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好评率低怎么提升(好评率低于95不卖)(1)

淘宝卖家的套路华说

网上购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冷嘲热讽看衰者大不乏人,而今,网络已是主流的行销通道,网购也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一日三餐般稀松平常。网购的那些事,也往往容易成为舆论场上的公共话题。

譬如说,淘宝卖家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门槛一事,这些天引来颇多议论。事情并不复杂:近来不少淘宝买家反映,在一些淘宝店铺看中某件商品下单支付时,页面却显示“卖家实时修改价格,请稍后下单”,随后交易自动关闭。咨询卖家客服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好评率低于95%,所以不给下单。这种好评率拦截设置并非淘宝平台本身具有的功能,而是卖家通过安装第三方插件来实现的。好评率高低的门槛,由卖家自行设置,一般设定95%,即买家好评率低于95%即无法下单。更有甚者,有卖家将门槛提升至好评率98%。

淘宝好评率低怎么提升(好评率低于95不卖)(2)

语有之曰:“跟什么过不去也别和钱过不去。”更何况,在网上开店,原本就是为了做生意,顾客主动上门,为什么卖家有单不接,有钱不挣?卖家的回应,是为了预防职业差评师的恶意差评。这回答显然言不由衷。一方面,发布好评率低于95%甚至98%的顾客与职业差评师无法直接画上等号;另一方面,倘若真是职业差评师,作为一个攻击者,对于卖家“设置好评率门槛”这样的套路或者潜规则,他/她怎会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她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或者通过提升好评率,或者直接换一个账号,轻易地突破卖家的防线。换言之,“设置好评率门槛”能够拦截的,也就是普通的买家。

卖家“设置好评率门槛”的目的,没有疑问,是为了预防中差评的发生。众所周知,在虚拟的网络交易平台上,信用评价是网店的立身之基。譬如说淘宝,消费者使用支付宝成功完成购物之后,有权对本次交易作出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即为信用评价。淘宝信用评价分“好评”“中评”“差评”,“好评”加1分,“中评”0分,“差评”扣1分。根据积分的高低,淘宝卖家可相应获得不同的信用等级:心级、钻石、皇冠。心级又分为一星至五星;钻石则有一钻至五钻之分;皇冠又有蓝色和金色之别,内中亦细分为五个等级,从一冠至五冠。如此复杂的信用等级设定,只为了一个并不复杂的目标,给网店树立一个信誉度指标,将不同的店铺区分开来。积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其直观的表现,便是店铺内从一颗红心到五个金冠的等级图标。

对卖家而言,这信用等级性命攸关:其一,不同于真实世界里的实体商店,消费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店铺的地段、建筑装修、店内的客流情况,并直接接触到销售的物品,看得见摸得着。网店里的物品,只是一些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店铺内挂着的心级、钻石、皇冠等级图标,便成为买家下单的重要依据;其二,信用等级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网店运营。淘宝等网购平台发起的大型促销活动,往往需要达到一定信用等级才能参与;店铺自己组织营销优惠活动,也需要向平台提出申请,如果达不到相应的信用等级,优惠活动就会有限制。

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淘宝卖家对中差评尤其是差评的出现,有一种近乎歇斯里地的焦虑。如果你不知道给卖家发一个“差评”会发生什么,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我敢保证,你会拥有一段的难忘的经历。是的,一旦给了卖家差评,你将永无宁日,卖家的电话从早到晚“狂轰乱炸”,软硬兼施,或者承诺退货价加补偿,或者答应赠送优惠券之类,进而至于辱骂、威胁、恐吓,总而言之“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直至你不胜其烦将差评删除而后止。事实上,淘宝卖家往往会专职雇一个客服打电话让客人删改差评。电话骚扰只是最常规的武器,记忆所及,“淘宝卖家打飞的要买家改差评”、“淘宝卖家因差评状告买家”之类的新闻,这些年也时有报道,是较为夸张而激烈的案例了。

至此,淘宝卖家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门槛之原因,昭昭然也。在买家发差评会被卖家纠缠不休的局限下,一个买家依然有较多的中差评的记录,也即是好评率低,意味着什么?一,这位顾客对商品非常挑剔;二,爱较真,是一位坚持“原则”的消费者,即便卖家电话狂轰乱炸也不为所动。对卖家来说,这样的顾客容易给出差评,更关键的,是很难说服其将差评删改。换言之,一旦出现差评,纠缠、交涉费用非常之高,比起卖出一件商品所获得的收益,得不偿失也。强而为之,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通过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限制,将这样的顾客挡在门外,虽然有可能错失了一些生意,但节省了高昂的纠缠、交涉费用,前者是收益,后者是成本,收益低于成本,不做为上也。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门槛,淘宝卖家这一“潜规则”或者说“套路”,正起自于此。

逻辑很清楚,因为纠缠、交涉费用的存在和高昂,催生了淘宝卖家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门槛这一合约安排;在这合约安排下,当顾客的好评率低于设置的门槛,卖家拒绝买家下单购物的行为随之发生。追根溯源,交易费用的局限,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打开视野环顾现实,可以发现,但凡是“花钱买太平”的行为,往往是起自于纠缠、交涉费用的高企。譬如说,前些日子在全球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的“美联航暴力逐客事件”,最终以巨额赔偿达成和解。为什么美联航会选择和解速战速决?无他,纠缠、交涉费用太高了:漫长的法律诉讼程序走下来,不仅诉讼的成本高昂,而且在这期间其品牌租值和社会形象会持续地受到损害!又譬如说,前些天看到一则社会新闻,一群社会上的小混混敲诈街头摆摊的小贩,半年时间收了8万元“保护费”。为什么小贩会缴纳“保护费”?也无非是不想与这些小混混纠缠、交涉,想太太平平做点小生意罢了。

人们的行为变化,要从交易费用的局限变动中寻找答案。这是经济学的看法。然而,解释人们的行为,说这是交易费用那是交易费用显然是套套逻辑,没有解释力。解释现象,必须明确地指出是什么交易费用。上述对“淘宝卖家对买家设置好评率门槛”等行为发生之交易费用的交代是清楚明确的,那就是纠缠、交涉费用

201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