽气之前,睡到停尸床上等死,丧事礼俗上叫“挺尸”。这在丧礼的规范典籍上是有出处的,所以,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我们就此分析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古代丧礼,在人没死之前就启动了;现在丧礼,是人死之后才开始的

《礼记----丧大记》有:“疾病,外内皆扫。男女改服。属纩以俟气绝。”纩是絮状细丝,非常轻。在人快要不行的时候,将纩放在人的鼻子下面,如果不动了,就说明人没有气息了,死了。

《朱子家礼----丧礼》有:“疾病迁居正寝。(凡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

就是说,人年龄大了,各种器官衰竭不行了,病态很重,眼看要死,这时候,家人们将他迁移至正寝,安安静静,看着他等着他死。

成语“寿终正寝”,就是这么来的。正寝,不是睡觉的地方,而是家庭房屋的正厅或正屋。天子、诸侯的正厅叫路寝,与正寝是一个意思,都是议事、会客、办事的地方。正常情况下,人死一般在卧室,不可能在正寝。为啥寿终正寝,是因为家人在老人还没死之前,就迁居到正寝的,所以会死在正寝。

由此可见,古法丧礼,丧事在人没死之前就开始了。

老人死后多久停尸(老人将死还没咽气)(2)

2、有寿终正寝,才有养老送终,所谓送终,就是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古人吃五谷杂粮,喝江河湖水,人与自然是真正的和谐一体。所以,死亡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甚至有反复,确认死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有“挺尸”。现在人则不同,吃的喝的都是经过加工甚至化工处理过的东西,生命体相对脆弱,说死“嘎嘣”一下就死了,一切事情,都是死后才做的,所以叫后事。

古代社会条件下,一大家子人一起共同生活,男女老少,其乐融融。老人不行了,子女都在身边,陪伴老人最后一程,叫送终。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老人生活还能自理,子女一般都不闻不问;只要老人还有一口气,子女大都不在身边。养老多少还有点,能够送终的,其实不多。

对于子女来说,“凡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就是送终。换句话说,将老人移居正寝,放到停尸床上“挺尸”待丧,不是慢待诅咒老人,恰恰是孝道的表现。就是说,老人能够寿终正寝,才说明子女做到了养老送终。

3、“挺尸”一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都有,就是说一个人像死尸一样躺着,啥都不干等死,主要是睡觉的意思,有贬义,有骂人的意思,也有玩笑的意思。但其意义来源,就是丧礼的“迁居正寝,以俟气绝”

《西游记》第94回“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说,一妖变公主,选唐三藏为驸马,请宴御花园,猪八戒说:“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这里的“挺尸”,是睡觉的意思。

《红楼梦》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说,王熙凤生日,贾琏找鲍二家的搞鬼,被凤姐发现,凤姐撒泼,贾琏提剑要杀凤姐,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这里的“挺尸”,也是睡觉的意思。

现代汉语北方话中,“挺尸”就是睡觉的意思,含一定贬义。

人在要死的时候,特别是回光返照之时,是非常清醒的,也是最能看得开的,此时要求“挺尸”待丧的,生活中大有人在,做子女的切不可违拗,这很正常,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

老人死后多久停尸(老人将死还没咽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