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让灵魂“有趣”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读书是唯一的捷径。


2020年的假期一波儿接着一波儿。刚刚复课没多久,漫长的暑假又来了。

假期对于自控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是获取课外知识的黄金时间。对于平时成绩不理想,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学生来说其实更加珍贵,是逆袭的珍贵时间。

对于课业压力较大的中学生来说,唯有在假期里才有大块的、自主的时间。

这些时间可以被充分利用,用以了解社会、走进生活、补充能量(无论知识能量还是体能);

这些时间也很容易被浪费,在追剧、打游戏的过程中消耗殆尽,毫无价值。

其实人一生的走向和成就,并不取决于“公共时间”(如上学、上班等大家共同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而取决于自主时间(即自己占有主动控制权的时间)。所以,放学后和假期里是改变自己和拉开同龄人差距的黄金时间。

平时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的中学生们,在假期可以买上三五本好书读一读。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1)

一、中学生如何选书?

选书是一门学问。其实选书没有一个普遍通用的方法,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人来说,选书的视角都不太一样。

对于中学生来说,选书以通俗易懂的书籍为主,夹杂一些内容比较有深度的书籍。

通俗易懂的书籍(如文学、科幻、推理等可以作为休闲读物的书籍),可以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难啃的硬书,可以增加知识量并加强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不易坚持读完,但一旦读完后却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这类书籍的阅读不求量而求质。哪怕两三个月读完一本,都是很好的,让人受益匪浅。

易读的书和难读的书的比例,我认为5:1就比较合适。无论对于中学生而言,还是成年人,这样的比例都可以让我们既不丧失阅读兴趣,又能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

对于之前阅读量比较小、或者没读过整本书(课外书)的同学,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选简单有趣的书。其实书中干货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培养阅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二、书总是读不完怎么办?

我有两个办法,可以让孩子坚持读完书。

第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家长也要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至少每天要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专心坐在沙发上读书(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读书地点,会给人一种仪式感)。

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书香家庭,孩子必然是爱书的。

如果每天家长下班回家后只看电视打游戏,而要求孩子去读书学习,恐怕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而且很容易被电视和游戏吸引。

第二种方法是“十分法”阅读。也就是把一本书分成10份,每天坚持读完1份,10天读完一本书。

对于中学生而言,“十分法”阅读的压力可能有点大,中学生可以根据书的薄厚和难易程度灵活改变“十分法”,例如把一本书分成15份或者20份。这样,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书也很快就会读完。


给中学生的假期书单

1、半小时漫画系列

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真的非常好看,没有多少文字,漫画多而且非常搞笑。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学术,而在于快速建立一个知识框架。

从唐诗到宋词,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帝王史到经济学,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大纲”。有了知识框架之后,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买相关的书籍补充阅读。

其实读书就是这样由潜而深的。读书真的不需要有太多的功利之心,我们能从一本书中获得一点点快乐,一点点能量就足够了。

2、《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余秋雨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2)

余秋雨是一位略有争议的作家,但我对他的作品还是比较喜欢的,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彰显着他对文化的赤诚。

这本《北大授课》我前两天刚刚读完,真的非常好,尤其最前面的“闪问闪答”十分精彩,含蓄中隐藏着尖锐。

这本书其实是对中国文脉的整理,余秋雨还有一部作品叫《中国文脉》,都可以买来读一读。这些书籍不仅仅会让你对中国文化脉络有一个了解,还会激发你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这对学习文史的帮助是极大的。

3、《安静》 [美]艾林·卡格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3)

其实这本书我更想放在“给大学生的假期书单”里。但此刻,我在写“给中学生的假期书单”时,觉得这本书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可能大于大学生。

为什么呢?

因为中学生的可塑性远远大于大学生,中学时期养成的很多习惯,可能会成为一生的习惯。

这本《安静》我曾经推荐给很多人,并且撰文介绍了这本书。

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年度推荐!被译成33种语言,这本书写出了人类最惊人的爆发力

这本书只有150页,非常薄,差不多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但这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却非常大。一个懂得安静、可以在安静中享受的人,一定会是比较成功的人。

因为,

沉浸在安静中的人,必然专注;

沉浸在安静中的人,必然有所追求,不迷茫;

沉浸在安静中的人,必然创造力创新力爆棚。

安静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我们在喧闹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安静。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4、《三体》 刘慈欣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4)

科幻书对中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科幻书的意义不在于让脑洞大开,而在于它们能让中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非常遗憾没有在中学时期读到刘慈欣的作品,这部《三体》是大刘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它是个大部头,但内容真的非常吸引人,是一套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

除了刘慈欣的作品之外,《银河帝国》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书。

其实好的科幻作品很多,诸如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科幻作家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但即便在世界科幻大师的丛林中,我认为刘慈欣的作品也是立得住的,尤其这部《三体》,在我心中的位置是不可捍卫的,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

5、东野圭吾作品

东野圭吾是非常流行的日本作家。他的推理悬疑小说写得很好,不仅逻辑感强,而且具有人文情怀。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有的作家。

东野圭吾近两年新出的作品我基本没有读,但之前的作品读了很多,他的作品是很让人享受的。属于休闲类读物。

6、两本颠覆三观(树立三观)的书:

《乌合之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5)

个人认为这个版本最佳

《乌合之众》其实是一本大众心理学作品,但这本书的观点刷新了我的三观,我曾写了一篇文章简单介绍了这本书,同学们有空可以读一读,对这本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参考文章:历史的真相、文明的结局是怎样的?《乌合之众》中自有答案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中学生该读什么书)(6)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让我对天才与疯子的分界线到底是什么产生了好奇,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对于人性的质疑。

7、推荐几本世界名著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人性的枷锁》 毛姆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

以上几部名著我都写过评论,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雨果的《悲惨世界》读来也极其震撼,但篇幅过长,有耐心的同学们可以读一读。

人一辈子其实不需要读太多的书,我们只要不辜负读过的每一本书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