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

图片来源:un.org

文 | 张玉友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9月30日举行仪式,首次升起巴勒斯坦国旗。在这“历史性时刻”,巴国总统阿巴斯激动地将其手上国旗温柔地亲吻了一下,这一“亲吻国旗”的画面被各大媒体捕捉到,流传于网络平台。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阿巴斯亲吻的巴勒斯坦国国旗与诸多阿拉伯国家国旗均有相似之处,即多以黑、白、红、绿组合成若干个条状为主。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2)

图片来源:un.org

众所周知,国旗、国歌以及国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三大重要象征物,其中国旗更是一国对外活动中最易为人所知的标识之一。截止2012年末,联合国共有193个会员国,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虽然这些国家的国旗都有其独特性,但是不难发现,仍有不少国家拥有相似的国旗,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瑞典和丹麦,共有十字形)、非洲(一些国家的颜色相同)。

到了公元750-945年的伊斯兰世界,教派林立、频繁的反叛、离心倾向的加剧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威胁着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地位。随着时光的流逝,阿拔斯王朝逐渐衰落。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在哈里发国家的边缘地带建立起许多独立政权。其中,统治埃及长达两百年的法蒂玛王朝便是早期什叶派政权的代表。法蒂玛王朝的称谓源于默罕默德之女法蒂玛;法蒂玛系阿里的妻子,也是哈桑和侯赛因的生母。法蒂玛王朝创立者自称是阿里和法蒂玛的直系后裔。他们采用先知默罕默德常穿长袍的颜色——绿色,作为国旗的颜色,目的是为了区别与前几任哈里发统治者使用的旗帜以及体现其正统性。最后一种颜色红色,据说是哈瓦利吉派常用的颜色,后来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将代表与体现伊斯兰正统性的四种颜色放在一个旗帜上是20世纪“新发明的传统”,它是基于法国大革命后法国采用三色旗帜的形式。

那么作为国家重要象征物的国旗,有何作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巩固某一群体对国家的认同感;第二、作为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第三、作为一种“异见者”的象征,常被一国反对势力所用,如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和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

毫无疑问,上述国旗的作用也体现在现代阿拉伯国家中,不仅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国旗的变化也能窥视出国家的变革。下文以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和埃及为例来探讨其国旗的演变,进而透视出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变革。

“阿拉伯起义”

在介绍前述国家之前,让我们先从“阿拉伯起义”说起。

1916年6月5日,来自古莱西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伊本▪阿里宣布阿拉伯人独立,并举起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大旗,后来被称之为“大阿拉伯起义”。为了夯实统治的合法性,侯赛因一方面在1917年设立了独立纪念日,另一方面启用了象征阿拉伯统一的国旗。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3)

“阿拉伯起义”和汉志王国时期的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国旗是由一个红三角形,以及黑、绿、白三个横条组成。根据“哈希姆王朝”官方资料显示,黑色代表先知及其继承者和阿拔斯王朝;绿色代表先知的家庭;白色代表阿拉伯统治者们;嵌在三个横条上的红三角形代表汉志的哈希姆王朝。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4)

到了1921年,国旗出现了微调,黑、绿、白的顺序变成黑、白、绿。巧合的是,这一国旗样式就是现在巴勒斯坦国的国旗。1926年,随着来自内志的伊本▪沙特的军事扩张,哈希姆王朝被击溃,侯赛因被流放至塞浦路斯,最终于1931年死于其儿阿卜杜拉控制的外约旦地区。然而,“阿拉伯起义”所用的旗帜成为后来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设计国旗的原型。

叙利亚国旗

1918年8月,侯赛因三子费萨尔领导阿拉伯军队进入大马士革时,“阿拉伯起义”旗帜冉冉飘扬于费萨尔的驻地。然而,当费萨尔正式登基成为叙利亚国王时,却采用了新的国旗——在原有旗帜的红色三角形上增加一个白色星形。与此同时,伊拉克民族主义者宣称侯赛因另一儿子阿卜杜拉为他们的国王。这样事实上,哈希姆家族就存在了三个王国,那么体现在旗帜上:基本形状相似,区别在于星的个数。汉志王国零颗星,叙利亚一颗星,伊拉克两颗星。

1920年,随着叙利亚纳入法国的委任统治,费萨尔政权也随之被罢黜。在法国的委任统治下,为了防止叙利亚出现民族性象征物,法国统治者一方面使用具有法国元素的三色旗帜置换了原有国旗,另一方面,允许各个自治区设计自己的国旗,但必须加上小型三色旗帜。

为了缓和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法国无奈之下,允许叙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独立。1932年,叙利亚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而后采用了新的国旗。从1932年国旗的设计上看,绿、白、黑条形不同于费萨尔时代的颜色搭配,旨在表达意欲摆脱哈希姆家族的过去,但同时保留阿拉伯和伊斯兰遗产;三个红色星状代表叙利亚三大区,大马士革、阿勒颇和代尔祖尔(见下图)。1932年国旗在叙利亚1946年独立时仍被使用,一直持续至1958年。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5)

叙利亚1922-1932年时期的国旗,图片来源:fivestarflags.com

1954年2月,靠政变夺取政权的施舍克利被军队推翻。接着,全国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力量在选举中居于优势,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取得很大胜利,并参加了以库阿特利为总统的联合政府。复兴党致力于将所有操阿拉伯语民众统一在一个将能确保个人自由并建立社会主义框架之下。基于统一阿拉伯民族的理念,1958年2月,叙利亚总统和纳赛尔在开罗举行会晤,一致同意合并他们的两个国家。合并之后,叙和埃分别成为新的国家,即阿拉伯联合共同国(the United Arab Republic, UAR)的“北区”和“南区”。很明显,1958年后的叙利亚采用了UAR的新国旗,即红、白、黑条形状加上两个绿色星状,前者代表阿拉伯和伊斯兰意义,后者分别代表“北区”的叙利亚和“南区”的埃及。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6)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国旗,叙利亚1958-1961年国旗,以及1980至今的国旗,图片来源:findthedata.com

然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并没有顺利运行下去,1961年遂解散。解散后,叙利亚正式改名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但仍沿用1932年的国旗。但到了1963年4月,叙利亚、埃及和伊拉克决定实施“有机统一体计划”,再次组建联盟国家,国旗因此又发生了变化,在UAR国旗基础上加了一个星(代表伊拉克)。虽然该计划中途夭折,但是叙利亚对该旗帜的使用一直延续至1971年“阿拉伯共和国联邦”(Confederation of the Arab Republics,CAR,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成立。1972年采用了CAR国旗(见下图)。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7)

1963-1971年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1977年,萨达特与以色列和解,卡扎菲退出该联邦,这也宣告CAR解体。1980年,为了迎合国内泛阿拉伯主义情绪以及补救岌岌可危的政权合法性,哈菲兹▪阿萨德决定启用“阿拉伯联合共同国”时期的国旗,一直延续至今。

伊拉克国旗

1920年被赶出大马士革之后,费萨尔在英国的“帮助”下,在当年8月加冕为伊拉克国王,这时使用的是1918年伊拉克民族主义时期的国旗(上文有提及)。然而到了1924年6月,伊拉克宪法规定启用新的国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变化:1、用红色梯形状代替红色三角形;2、条形颜色顺序发生变化,即黑色和绿色条形被白色分开。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8)

伊拉克1924-1958年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1958年2月,为了对抗叙利亚和埃及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伊拉克和约旦组建短暂的“阿拉伯联邦”,国旗也发生了变化(见下图)。不幸的是,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正式结束伊拉克的君主统治时代。在卡塞姆领导下,带有哈希姆痕迹的象征物均被废除,包括国旗在内。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9)

伊拉克1959-1963国旗,图片来源:pixabay.com

经历短暂的动乱后,1959年7月,伊拉克出台了新的国旗(见上图)。与之前所有提及的国旗不同,1959年国旗是由三个垂直的颜色条组成(仍然是黑、白、绿);此外,在白色条上面,嵌入了带有白色环状的红色8角星以及里面置入了类似太阳的环。

根据1959年伊拉克国旗法,出现在国旗上的颜色分别表示:黑色代表先知、伊斯兰早期阿拉伯人以及阿拔斯时代使用的旗帜;绿色代表阿里后裔(什叶派);白色代表沙姆地带的阿拉伯人;红色象征着“7▪14”革命的胜利;黄色代表萨拉丁的旗帜。而国旗上的星和环状,有学者认为,是代表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星星是代表巴比伦时代的伊师塔女神。

短暂的统治后,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塞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阿里夫采用了“有机统一体计划”时期的国旗(见下图)。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0)

伊拉克1963-1991年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贝克尔病逝,萨达姆成为总统,当年即将代表三个国家(叙、埃、阿)联合的三颗星的意义改成“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信条。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为了全面体现其个人的权威、动员伊拉克境内穆斯林的支持,他在上述三个信条中附上了他亲笔写的allahu akbar(真主至大)(见下图)。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1)

伊拉克1991-2004年国旗,图片来源:theflagshop.com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达姆统治时期的所有国家象征几乎都被消除。但是,萨达姆时期的国旗一直沿用至2004年4月。4月6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布采用从30多个候选国旗中敲定的“待定国旗”。新的国旗,无论是颜色还是设计,完全不同于先前的国旗样式,一时间引起了伊拉克人民的强烈反对。因为从新国旗的设计上看,去除伊斯兰标志的allahu akbar、以及含有与色列国旗中两条蓝色横条相似的成分均是一种“大忌”。虽然国旗设计者做了相关解释,最终该国旗样式还是未被采纳。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2)

最后,经过多方考虑,在2004年美国移交主权至伊拉克后,仍然采用萨达姆时期的国旗基本样式,但是将allahu akbar萨达姆手写体改成印刷体(库尔德人特别憎恨萨达姆)。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3)

伊拉克2004-2008年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2008年1月,经过伊拉克议会的投票决议,最终决定删除三颗星,用allahu akbar的传统库法体代替萨达姆手写体(见下图)。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4)

伊拉克2008年至今的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约旦国旗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1920年圣雷莫会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化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同年7月,法国占领大马士革。11月汉志国王侯赛因次子奉父之命前往叙利亚收复失地,驻扎在安曼,久而久之,遂成为地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后来,1928年,英国“迫使”阿卜杜拉达成协议,即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巴勒斯坦东部)酋长国国王,并接受英国的委任统治。

随着英国委任统治的废除,1946年5月25日,阿卜杜拉正式登基为王,改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由于新获土地,1950年4月国名又改成约旦哈希姆王国。

从上述历史可见,约旦国的历史与汉志国王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所以国旗设计也与1916年“阿拉伯起义”时期的国旗极其相像。不同之处在于:三角形使用了绯红色(代表哈希姆家族),并在其上加了一个白色的七角星(见下图)。有趣的是,国王侯赛因的网站对七角星的解释竟然不同于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解释,前者认为星星代表约旦人民的团结,而后者认为它是古兰经第一章的7节。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5)

约旦国旗(除1958年),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相较于叙利亚和伊拉克频繁的换动国旗,约旦仅在1958年与伊拉克组建短暂的“阿拉伯联邦”时改过国旗。后来由于联邦的瓦解,约旦又换回之前所用国旗。

巴勒斯坦国旗

与犹太人不同,生活在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允许创立自己的民族特性象征物。所以,在1948年以前,巴勒斯坦人并没有官方的旗帜。但是即使这样,巴勒斯坦人(特指境内的阿拉伯人)仍时不时地升起“阿拉伯起义”时期的国旗,这也表达了巴勒斯坦对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统一的愿望。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6)

巴勒斯坦人民1917-1948年期间使用的“国旗”,图片来源:fivestarflags.com

随着英国委任统治以及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束,1948年10月,“全巴勒斯坦政府”(All-Palestine Government)在加沙正式成立,“阿拉伯起义”国旗也被阿盟正式认可为巴勒斯坦国旗。到了50年代,国旗出现了微调,即用红色字体“巴勒斯坦”(阿语)刻在白色条上。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成立,该组织采用了“阿拉伯起义”国旗的修改版,即改变了绿色条和白色条的位置。2015年9月30号,出现在联合国总部上的国旗就是修改版的“阿拉伯起义”旗帜。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7)

埃及国旗

埃及的第一个现代国旗可以追溯至穆罕默德▪阿里在1805年创立的旗帜。阿里创立国旗的举动据说是为了显示其控制的埃及已脱离奥斯曼的统治。在国旗的设计上,阿里仍然采用奥斯曼的主色调,即红色,使用三个新月—星组合代表单个新月—星(见下图)。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8)

埃及1805-1922国旗,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1914年,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埃及国内的反英情绪也随着高涨。1919年,埃及爆发对抗英国的1919革命,期间革命组织采用了一个新的旗帜——全绿色附上新月——十字形组合,以此来显示穆斯林和基督教科普特人均支持革命运动。

1922年埃及独立,也许是受到革命的影响,国王福阿德(Fu 'ad)于1923年12月10日颁布诏令,设立新的国旗。就设计而言,国旗的主色调采用绿色,国旗版面上附上白色新月——三个白色星星组合。其中,一个新月加上三颗星星是代表埃及境内的穆斯林、基督教和犹太人;而绿色代表的是民族主义运动、伊斯兰传统(法蒂玛)和尼罗河综合体。1923年的国旗一直沿用至1958年“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成立。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19)

埃及1923-1958国旗,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有趣的是,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后,于1952年7月成为埃及统治者后,并没有正式废除“前朝”的国旗。但是,在诸多重大的活动中,官方采用的是一个新设计的旗帜(称为“自由国旗”)。它是由三种颜色条组成,分别为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和平)以及黑色(过去,腐败的政权);另外附在白条上面的白头鹰(Eagle),据说是象征萨拉丁化身,同时也是埃及革命的象征。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20)

埃及1971-1984国旗,图片来源:facts.com

从上文分析可知,1958年埃及属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一部分,所以说官方国旗采用的是UAR国旗。虽然1961年UAR解体,但由于纳赛尔泛阿拉伯主义的雄心不死,其国旗一直用到1971年“阿拉伯共和联邦”的成立。联邦成员采用了埃及“自由国旗”的主要样式,用金鹰(Golden Hawk)(代表先知的古莱西部落)代替了白头鹰(Eagle)。

阿拉伯历代国旗(阿拉伯国家国旗)(21)

埃及1984至今国旗,图片来源:facts.com

1984年,在“阿拉伯共和国联邦”解体后几年,埃及再次用象征萨拉丁和1952年革命的白头鹰代替了金鹰(见上图),该国旗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文献

Elie Podeh, "The symbolism of the Arab flag in modern Arab states: between commonality and uniquenessn",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17 (2), 2011, 419–442.

版权申明

本文为中东研究通讯研究团队原创,如有意转载或引用请与中东研究通讯微信公众号(MenaStudies)联系。

中东研究通讯

中东研究通讯关注中东问题研究前沿,定期推动优质的中东知识、最新中东研究以及中东资讯,服务各阶层大众,欢迎各界学人关注、指正与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