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大禹对家庭不负责任)(1)

嵩山萃两间之秀,居八方之中。是世界上露出海平面的第一块陆地。是华夏民族创立者的诞生地、建功地和安息地;是中国佛、道、儒以及道德思想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中国古代众多成语源于此……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

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大禹对家庭不负责任)(2)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水来土掩,积土阻水,结果失败。鲧因此而被处死。尧让位给舜以后,舜命禹继续治水。禹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禹为了治水,几次到过家乡,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家门。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孩子的哇哇的哭声,他的妻子在教训孩子,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3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时常对助手们说:“时间宝贵,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阴,也要爱惜!”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至今在嵩山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难能可贵,世所罕见。

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大禹对家庭不负责任)(3)

大禹治水,共开通大河300条,小河3000条,沟沟汊汊不计其数,使地上的洪水流入江河,江河之水注入大海,露出大片沃土,万民百姓过上了风平浪静,安居乐业的生活。

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自《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