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午,烈日照着后脖颈火辣辣地疼。渌口区南洲镇江边村52岁的村民陈意凡正在采摘地里的蔬菜。田埂上的草都枯了,不过菜地是湿润的,蔬菜枝藤上挂着茄子、丝瓜、辣椒。

“这样强度的干旱头一回见,感觉比2013年还严重。听村里的老人说,1961年发生过这样的旱情。”陈意凡说。

江边村靠近城区,村里有几百亩蔬菜和水果,急需用水。江边村也靠近湘江,村民出门就能看见水,但因水上不了岸而犯愁。

“我们这里的土壤偏沙性,水分容易蒸发,不易保水。这里地势也低,不能建山塘。虽然紧靠湘江,但有60米的落差,只能靠水泵抽水灌溉。”江边村党支部书记周放军介绍。

湘江堤岸上,一台抗旱机正满负荷运转,将湘江水抽上岸,再引入渠道里,最后分流到每家每户的田地里。8月10日开始,村里实行24小时值班作业,确保1000余亩农田有水灌溉。

“村里安排人实时检查抗旱机运转情况,如果机器出现问题就马上联系技术人员予以修复。”周放军说,不久前,机器因为连续作业导致瘫痪,只得连夜抢修,更换机芯,确保灌溉用水不间断。

永川全力保障农户抗旱灌溉用水(引水保灌农田解渴)(1)

芦淞区水利局党员干部对大京灌区西干渠进行清淤除杂 记者/俞强年 摄.

江边村20公里外,是渌口镇福生村。村民们望着干渠里的流水,一脸欢喜。

渠里的水是从芦淞区流来的,源头是25公里外的大京水库。“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及时调水、供水,保护了我们的水田。”村民何春生激动地说。

“福生村一直以自然灌溉为主。面对旱情,镇里一方面发动村民进行自救,通过从深水井抽水灌溉,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镇村干部、村民30多人清淤除杂,历时六天六夜,疏通了1000余米的水渠,解决了12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渌口镇镇长唐铁安说。

“为了解决旱情,渌口区与芦淞区政府积极协调,跨区跨村保灌溉。”渌口区水利局局长何立说,区水利局党员干部一边下沉田间地头指导抗旱,一边宣传引导村民科学灌溉,避免漫灌浪费水资源。

永川全力保障农户抗旱灌溉用水(引水保灌农田解渴)(2)

来源/株洲日报 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刘晓欢 刘铁华

编辑/筱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永川全力保障农户抗旱灌溉用水(引水保灌农田解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