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大名风华》讲述的是靖难遗孤孙若微,为报父仇进入后宫,历经六朝五帝的故事。
剧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很多,有永乐皇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还有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民族英雄于谦、内阁首辅许彬(徐彬:乔振宇饰)。女人除了孙若微以外还有胡善祥和张太后(太子妃)。
历史剧是由真实的史实改编而成,其中改动大小或者以何种形式,都无关紧要,只要观众喜欢,怎么改都可以,即便真的把关公和秦琼放在一起比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大名风华》里三个女人与历史原型有何不同。
孙若微和历史原型孙皇后出入不大,一生中亲历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就是英宗被俘之后,所有人都想南逃,只有她和于谦主张开战,果断让郕王朱祁钰监国,最后成功化解危机。
做为一个母亲,为了国家利益致儿子的性命于不顾,她的做法值得钦佩,这也是该剧的核心与高潮。
第二次事件是“夺门之变”,电视剧里没有孙皇后什么事,但史书记载石亨发动政变以前,曾让曹吉祥去请示孙皇后,孙皇后表示同意,朱祁镇成功复辟。
这两件事确立了孙皇后的历史地位。
略有不同的是,电视剧里的孙若微宽宏大度,处处让着胡善祥,而真实孙皇后爱争风吃醋,蔡东藩评价她体态妖娆,性情狡黠,百般取悦上意,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这一点却有点像胡善祥。
《明史》中还记载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孙氏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就是说朱祁镇不是她生的,而是别的宫女生的。
听着很吓人,但不太可能,因为这种事在皇宫里操作难度非常大,所谓“狸猫换太子”不过是小说情节,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何况孙皇后不是换而是直接抱过来,就更不可能了。
胡善祥在电视剧里是一个讨厌的角色,为了争夺权利,用尽各种阴谋诡计,而且心狠手辣,连世上唯一的亲人姐姐孙若微也不放过,当然恶有恶报,结局很悲惨。
不过历史上的胡善祥完全相反,她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人,本来从最初的太孙妃、太子妃直到皇后,一直都是胡善祥,而孙皇后都只是嫔。
然而胡善祥因为没有生儿子,只生两个女儿,身体又不好,因此遭到宣宗朱瞻基嫌弃。此时,孙皇后正得宠,而且又生下了朱祁镇,宣宗就把胡善祥的皇后给废了,立孙若微为皇后。而并非像电视剧演的胡善祥勾结汉王败露,玄宗大怒而废之。
电视剧肯定要歌颂孙若微贬低胡善祥,因而达到戏剧冲突效果。
真实的胡善祥被废后,到长安宫吃斋念佛,没有怨言。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常常去看她,偶尔有家宴的时候,张太后会叫人请胡善祥参加,并且要她坐在孙皇后前面,让孙皇后感觉很不爽,时常发牢骚。
张太后去世的时候,胡善祥哭的特别伤心,可见这对婆媳感情很深,第二年胡善祥也死了,不知道是不是伤心过度。
后来英宗也觉得自己做的过分,常对胡善祥心怀愧疚,而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说那时他年少不懂事,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张太后与历史原型也反差极大,电视剧里张太后年轻时是太子妃,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像个家庭主妇似的。年老时成了太皇太后,她放纵自己的弟弟张克俭贪赃枉法,杀人越货,挑起瓦剌和明朝的战火,她成了朱祁镇兵败被俘的导火索。
实际上张太后是一个贤妻良母,公公朱棣和婆婆仁皇后非常喜欢她。那时候朱棣不怎么喜欢太子朱高炽,因为他过于肥胖,不要说骑马射箭了,就连走路都上气不接下气。
朱棣曾告诉御膳房给他每餐减量,但是没用,一斤分量没掉。朱棣看着来气,几次想要废掉太子,立汉王朱高煦为接班人,但每次都是张太后巧妙的化解了。他们这一脉能够继承大统,最该感激的就是这个女人。
仁宗朱高炽继位不久就去世了,张皇后只当了十个月,便升级为太后。宣宗朱瞻基登基的前三年都是张太后摄政,国富民强,天下太平。
宣宗去世后,九岁的英宗继位,前六年还是张太后管理朝政,而并不是电视剧演的孙若微掌权。张太后的确有个弟弟叫张升,但张太后从不让他参与政事,与电视剧里正相反。
张太后最讨厌太监王振,王振一见到张太后就发抖,那时候的王振根本没机会篡权。只可惜张太后在正统七年(1442年)去世,王振开始大权独揽,差点毁掉大明朝。
张太后临死前,还在听杨士奇、杨溥汇报工作,可是说着说着,张太后就烟气了,她是为国家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而不是电视剧那个害了孙子自责到疯掉的老太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