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左思

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

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

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

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

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

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

朝代: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

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主要人物:左思;主要作品:《三都赋》《齐都赋》《左泰冲集》

同期人物:西晋文坛三大家【左思、潘岳、陆机】

潘岳【貌比潘安说的就是他】,西晋文学家、中国古代美男。

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

等。

诗歌风格: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其诗情调高亢,

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

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国考对策题型(国考笔试备考-判断)(1)

题外话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十三朝古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别名: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

造纸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国考对策题型(国考笔试备考-判断)(2)

Ps:洛阳纸贵当时没有印刷术。

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

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

印刷术的始祖。

例1

来源:2003年福建《行测》真题

木马计:雅典娜

A.枕戈待旦:勾践

B.群雄逐鹿:吕布韦

C.洛阳纸贵:司马迁

D.望梅止渴:曹操

答案:D

解析:

题干逻辑关系:木马计是由雅典娜提出的。

A项中,“枕戈待旦”描述的是西晋的两个人物,“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两者无明显的

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中,“群雄逐鹿”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乃是战国末年人物,两者无明显的逻

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中,“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专》,“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两者无明显的逻辑

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中,“望梅止渴”是由曹操提出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例2

题号:141来源:2017年公务员联考《行测》真题

盲动:一败涂地:重起炉灶

A.超速:风驰电掣:按部就班

B.跟风:鹦鹉学舌:真知灼见

C.熬夜:萎靡不振:养精蓄锐

D.传神:生动逼真:洛阳纸贵

答案:C

解析:

题干逻辑关系:盲动可能导致一败涂地,两者是或然因果关系,一败涂地之后需要重起炉灶。

A项中,超速是一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排除;

B项中,鹦鹉学舌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与跟风意思相近,二者之间不存在或

然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中,因为熬夜可能导致萎靡不振,两者是或然因果关系,萎靡不振之后需要养精蓄锐,

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中,生动逼真与传神两者意思相近,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