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夏

《夏洛的网》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是美国作家E·B·怀特的代表作。然而,这部作品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更是写给成人的。它令无数看过的人无法忘怀。

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对《夏洛的网》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实在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有时候,半夜里醒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电影版《夏洛的网》(也翻译成《夏绿蒂的网》),由盖瑞·温尼克执导,2006年上映。奥斯卡影后朱莉娅·罗伯茨为故事的主人公小蜘蛛夏洛配音。

先看过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后看的电影版《夏绿蒂的网》,发现电影版在对原著的解读和某些细节的处理上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看完后,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拯救了韦伯?只是夏绿蒂吗?故事里每一个人物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带给观众伟大得不能再伟大的感受。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夏洛的网生命存在的意义(足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1)

从影片中感受到,正是那些平凡纯真的品质造就了伟大,创造了奇迹,拯救了韦伯,也拯救了迷茫的人心。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它足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1.用对生命的热爱,去抵抗命运的不公

小女孩芙恩阻拦父亲杀死小猪韦伯时说,“这不公平!要是我生下来也这么小,你也把我杀死吗?”

芙恩说出这句话时,目光和语气同样坚定。

父亲要杀死韦伯的原因是它是一只落脚猪,落脚猪通常是养不活的。

成年人的认知里,常常受经验的引导。孩子的世界里,更懂得从尝试中去获得想要的答案。心里存有太多“不可能”,没努力试过就选择放弃,成了很多成年人通往梦想的阻力。

一只春天的猪是看不到冬天的雪的,这是猪的命运。但韦伯不甘心,不接受人类对它命运的宣判。

“我想活下去,我想看到冬天的雪……”心里的声音呼唤着韦伯,唤醒韦伯。书中有一句话:“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还太小。”年幼的韦伯想反抗,又无力反抗,但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使他从未放弃希望。

安妮宝贝说: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谷仓里不断有生命逝去也不断有新生命诞生,生命生生不息,美好的品质也一代一代延续,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电影尾声,夏洛奄奄一息时对韦伯说,“我的网不是奇迹,我只是描述我所见到的,你才是奇迹。”

在夏洛心里,韦伯能够活下来,真正创造奇迹的是韦伯自己。因为它对生命的眷念和热爱,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之愿意为了它的愿望去努力。

夏洛的网生命存在的意义(足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2)

老鼠坦普顿身上同样体现出这一点。

影片中老鼠坦普顿的戏份比原著更多。它自私自利,给与别人帮助的前提必须有物质的获得。这些特质使得它出场之初并不讨喜。

但是这个形象随着故事的推进越来越立体丰满。它积极乐观,被所有动物看不起,表面上不在乎别人对它的看法,内心却渴望友情与被尊重。

它很注重自己的仪表,喜欢照镜子,自我欣赏,毫不吝惜地表达对自己的爱,这些都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它将自己内心的柔弱隐藏起来,以坚强与不羁示于人。在坦普顿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对生命的热爱激发出的潜能足以抵抗世间的薄凉,给自己以顽强的力量去生活,去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

2.忠诚与承诺,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如何去定义友情?《夏洛的网》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韦伯初来谷仓时,问了其他动物一个问题:“你们是朋友吗?”

动物们面面相觑,回答说:“当然,我们待在一同一个地方。”

韦伯说:“我不认为待在同一个地方,就一定是朋友。”

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女孩芙恩对韦伯许下承诺要照顾它,她就尽最大努力保护和照顾韦伯。夏洛对韦伯承诺,“我不会让他们伤害你,我会拯救你”,就尽自己最大努力信守诺言,哪怕在自己由于体力透支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不忘初衷。忠诚与承诺一直贯穿整个故事。

书中有一段描述:

当威尔伯(韦伯)站在台上领奖时,夏洛蹲在天花板的阴影里,前腿抱着卵袋,没人看见。它的心跳如往常有力,它感到疲惫老弱,不过它最后确信它已经救了威尔伯的命,感到安宁,心满意足。

这就是夏洛,它在被忽视时,感到的不是懊恼失望,而是平静和满足,因为它最终做到了对韦伯的承诺。

芙恩忠于对韦伯的承诺,蜘蛛夏洛忠于对韦伯的承诺,使得韦伯的生命得以延续。

最后,韦伯在夏洛生命垂危时,毫不犹豫担负起将夏洛的卵袋带回谷仓的重任,并守护着夏洛的孩子平安出生,履行了自己对夏洛的承诺。

作品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了几乎完美的诠释,友情、亲情、爱情都需要用忠诚去守护,用智慧和勇气去付出,用信任去赢得信任。

如果我们的关系建立在这样的忠诚与爱的基石之上,那一切将变得坚不可摧,即便死亡也不会带走属于生命的美好回忆。

3.重新审视爱与被爱,付出与成全

看似不平衡的爱与付出背后却是对等的回收。

我们来分析其中两个人物在付出的同时收获了什么?

刚开始让人嗤之以鼻的老鼠坦普顿,就是一个典型的“利字当头”的小人物。但是在收获了韦伯的友情后,它一步步变得柔软善良。甚至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为韦伯寻找新词。

坦普顿的付出值得吗?

表面上看,它每次出去行动都是为了食物的诱惑。但那只是一种掩饰,它并不想让别人看到它的善良与内心的柔软。

付出的过程中,它收获了友谊,并且赢得了整个谷仓里动物们的尊重。这是它以前从未奢望过会实现的梦想。而在为韦伯的梦想努力的过程中自然成就了它自己的梦想。付出的同时,它得到了远远超越预期的回馈。

坦普顿有它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值不值得,它比谁都清楚。

夏洛的网生命存在的意义(足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3)

其次,是蜘蛛夏洛。夏洛为了拯救韦伯的生命,不遗余力倾情付出,这是最让观众动容的一个形象。在书里它与韦伯有段对话,完美诠释了应该如何去看待爱与付出。

“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威尔伯问道,“我不配。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这段话温暖和治愈了无数人,也让我们瞬间领悟到,在成全和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满足和成就了自己。韦伯的奇迹是夏洛创造的,而人们并不知道夏洛的存在,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夏洛自己知道存在的意义就足够了。

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付出爱与接受爱是爱的两面。有的人容易陷入自私狭隘的爱欲里,指责埋怨爱与被爱的失衡,而没有好好去领悟爱与付出的真谛。

4.打破常规,突破思维的限制,从绝望中生出希望

影片中那两只鸟直到最后也没吃到玉米,就在于思维受限,把稻草人敌人想象得过于强大,不敢于尝试,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后来两只鸟在与坦普顿的搏斗中,被和玉米地里的稻草人网在了一起,才发现原来它们一直畏惧的是一个假人。其中一只鸟说,“我们本来是可以吃到玉米的!”多么痛的领悟啊!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机会错失就不再回来。

不能突破思维的限制,就只有被限制其中。

面对未知,我们的恐惧多数时候来自于内心。那个被我们自己无限放大的恐惧,终会挡住前行的路。

而蜘蛛夏洛勇于突破常规,打破思维的限制,最终创造了奇迹。

蜘蛛的网向来就一个模式,夏洛在织网的过程中,无意中从一根断裂的网丝想到:固定的模式是可以打乱重组的。影片里,这个细节的处理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夏洛看到那根断裂的网丝,固定的思维模式突然被打破,它不断将好的网丝剪断粘合,组成了它想要的字母:“非凡的猪”、“王牌猪”、“容光焕发”、“谦逊”等。

夏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韦伯的内在品质展现了出来,使它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赢得了荣誉,并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免于被杀害。

夏洛的网生命存在的意义(足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4)

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终其一生的奋斗经历总结出一个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公式里的三个要素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思维方式的改变,通常会迎来人生新的转机。有时,希望就在一念之间。

拯救韦伯的过程中,夏洛充分利用了自己织网的优势,并发挥了聪明才智,突破了思维的限制,最终用渺小的身躯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成功地拯救了韦伯,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同样,小猪韦伯也没有受到先天发育不良的限制,没有因此自卑和放弃,时刻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生活中,我们常常埋怨自身各种主观和客观的不足,如果因那些限制限制了你,你将走不出思想的牢笼,故步自封。

《夏洛的网》带给我们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价值的思考和探寻,耐人寻味。它给迷茫中的人带来希望,为绝望中人点亮一盏明灯,引领我们拨开迷雾,重新擦亮眼睛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