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各时期地图演变(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1)

远眺东油村--拍摄者 蓮池海會

#长治##安阳##鹤壁##河南##河南身边事#

清末民初,民间秘密会社活动日趋活跃,1923年,天门会作为抗匪保家的民间秘密会社在河南林县东油村成立,并逐渐发展为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农民自卫组织。

天门会所处时代背景

1920年代,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内军阀林立,争城夺地,战乱不止。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盗贼乘势蜂起,绑票抢劫,无恶不作。

此时社会极度动荡,以河南省为例,从1912年至1930年,省级主官交替更换达18次之多。以林县为例,1912年至1931年,总计更换县长38任,1930年一年之内林县县长更换了9任。

民国以来,土匪滋长,进入二十年代,土匪势力达到了高峰,政治混乱,兵事迭起,促成了土匪的崛起,而匪势又加剧了世道的混乱,再加上沉重的赋税,频发的灾荒,把民众逼到了生活的绝路,造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为各类枪会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天门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河南省全省的武装农民,大约在两百万以上,除了民团一小部分外,其余皆属红枪会。红枪会是带有浓厚宗法社会思想的各种武装自卫农民团体的总称,天门会也是红枪会的一种。天门会是后起之秀,高峰时期势力范围达到二十六个县,入会人数约三十万。

天门会初创

1923年在林县城南30里东油村,村民郭官林和韩根子共同组织天门会,供奉文帝上神。以给百姓看病、劝人行善为名,秘密串联,暗中发展会员。

郭官林时年30多岁,上过私塾,粗通文字,家有薄田10余亩,房屋几间,信奉鬼神,略懂巫术方技,曾为东圣道徒。

韩根子,时年28岁,目不识丁,家有山坡地二亩,草房三间。平常除了种地之外,走乡串户,做石匠活补贴家用,在郭官林的介绍下,曾参加东圣道。

东圣道,又名东道、皇家圣道、黄道门、挂镜道等。1820年林县东姚集南沟村王路的曾祖父在今鹤壁市鹤山区的崔村沟村学习烧缸技术时,参加了此道。王回到林县后,即开始在家乡东姚集一带传教,初期规模不大,至1900年王路办道时,又从崔村沟村请来了王真,从此,东圣道迅速发展,仅在东姚一乡就发展道徒1200余人。

所谓东圣,有二:一曰东岳帝君,一曰东华帝君。东岳帝君掌管贵贱、利禄、功过、生死。东华帝君掌管学道之人由地仙升到神仙,由神仙升到天仙,由天仙晋升真圣。

作为东圣道徒的郭官林、韩根子,面对世道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感觉东圣道无法保护他们,于是二人决定创建一个新的组织---天门会。

“天门”在中国民间有五种含义:

1.天之门户;2.玄妙之门;3.人心之门。4.人身修命之穴;5.天上星星的名字。

经过初步发展,天门会有了一批会员。天门会公开宣传他们能够避枪避炮,打匪保家。

1925年,土匪舒德合率众流窜到林县横水镇一带烧杀抢掠,天门会得到消息后,前去抗击,一举打跑了舒德合匪徒。经过此战,天门会小有名气,但是郭官林却产生了畏惧心理,害怕天门会就此发展下去,会惹出大乱子,于是主动辞职不干了。韩根子在在会众的拥戴下,成为天门会首领。

天门各时期地图演变(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2)

民间枪会

韩根子巩固首领地位

韩根子上位以后,就开始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并让天门会的成员相信他的首领地位是神赐的,天经地义,不可动摇。

1900年东油村的路五令,在帮助别人甃墓的时候,挖到了一个玉石印,玉石印大约两寸见方,两头都有字,一面字多,一面字少。字少的一面可以识别,上写灵宝大法师。据说这个坟地原来是一座寺庙的旧址,灵宝大法师就是这里主持老和尚的法号。

路五令挖到玉石印后,就收藏在家里,无人知晓。后来路家去山西逃荒,就把玉印随身携带。到山西后,林县逃至这里的人很多,生了病也无钱医治,路家突发奇想,把玉印蘸了印泥,盖到黄表纸上,然后再将纸贴到患处,后来病竟然好了,路家便认为,这个玉印简直是个宝物。

林县天门会成立不久,路家回到了林县老家东油村,路五令的三儿子路贞加入了天门会,担任保管之职,天门会首领韩根子准备公开打出旗帜,扩大组织时,路贞向韩根子献计,制造“天赐石印”说,韩很赞同,于是路贞从家中取出玉石印,交给了韩根子。

话说有一天,韩根子召集会众,说他做了个梦,梦中遇到了神仙,告诉他,山上某处的石头下有一方玉印赐给他。于是率领众人,上山寻找,果然在某个石头下面,挖到了玉石印,上书“灵宝大法师”,韩根子告诉众人,这是天意所赐,是上天让我替天行道,保佑众生。

韩根子得到神赐玉石印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影响越来越大,传来传去,已经变成了,说韩根子是真龙天子。很多人慕名而来,参拜者不计其数,韩根子顺利地巩固了自己的首领地位。

天门会的内部组织架构

天门各时期地图演变(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3)

天门会信奉的主神灵是“文帝上神”,即文昌帝君,为掌管禄籍之神。也信奉儒释道三家的其他神灵和权威人物,包括小说、戏文中的历史人物,比如孔圣人、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佛祖、土地神、弥陀佛、东海龙王、菩萨、四大金刚、天兵天将、周公旦、关羽等等。

文武传师

天门会成立之初,最高首领是文团师,后添设武团师一职。文团师是郭官林,武团师是韩根子,文前武后。

郭官林退出以后,韩根子就任文团师,路来法继任武团师。不久,韩根子又改文团师为总团师。总团师下设传师,传师分文、武。

文传师负责传法设坛,向四处发展。武传师负责带队出兵的军事事务。一般方圆20里内,设立文、武传师各一名。传师有权设立分坛,但要将分坛发展的会员登记造册,报总团师备案。

天门会共有传师120余人。除传师以外的会员,无权设分坛,也不准私自传授。要设立分坛,必须经过总团师的允许方可,否则会被解散。

基本骨干

除了设立文武传师,韩根子在天门会会员中选拔了四十名骨干。为了彰显这四十人的与众不同,韩根子将他们的名字都改了,无论本人姓什么,名字中间字,一律改为“欲”字,称“欲”字辈。

如:韩根子改为韩欲明,其他人有:路欲淇、韩欲修、路欲殿、史欲宽、田欲秀、杨欲珠、韩欲成、路欲杰、杨欲先、韩欲山、韩欲雷、赵欲文、冯欲德、李欲仁、韩欲立等,总部设在东油村,篆刻了“天门大会”、“香坛兄弟”两枚印章。

天门会会员之间的关系

天门会会员分为纵向的准父子从属关系和横向的准兄弟平行关系。

纵向准父子关系,主要是指师徒传承,师父有绝对的权威,类似于家长,平时徒弟跟随师父念咒语、敬神、学习法术。战斗时,听从师父调遣、指挥,与敌人对阵,树立必胜的信心。

横向兄弟平行关系方面,天门会宣传“香坛兄弟”,因为天门会的主要职能是反抗官府、抗击土匪、军阀的敲诈盘剥,会员之间发展横向平行的兄弟关系,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大家在文帝上神面前是平等的,有利于加强天门会内部的团结。

总团师的权力

天门会的总团师,掌握一切大权,遇事焚烧黄表纸,听神的指示,因此他具有神灵赋予他的生杀予夺的大权。

会规与纪律

天门会会规有如下几条:

1.不许吸纸烟、鸦片、金丹。

2.不许抢劫偷盗。

3.不许贪财好色。

4.不许欺压善良百姓。

5.买卖公平。

6.不许私自就地抽捐。

7.凡年在16岁以上-45岁者,有事需往前线作战,令下即往。孤子、病人不在此列。

8.打仗前不说不吉利的话,忌与妻子同床。

天门会会规严格,执法铁面无私,韩欲明的本家兄弟韩端阳犯了会规,当即被处死。会员韩二妞依仗自己是老会员而欺负人,也被韩欲明毫不留情地处死了。

入会仪式、符咒及法术

入会仪式

想要参加天门会的人,需要经过入会仪式,方可成为正式会员。

天门会的入会仪式,一开始在一所空房子里面举行,后来较大规模的文帝上神庙修好以后,入会仪式改在那里举行。

对门的墙壁中央,用黄表纸写着文帝上神之神位的神牌,牌位两边有对联,据后人回忆,对联的内容大约为: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川,横批,天高地厚。牌位的前面有桌子一张,上面摆放香炉、烛台、香等物,贡品若干。

凡入会者,要有两名正式会员作为介绍人,师父同意的情况下,举行入会仪式。

仪式举行前,禁食肉类,禁止房事,以示身体洁净。仪式开始后,先向“文帝上神”烧香磕头,然后由师父燃烧盖有灵宝大法师印的黄表纸制成的符咒,将纸灰溶于放有凉水的大碗内,入会者将灰水饮之。这时师父默念咒语,告诉文帝上神,停一会儿,师父说,文帝上神同意接受了,入会者烧香再拜,向文帝上神行三拜九叩大礼。师父闭目念道:“天堂府门朝南开,朝进九州万国来。落落照遍天才子,照得世界万万春”。至此,入会第一阶段就结束了。

第二阶段,入会者站好队,扛着杏黄色的天门会大旗,吹着号到村外面的空场地。入会者先向杏黄旗磕头,然后脱去上衣,光着脊背,师父将一刀黄表纸点燃,递给入会者,让其先绕头一圈,在绕身前、身后、双臂、双腿各转一圈,这算是去除了身上的邪气。

辟邪之后,就开始入会仪式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排刀。这时师父手持钢刀,在入会者头上绕一圈,然后一伸刀,向刀深深的吹一口气。入会者的头尽量向后仰,由一个人在身后托住头部,入会者挺胸鼓肚,把肚皮绷的紧紧的。由主持排刀的师父,手拿钢刀,口念咒语,绕入会者一圈,猛跺脚,用刀往入会者的肚皮上拍三下,再用刀刃砍三下,这个过程共进行三次。随后入会者向杏黄旗磕头,并发誓不办坏事,不当坏人,不泄露天门会的秘密,如有违反,五雷轰尸。至此,入会仪式就举行完了,入会者经过了排刀仪式,也就正式加入了天门会。

符咒

新加入的会员,要在师父的传授下,学会各种咒语,这样就能在文帝上神的保佑下,刀砍不入,枪打不着,能够避刀避枪避炮。师父传授的咒语有护身法、避刀枪法、避炮法、攻法、长生法、歇息法。举例一二,如下:

护身法:

天经第子灵,速请土地神。天旗地旗玉皇旗,上神赐我奉旨旗。上神传法弟子接,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足蹬铁靴铁袜。文帝老祖传真法,金衣金罩身上贴。刀劈斧砍都不过,炮打枪扎身上法。旗是上神旗,上神上法旗。避天法、避地法,弟子跺脚横地法。

避刀枪法:

杏黄旗天上来,文帝上神避枪来。四大金刚分左右,天兵天将两边排。周公古佛来助阵,诸位神仙下界来。神仙祠中陈宝贝,阵前披法避枪来。

天门会的咒语有强烈的宗教迷信色彩,也含有鼓舞斗志,坚定信仰的成份。其咒语的主体思想就是活命哲学,首先是自己不死,其次是长身不老。对于农民有很强的吸引力。

天门会咒语牢牢的稳固了会员的思想,坚定了会员的信念,维系了组织,扩大了组织的影响力,招来了众多的信徒。

法术

与咒语相辅相成的,就是天门会的法术,入会后的会员还要进行多种法术的基本功训练,有排砖、排刀、排枪、排炮等。

排砖:会员向文帝上神磕头,吃符念咒后,跪在地上,头顶数块砖,师父使用手用力劈去,砖碎而人无恙。

排刀:入会上已经表演过。

排枪与排炮:会员向文帝上神磕头,吃符念咒后,师父用土枪土炮装上子弹,对准一排赤裸上身的会员开枪或者开炮,会员身上仅有个别痕迹或者小红点,烫伤皮肤等。

出征打仗前,会员都要向文帝上神烧香磕头,念咒语吃符水,红缨枪头扎有黄表纸,自身上装有黄表纸,会员每人发一个小红布袋,里面装有盖着两张朱砂红印“灵宝大法师”的黄表纸,放入上衣口袋内。众人将发辫盘在头上,发尾在头部的右前方,捆扎红布条,这样就可以防止子弹入身。

天门各时期地图演变(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4)

民间枪会

天门会的法术没有什么奥秘之处,他的功法来自于民间的硬气功武术。清早期,北方各地盛行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防御性很强的武术。据说是由少林寺的武僧发明的,最要紧的是能承受来自外部各种破坏性的打击力量。练到一定程度,确实能做到刀枪不入,当然这里的枪指的是红缨枪。

民间宗教吸收了硬气功武术后,往往为其功法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添加了吞符念咒、请神谢神的神秘仪式。义和团时期,就广泛流传着《避枪炮火咒》:“北方洞门开,洞中请出铁佛来。铁神铁庙铁莲台,铁人铁衣铁壁塞,止住风火不能来。”

可见天门会的咒语和义和团的咒语是惊人相似的,天门会学习了金钟罩铁布衫等硬气功,排砖排刀是没有问题的,而排枪排炮则是有诈,其中用的都是土枪土炮,使用的是师父自制的哑弹,因而不会伤人。

天门会主要强调的是精神武器,饮咒吞符确有提高斗志,作战英勇的成份在内,因为符是朱砂写在用硝石作为原料的黄表纸上,朱砂有镇静的作用,而硝石则是一种兴奋剂,两种化学成份混合,可产生一种兴奋无畏的现象,再加上激动的心情,神灵的保佑,会出现刀劈不烂,枪打不入的幻想。

天门会的法术虽然荒诞,令人发笑,但其刀枪不入的信念,在实战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1926年,寒冬,天门会与晋军在平顺县作战时,天门会员赤裸上身,盘着鞭子,手执插着黄表纸的长矛,手拍胸膛,一人哼哈,千人响应,声震山谷,气势神圣。晋军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心惊胆怯,慌乱放枪,未击中目标,就认为天门会真的有法术,随即溃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