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六年级期末测试卷(实验中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1)

实验中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试题

语 文 试 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涔涔(cén) 薄雾(bó) 拨(bá)弄 翻箱倒(dǎo)柜

B.赤裸(luǒ) 缥(piǎo)缈 惆怅(chàng) 惊惶(huáng)失色

C.咫(zhǐ)尺 呜咽(yè) 急遽(jù) 饶(ráo)有趣味

D.教诲(huì) 挪移(nuó) 挨(ái)打 锲而不舍(q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 ,黄教我以 ,蓝教我以 ,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 ,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①忠义 ②热情 ③哀伤 ④高洁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同学善于思考问题,课下经常向老师请教,我们要学习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许云峰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李丽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不仅在全校小有名气,而且在我班名列前茅。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体育课上,你是喜欢跳绳呢?还是喜欢做健美操呢?

B.“你不知道,”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C.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腊八粥的材料有糯米、红枣、桂圆、花生、栗子等等……真是丰富多样!

6.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序——女子十五岁成年 B.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

C.耄耋——七十至九十岁 D.花甲——七十周岁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根火柴》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卢进勇。

B.《好的故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

C.《薛谭学讴》选自古籍《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

D.《马诗》作者是唐朝的李贺,语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文笔瑰丽,被称为“诗鬼”。

8.下列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B.笛福有“法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C.在孤岛上,鲁滨逊积极地与大自然做斗争,用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D.作者笛福并没有荒岛流浪的经历,只是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9.关于《红岩》的知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杨子荣“巧取先遣图” D.“提前分批密集”屠杀计划

10. 关于《世说新语》说法正确的是( )

A.《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是南宋的文学家,该书是由他组织文人编写的。

B.《世说新语》是长篇文言文小说,记录了很多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

C.“望梅止渴”的故事主要讲曹操的机智,后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D.“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个典故讲的是陈元方机智过人,驳斥对方的故事。

11.欣赏下面《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咏雪》,按要求回答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谦)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了。(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则小故事,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不少于50字,4分)

12.按要求默写诗句。(8分,每空一分,错一字该题即不得分)

①《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②《石灰吟》中直抒情怀,要保持高尚人格的诗句是

③《十五夜望月》中渲染了中秋冷清寂静氛围的句子是

④书到用时方恨少,

⑤《好的故事》中“(红锦)带织入狗中, ,白云织入村女中……”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8—9题。(3分)

寒 食(唐·韩 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3.第一句诗中“飞花”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4.简要赏析三、四句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1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5—18题。(12分)

甲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弈者( ) ②思弓缴而射之( ) ③问其( ) ④日始出时人近( )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17.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乙文。请你分别从两小儿和孔子的角度,谈一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18.甲文叙述故事时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文《匆匆》,完成19—23题。(13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文章开头为什么写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现象?说说你的看法(3分)

20.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22.第④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句,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3.文章最后一段与第①段的语句相似,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二)比较阅读,完成24—27题。(10分)

①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②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③“怎么了?”爸爸问他。   

④“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⑤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筷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⑥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⑧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⑨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材料二

①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②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③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④“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⑤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淌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24.材料二的第①段都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5.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一下导致祥子堕落的原因。(2分)

26.材料二中“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而材料一中,鲁迅兄弟热心帮助拉车的穷苦人,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7.材料二的结尾曾这样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结合文段,谈谈你对材料一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赏析和理解。(3分)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写作(50分)半命题作文。

请以“几分______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例如:感动、幸福、思念、温暖、甜蜜、忧伤……);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和人名;若有请用化名代替;

3.书写要正确、规范和美观,批阅时将根据卷面酌情扣分或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