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母亲是郑国人,非常喜欢吟唱当地的民谣《山有扶苏》,秦始皇也特别爱听这曲民谣,于是为表心意相通,两人之子就取名为扶苏,“扶苏”在古代用于形容树木青翠欲滴,出自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始皇帝为儿子起了这样的名字,足以说明他对扶苏的期望很高。

大秦之最强扶苏 大秦第一皇子扶苏(1)

扶苏生性善良温和,机制聪慧,但秦始皇却是英勇果断,两人性格不合导致在政治上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但是扶苏的理政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始皇帝用心良苦,下旨让扶苏去帮助蒙恬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想要利用战争的残酷局面来替他培养一个刚毅果断的儿子,为大秦培养一个既有仁义,又很果决的接班人。

大秦之最强扶苏 大秦第一皇子扶苏(2)

几年的塞外生涯让扶苏似乎习惯了尸横遍野,也让扶苏慢慢的成长。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和拔尖的指挥才能颇有帝王风范,边军的将领们都纷纷表示自愧不如。 扶苏善良仁义,爱民如子更是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戴和推崇。

扶苏才能如此受人推崇,可是一纸假诏却把他送上了黄泉。扶苏乃一介君子,不可能去做那种不忠不孝之人,于是他从未考虑诏书是假的,便自己一刀解决了自己。

大秦之最强扶苏 大秦第一皇子扶苏(3)

公子扶苏为天下请命,可见仁义;敢于犯颜直谏,可见其心中装着的是天下苍生;他冷静的看到秦国强大背后的危机,可见其智。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秦始皇死时,扶苏不是在塞外而是在都城,事情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不过,这种假设实属徒劳,历史已经发生了扶苏自裁的一幕,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嬴政的存在,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