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
9月30日
今天是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牺牲的英烈们,更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每当遇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一支“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战斗力量,他们,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长达14年的苦斗,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艰苦”。最新公布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东北抗联精神就载录其中。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我们一起回望东北抗联那些可歌可泣的烈士。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革命烈士陵园,有一座墓碑,是为了纪念牺牲时只有30岁的张甲洲。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地主家庭。1932年,他告别清华大学,北上哈尔滨,奔赴家乡,在中共满洲省委支持下,组织巴彦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曾一举攻占巴彦县城,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一时间震动很大。
不少人以为,活跃在东北密林中的抗联英雄都是草莽出身,实际上,像张甲洲这样出身“名校”的抗联将领还有很多:赵尚志是黄埔军校学员,周保中就读云南讲武堂,赵一曼曾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冯仲云是清华学子,童长荣求学于东京帝国大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不屈的信念。
战场上,英雄豪杰不分男女。赵一曼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酷刑,她始终未招供,英勇就义时只有31岁。“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日军档案里曾这样记载。
八女投江铜塑
1938年,以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五军一师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吸引敌人火力,最后毅然投江殉国。
曾有人说,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部队像东北抗联这样,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抗战14年,东北抗联“孤悬敌后”,没有外援,在日伪布下的“天罗地网”中与敌周旋苦斗。在通北县南北河的李兆麟和三路军总指挥部的部分同志,就遭遇了绝粮难关。他们20余人因山洪暴发、南北河涨水,被困在南北河旁的一片森林里,断粮一个多月。
造成抗联战士减员的更重要问题是药物稀少。战士负伤后,没有药治。为了活下去,坚强的抗联战士在没有麻药和消炎药的情况下,强忍疼痛,自己给自己做手术。没有消炎药,用火药替代;没有手术刀,用军刀替代。
东北抗日武装14年苦斗,致使日军毙、伤、病、俘约17万人,牵制日军兵力数十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的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支当年随时可能饿死、冻死和战死的英雄部队。一个个英勇的烈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挑战人类生存极限,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民族复兴史上的悲壮一页,打赢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漫长一战。
综合自《参考消息》
来源: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