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姓氏,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尴尬,比如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姓氏,读错了音,认不出字......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1)

上次发表的《在博白这个姓氏很少见,据说能遇上是你的小幸运》推文在博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说在博白,揭姓人口比卜姓还少,强烈要求小编出一期揭姓的来源。现在,小编应广大网友的要求,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揭姓的起源。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探讨博白的“奇葩”姓氏,说不定还隐藏着有趣的传说呢~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2)

根据最新统计,当代揭姓的全国人口大约有28万,为第253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西,其次分布于福建、广东、湖南等地。而在2010年统计时,博白约有1200多人,集中分布在大坝和沙陂两个乡镇。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3)

起源与迁徙

广东史文化名城揭阳市是中华揭姓的发祥地。200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揭氏传奇》让人们记住了揭阳。几年后,投资1.5亿元的仿古揭阳楼及30万平方米的广场建成,被评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的揭猛和几位揭阳先贤的雕像,就竖立在气势雄伟的揭阳楼顶层的流芳阁。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4)

《揭阳县志・宦迹》载:揭猛因功获“武帝嘉之,封安道侯.......子当时袭侯爵,子孙遂家揭阳”。揭氏家族在粤东的揭阳繁生息千年。但唐代以后,揭阳却不见了揭姓人的踪迹,何故?有传说如下:

有一日,揭阳县令车公接到了一道密旨,要他把揭姓人系光,为什么呢?原因是当时兵荒马乱,皇帝做了一个梦,见一个击剑巨人入寝官以利剑指向皇帝之喉。皇帝应声倒地,醒来立即召国师解梦。国师想了想说:“巨人击剑入宫,谋杀皇上,是主妖人造反,击”嘛,就是橘橘子产于南方,也就说主妖人必是巢居南方,皇上可査南方地域有无类似击字音的地名,然后令地方官把该地的人斩尽,便可根除后患。”后来,在岭南地区查出了一个揭阳城来,于是皇帝才下了这道密旨。

车公接旨后,反复思虑:“遵行则任揭家;若不执行,恐犯欺君之罪,”经反复思考,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当夜,车公暗命一姓万的人家迁出,并用火烧万家事后,车公把火烧“万家”,揭家已被烧杀,城已成废墟的事写成奏折,呈报朝廷。皇帝看了奏本,自庆天下太平,江山稳固。同时,揭氏族人也就被迫他迁。后来,揭阳人追潮往事,把当时被烧的地方改名为“火绕地”,为感车公恩德,于城东建了一座车公祠,又建一石桥,命名为“车公桥”,以为纪念。

揭氏家族的光荣来源于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揭猛和汉武帝的封赐。揭猛及其后人现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河南、贵州、安、断江、江苏、内蒙古、台湾等地,以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揭姓虽已从揭阳播迁各地,但揭氏子孙从不忘其根。后世所有揭氏的族谱均称其始祖为猛公,并载明揭阳就是揭氏发源地。揭氏子孙根同心通,亲如一家。南宁市兴宁区揭氏系广东廉江揭氏始祖德秀公胞弟的后商。不管在哪里,揭姓人相见,纵使素昧平生,也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表现出浓浓的宗亲情谊。

根据广东廉江《揭氏族族》载: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江西省广昌县揭五郎公迁福建省连城县开基创业,五郎公为连城县揭氏始祖。明朝嘉靖年间(约于1542年前后),揭五郎公第17代孙揭德秀迁广东省廉江县长山镇开基创业,德秀公为江揭氏始祖,公生4子:从簧、从文(无后)、从英、从政,均称2世祖。从清代到民国,均有廉江揭氏向外迁徒。

入博宗支

沙陂镇沙陂村榕树队揭氏属广东廉江2世祖从英公支系,称二房。榕树队为6世祖子昂公于清朝乾隆年间购置的产业,至7世祖相风公诚邀堂兄弟同赴榕树队创业,世代和睦共处、克勤克俭,迄今已200多年。现有近300人,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正处级干部有博白林场党委原书记揭业隆和其他党政机关任乡科级干部2人。改革开放以来,榕树队面貌日新月异,村内道路水泥硬化纵横,基本实现了楼房化,通信网络化,生活已步入小康水平。

大坝镇大益村沙泥江队揭氏属广东廉江2世祖从政公支系,称三房(满房)。揭氏沙泥江(又称生利庄)村庄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揭寿南、揭衍辉、揭衍慈等叔侄商议,集满房各祖尝和族人38股,合成钱38000贯,购买田地和山岭一大片。当时距匪首龙卅八被剿灭才几年,原住民皆被贼杀害或逃走,该地一片荒凉。揭氏三房人陆续从广东廉江迁入开荒耕种,有人不耐辛苦又回迁廉江老家。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鉴于陆续从廉江本房迁来的人口增加,族长揭富业(号寿南)召集宗亲商议,以订立合同的形式明确各户山岭、田地、鱼塘、宅基地的所有权属,划清地界,严禁侵占公地,做到公私分明。于是请邻近牛坝人雷玉山当公证人,订立合同并由每户主各执一份。合同两旁有对联:“文才称学士著书修史豫章世泽永流芳,武略羡将军赐姓封侯安道家声时继美。”

1941年时,全村仅30户人。现全村有110多户900多人。忆民国,前辈创业艰辛,村人曾经历了“火烧茅寮”“耕牛发瘟”的灾难。先辈们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看今朝,旧貌换新颜,沙泥江人多户住上新楼房,有的开上小轿车。全村博士生、本科生、大专生有30多人,公职人员有16人。中共地下党员、武工队队长、1950年任乡长的揭育民;黄埔军校毕业,为国军抗日中校营长,入编《玉林民国时期军政要员》一书的揭育邦;曾任广西博白林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的揭育雄;还有广东廉江市建行副行长揭飞等,均是沙泥江人。

宗族文化

01

字辈

从古至今,每个姓氏都是代代相传,都有自己的一个字辈。

博白揭氏与广东廉江揭氏宗亲相同,于明朝嘉靖、清朝乾隆、1980年分3次设立字辈,共38字。从“元”字辈起改为四字句式,以利牢记。字辈是:秀从修人开子,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谟,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大)展,永耀华邦。

02

宗祠、祖堂

揭氏客家人既设宗祠又设祖堂(香火堂)以供奉祖先的灵位。平时在本村庄的祖堂拜祖先,摆贡品,烧香。冬至大祭祖要到全族的宗祠进行沙陂镇榕树队揭氏离广东廉江市长山镇所在地的揭氏总祠和本房的各分祠较近,朝拜祭祀方便,故榕树队揭氏不另建祠。大坝镇沙泥江队揭氏于民国从广东廉江迁来,开基创业10余年后才动工建本房3世祖迪修公祠,因历史的原因,建祠工程停顿。按俗冬至对祖先的祭祀,只能赶回广东廉江参加,那天不方便回广东参加的,平时要多到祖堂烧香。沙泥江揭氏在20世纪末拆旧堂,建新祖堂,接着动议建祠,直到2008年才建成本房3世祖迪修公祠,坐落在罗伞岭。

03

端午

揭姓有五月初四、初五过端午节的习俗。话说2000多年前,命勇猛过人的揭阳令史定奉旨带兵剩匪平暴,指定的出兵时间是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为了不负朝廷的使命,史定决定端午节提前一天过。初四这天清早,揭阳人宰三牲、造米饭,为出征将士提前过节。由于军令紧急,这个提前的端午节不划龙舟,也没有粽子。匆匆忙忙吃完饭,军队便集结出征。端午这天,史定率军大胜贼寇而归。为了纪念始祖史定的这段战功,揭姓开枝散叶到江西、广西、福建,甚至远到东南亚后,在这些地方,端午节定是从农历五月初四开始过的。

04

忠烈留绝句(揭重熙)

生平不数常山舌,此日欣依菜市魄。

明末进士出身的揭重熙,号蒿庵,曾任知州等职,后升任南明兵部尚书,江西籍,他1651年4月领兵抗击清车失败被俘,拒绝诱降,又正词严地斥责敌人,被押赶福建建宁县南街菜市口的刑场。该绝句系他昂首就刃前的遗言,表明他以唐人颜呆卿为榜样的决心,唐代安禄山版乱,常山太守颜呆卿因城陷被俘,骂不绝口,安禄山命人割其舌,问:“复能骂否颜仍不屈面死。(见(《新唐书·颜果卿传》)后以“常山舌”指其事,为了死不屈之典,如宋代文天祥《正气歌》即有“为张雎阳齿,为颜常山舌”揭重照就义多年,清大一统后满汉矛盾有所缓和,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本是抗清的揭重熙被授“忠烈”谥号,目的是倡导忠君爱国,后人整理刊印《揭蒿庵先生诗文集15卷,多为反映其马生涯之作,沉雄悲壮,感人肺腑、现江西抚州名人雕塑园里矗立有揭重熙的塑像。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5)

05

名人语录(揭喧)

“人泥法而我铸法,人法法而我著法。”

“谋成于密题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密。

“合兵以壮威,分兵以制胜。”

揭暄,明末清初江西籍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在经历了明

室覆亡后,他毅然奋起发动抗清斗争,任南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后见南明小朝廷君臣不思进取,国事匡复无望,他便隐居起来致力于科技、军事的研究,著述颇丰。所著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兵经百篇》,被后人称为《揭子兵法》。早在清末,揭暄的名气就已传到日本。2013年4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作序的《揭子兵法英汉对照》一书,在京向世界四大著名军事院校举行赠书仪式。现江西抚州名人雕塑园里矗立有揭暄的塑像。

广西博白十大姓氏排名(据说这个姓氏在博白只有千余人)(6)

揭氏子孙根同心通,亲如一家。不管在哪里,揭姓人士相见,纵使素昧平生,也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表现出浓浓的亲情情谊。揭氏人士这种独有的同根情结,非常纯朴,也非常真切。揭姓人士的深厚亲情,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博白的小伙伴们,下期你们想看哪个姓氏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就会满足你们的求知欲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