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除夕 团圆饭桌上 晶莹剔透的米饭 鲜红硕大的草莓 麦香浓郁的面食 香糯粉甜的紫薯 安全营养的蔬菜沙拉 …… 再喝上一口鲜榨的豆浆, 满口香! 这满满一桌 健康 美味 高科技 是江苏省农科院科学家们 苦心钻研数十年的精彩成果!

“南方麦王” 程顺和

大年三十包饺子 是很多家庭首选的大型保留“团建活动” 提到面食,必定绕不开一个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里下河农科所程顺和研究员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

老人家从事小麦育种、稻麦良种繁育已经半个多世纪 为20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达5000亿公斤 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誉为“南方麦王”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

程顺和团队最新育成的“扬麦16”和“扬麦23” 堪称“兴化红皮小麦”的最佳代言“麦” 是加工优质面条、馒头等的理想原料 制成的面粉麦香浓郁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

面条劲道Q弹 馒头个大松软不粘牙 饺子润滑爽口 扬麦在手 好面我有!

甘薯首席 马代夫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4)

花似喇叭可赏 叶子可做茶 茎尖能炒着吃 这浑身都是宝的“徐紫薯8号”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5)

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州农科所马代夫研究员 带领的团队培育而成 马代夫四十年专注于甘薯育种 他要让种植者致富,加工者发财,食用者长寿 让中国甘薯产业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6)

徐紫薯8号 紫心甘薯届全才 富含花青素 鲜食之,粉糯香甜 加工之,包罗万象 薯泥、紫薯馅、紫薯果脯 紫薯干红酒、保健红醋……通通都可以!

“南粳46”之父 王才林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7)

从经典的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 到最新的南粳晶谷、南粳2728、南粳5718 南粳3908、南粳505、南粳58…… 如今,江苏由南至北已经都能吃上 “最好吃的大米”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8)

小小一粒稻谷,饱含的却是坚守20余年 有关“好吃”的初心与梦想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9)

备受吃货们推崇的网红大米“南粳46” 米饭晶莹剔透,香而柔滑,冷而不硬 没菜也能吃上两大碗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0)

王才林说 一碗香喷喷米饭的诞生 真心不容易 纵是有幸抓住了那不足万分之一的可能 真正培育出一个优秀的品种至少需要十年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1)

还要找到好的产地、好的栽培方法 适时收获、适宜加工、低温储藏 …… 有了好的米 还要遇上会做饭的人 煮饭前,先泡上半小时 让大米“喝饱水” 这样煮出来的饭更香

优质安全叶菜专家 刘贤金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2)

蔬菜不是种在地里 而是养在水里 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刘贤金研究员团队 长期致力于水培叶菜研究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3)

实验室里 刘贤金拿起一棵水培蔬菜 一嚼嘎嘣脆 他说,味道有点甜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4)

菜都没洗, 怎么就直接往嘴里送? 原来 水培叶菜生长在精心调配的营养液中 从根源上杜绝了土壤、水源污染以及病虫害等风险 不打药 不用化肥 全程标准化 摘下即食 没毛病~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5)

质量更安全,营养更丰富 嫩、脆、含水量高 纤维占比少 色泽更鲜嫩 品质外观更漂亮 刘贤金说 目前利用水培技术来生产叶菜,已经比较成熟 品种达50多个 富硒水培叶菜也在最近研发成功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6)

这两年 除了叶菜 他们还将目光投向了香辛料

五彩豆子专家 陈新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7)

春运旅途劳顿 一碗醇香浓郁的豆浆 抚慰疲惫的身心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8)

经作所所长陈新研究员摆出了一桌豆子 每一种的颜色都不一样 陈新说 如果把所有品类的”豆豆们“都摆出来 可以摆满一屋子 现在的资源库里 有各种豆类资源近2万多份 有特色的豆类资源近8000份 有黑色的绿豆 也有绿色的红豆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19)

小小一粒豆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 五彩的绿豆是一大特色 通过近10年的品种选育, 有了黄色、黑色等不同的绿豆。 其中, 黑色的绿豆有抗氧化的功能, 对消炎、抗病都有一定作用。 五彩的绿豆, 不仅在全国18个省推广, 还走进了缅甸、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0)

绿色的豆子, 不一定是绿豆, 也可能是绿色的红豆。 还有黑的、黄的、橙的、灰的……红豆 五彩红豆与薏仁搭配, 可以美容、瘦身、乌发。 农科院的豆类作物研究 从1984年开始 已经连续开展超过35年

草莓专家 赵密珍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1)

每年一到过年前后 也正是草莓的“当红”时节 红彤彤、香香甜甜的草莓 当然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年味”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2)

果树所赵密珍研究员 是江苏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它跟草莓结缘,已经近20年 走进农科院的草莓温室里 赵密珍俯下身 轻轻托起垂下的“宁丰”草莓果实 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细心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3)

赵密珍说 草莓是“水果皇后” 营养价值很高 现在,我们很幸福 因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4)

“宁丰”是由来自于欧洲与日本的品种 人工杂交培育而成 拥有闪亮浅橙的小清新颜值 个头大大的,口感清香甜 还熟得早、抗病性好、产量高 它每年11月初就“出道” 从开始杂交到选育 一个品种的诞生 大约需要七八年 “宁丰”在2010年通过品种审定 现在已经推广到很多地区

“最牛专家”仲跻峰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5)

年夜饭 肉蛋果蔬都要最好的牛奶当然也少不了 怎么让大家喝上放心的牛奶? 畜牧所所长仲跻峰研究员 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30年了。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6)

不久 江苏人会实现“本土牛肉”自由 搭配更香浓的牛奶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7)

最近 仲跻峰的团队为牛忙碌 他们让黑白花奶牛和蒙贝利亚牛杂交 改良后的新品种 母牛是“白富美” 拥有一张白白净净的小脸 产奶高,牛奶更香浓 杂交以后的公牛 可以补充到肉牛行业 提供源源不断的牛肉来源 希望通过5-10年努力 能形成一个乳肉兼用的新生产体系 “宝藏”农科院还汇集了众多身怀绝技的“大厨”,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能端出一份“拿手菜”~ 玉 米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8)

你喜欢吃甜玉米还是糯玉米?粮作所的黑甜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1505”,既甜又糯,富含花青素和硒。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29)

沿江所的花糯玉米“苏玉糯11”紫白相间,色泽艳丽,粘软皮薄,色香味俱佳。

油蔬两用油菜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0)

经作所的油菜新品种“宁杂1818”,菜薹清甜脆爽,富含维C,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3%。

黄羽肉鸡产品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1)

加工所“中式传统鸡肉菜肴专用原料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加持而成的农科院烧鸡,绝对让你的“吃鸡事业”昂首迈上新高度!

“一稻三虾”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2)

为了让广大“虾客”早一点、再早一点与小龙虾胜利会师,里下河所的专家正在紧锣密鼓地为虾苗繁育作准备。

蚕豆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3)

沿江所专家利用人工春化技术,让新鲜蚕豆闪亮登陆春节餐桌,想吃鲜蚕豆何须再等到五月?

豆丹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4)

虫虫也能很美味!休闲所专家致力于提升连云港特色美食“豆丹”规模化养殖水平,让养殖不再“靠天收”,更多吃货吃得起、吃得上。

抹茶

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 上菜了农科院除夕(35)

休闲所“茶树高效安全栽培技术”,让抹茶冰淇淋、抹茶拿铁、抹茶千层……有关抹茶的一切都更美味更放心~ 交汇点记者 张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