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详。我幼时未读水浒前,也从评话和戏曲中早已熟知。逼上梁山,林冲夜奔这些都是评书戏曲里的经典桥段。同样,在水浒整部书中,林冲的故事也分量极重,甚至可以说是全书的书魂。因为林冲的悲剧直是水浒整体悲剧的一个缩影。水浒写什么?是一群草莽不堪忍受北宋时期政治腐败,官府昏庸,豪强压迫而奋起反抗的故事,是揭露北宋时期政治昏暗的刀笔剑书,唯林冲的故事更直接更露骨。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一下这个故事,看看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他又是如何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听着名头唬人,实不是什么大官,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高级别的武术教练。虽官职低微,但好在收入稳定,有余钱可以资助别人,比如后来在沧州开酒馆的李小二,这说明林冲心地很善。家有娇妻一枚,如花似玉,还有侍女锦儿服侍身前,正所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与世无争。

林冲怎么被逼上梁山的(为何被逼上梁山)(1)

这一日,阳光明媚,日色朗朗,林冲携娇妻美眷上街来入寺烧香。只因林娘子生得风韵貌美,更遇这高衙内是专一在街上祸害人的主。书中交代: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这高衙内见到林娘子便耳软心酥,顿生歹意。依林冲的本事,一百个高衙内在其面前也不过是纸牛泥马,但林冲刚举得拳,一看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为什么?因为这可是他顶头上司的儿子呀。对此林冲是有顾忌的,顾忌的是自己的前程,家庭,稳定的生活。同时也说明林冲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想好好的做一个臣子,他可不想得罪高俅。因而对高衙内的无礼,他选择咽下了这口恶气,采取了忍让。对这一点,好多人抨击林冲,说他太懦弱了,一身武艺,却不敢揍了那龟儿子。我们试想,林冲如果把高衙内打一顿,他的命运会怎样?恐怕是连诱入白虎堂这样的章节也省掉了,直接就被发配了。反过来想之,林冲越是忍让,越是宽容,越是得不到好结果,这样越能凸显宋时社会的不公和腐朽。

高衙内不曾得手,于心不甘,有那阿谀奉承之徒就献奸计上来。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其父高俅得知此事,作为堂堂太尉,他是怎么说的:“我寻思起来,若为珍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当富安为他献上害林冲之计时,他竟然喝彩道:“好计!”读到这时,怎能不叫人脊背发凉。一个当朝大员,不为自己儿子的无耻恶行感到脸红,却要反过来帮着儿子无耻到底,而在他们这一帮人的眼里,好像这又没什么不妥,竟是顺理成章,俱是应该。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说的,字里行间只看到两个字--吃人。真是一针见血!

高俅利用自己权利之便,诬陷林冲私入白虎堂,行刺朝廷命官,发落开封府审问。可叹开封府,朝廷职能部门,却沦为奸佞害人之工具,明知林冲之冤,明知高俅之祸心,亦不得不治林冲之罪。可怜屈屈百姓,无处辩解,无处申冤,只能任其宰割。

林冲怎么被逼上梁山的(为何被逼上梁山)(2)

林冲被发配沧州,昔日人上人,一朝阶下囚。这总行了吧,干吗要把人赶尽杀绝呀?我们能这样想,只能说明我们是常人,完全低估了高俅之流的狠毒。在他们眼里,老百姓的命从来都是捻在他的手指尖的。他们采取了更为露骨的作法,公然让两名公人去结果林冲的性命,全然罔顾法律,罔顾社会,罔顾一切。这是把宋时社会仅有的一点遮羞布也一把捋净,将这种社会的黑暗性赤条条亮在了我们的眼前。

巍巍野猪林,烟笼雾锁,郁郁云压。书中交代,宋时这座林中,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可见林冲之屈,绝不是个案啊。此时能救林冲的只有侠客了,于是,鲁智深出现救下了林冲。依鲁智深之莽,是要把这两个公人打杀了的。但林冲还是为他们求了情,此时的林冲心中还是有一线希望的。自己一路逆来顺受,饱受公人之气,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东京与妻团聚,仍过安稳的日子。虽恨高俅,但仍对生活抱有憧憬。试想,如果此时把这两个公人杀了,那林鲁二人当时就得去落草了。不到万不得已,林冲显然还不愿这样,他对高俅之流还未完全认清。

此后,进了牢城营,林冲低声下气地维持管营差拨,一味妥协,还是想着保全自己,以便将来重新生活。可他虽一忍再忍,高俅一伙却一逼再逼,唯欲除之而后快。火烧草料场,林冲被逼到了最后一步,他实在是无路可走了。此时的林冲彻底绝望了,这伙歹人碾碎了他心中仅存的一点眷恋。他彻底崩发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杀掉了这伙鸟人,表明他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风雪山神庙,壮士断腕,力杀仇人,本是让人畅快之事,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又是那么的悲凉。天下之大,何处是我林冲容身之地!

林冲怎么被逼上梁山的(为何被逼上梁山)(3)

此后的林冲变得异常冷峻,逼上梁山后,战场上屡有他奋力杀戮的身影,但身处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林冲最后还是郁郁而终,再没找到他应有的幸福。

林冲怎么被逼上梁山的(为何被逼上梁山)(4)

纵观林冲六回,虽篇幅不大,但这是作者对北宋腐朽政府最露骨的鞭笞,林冲的悲剧如利刀剔骨一般将北宋的外衣剥下,让我们彻底看清内在的脏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