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45岁之后的人都有过年轻时光,但那时候身体状态基本良好,没有太大问题,有时还会嘲笑父母一辈人:“你怎么穿那么多?”

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机能随之下降,各种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身体抗病能力大不如前,“怕冷啊!万一冻出个好歹怎么办?”这是父母一辈人的回答!

确实,45岁之后,要保持身体健健康康的,就要加以重视养生了。若45岁之后,你这4个地方“通”的人,恭喜你身体状态保持得不错!

45岁以后一定要记住这6点(45岁之后这4个地方)(1)

第一个地方:大便通畅,肠道垃圾少

《黄帝内经》中记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意思是说,大肠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正常的消化过程是食物进入口中,经过嘴的咀嚼,传到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最后通过肛门排出。整个过程在12-24小时内完成,其目的是为确保废物不致在肠中停留及接触肠壁时间太久,导致废物被人体再吸收,造成体内中毒。

中医上认为,“肠道不通,百病丛生”,意思是如果大便不通畅,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比如便秘、痤疮,严重可导致肠癌。

粪便,是人体进食后消化要排出体外的“毒素”,含有氨、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废物,若不及时排出,会加重对身体的伤害。

保持大便通畅,可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有害细菌,减少机体中毒机会。

临床研究证实,大便通畅之人,血中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能迅速消减,血液变得洁净,利于疾病的康复。

第二个地方:小便通畅,肾脏元气足

小便的正常包括排出顺畅,小便清洁无杂质。

苏东坡在《养生杂记》中指出:“要长生,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

中医认为,肾主水,是整个水液代谢的原动力,调节着每个环节的功能活动。

小便的情况反映身体水液代谢和脏腑功能的情况,若小便清利、洁净,说明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水液代谢正常,其中的糟粕也能排出干净,也体现了肾脏元气足;若小便排出有障碍,比如有异味、有杂质、颜色深等,说明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

小便能排出水液代谢中的毒素和废物,反应肾脏元气是否充足。保持小便清利、清洁也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个地方:汗腺通畅,抗病能力强

提到“汗”,很多人可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尤其是夏天“一身臭汗味”。

实际上,汗腺通畅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是健康和生存的必要条件,相当于是人体的天然“散热器”。

人体新陈代谢要在恒定体温(36.5-37℃)做基础,若环境温度超过体温,体内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会上升,酶的活性就下降;当人的体温超过41℃时,用不了多久人就会死亡。

出汗,也是身体排出废物的重要通道。通过出汗可协助肾脏调节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机体和内脏保持正常功能。

中医认为,出汗能解除表证,驱除外邪,疏通经络血脉。清洗毛孔,利于皮肤的呼吸通畅。自古以来,“汗”就是治病八法之一,且将其用于养生。现代研究发现,每个汗腺内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这种生化物质能阻止外界细菌和病毒从汗腺孔进入体内。所以排汗通畅的人,不易患病。

第四个地方:心情舒畅,百病消

中医认为“心藏神、脾藏意、肝藏魂、肾藏精与志”,还有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情绪过度的变化会伤及五脏。

现代实验证明,情绪变化的确能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

情绪愉快的人,动脉压可下降20mmHg,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而情绪焦虑激动的人,胆固醇易升高,血压也易升高。

如果吃饭时发怒生气,唾液分泌就会明显减少,消化能力降低,使食欲减退,引起胃痛及消化不良。

从现代医学分析,紧张、恐惧、忧虑、烦恼、不满等情绪变化或过度刺激,都会引起身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内分泌紊乱,机能免疫降低,抵抗力减弱,以致百病丛生。

古人云“需要就事安乐,若能就事安乐,自然日日时时倶想自在快乐之福,而得怡养年寿之道矣。”

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多笑笑,能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欲;还能促使人思想放松,睡觉睡得香。

45岁之后,保持良好习惯,记住“四多三少”

一:多喝水,少喝酒

水,是生命之源,人离不开水,却可以离开酒。

坚持养成每天喝水的习惯,补充体液水分,可稀释血液,预防慢性代谢疾病。

对那些日常“以酒代水”喝的人,建议定期复查一下肝功能,避免患上酒精性肝病。

对经常喝酒的人建议养成喝茶习惯,不仅能添加口感,还有养肝护肝作用。茯苓菊苣栀子茶区别于传统茶,是由7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搭配而成,其中包括茯苓、桑叶、栀子、蒲公英根、葛根、百合、菊苣根,此茶更适合经常喝酒的人,或要降尿酸的朋友。

解析:

配方中菊苣根、茯苓具有保肝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菊苣根对肝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尤其是化学性或酒精性肝损伤保护明显,能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从而加速细胞修复速度。

茯苓中茯苓醇、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均有保肝作用,其中茯苓醇主要是促进肝内胶原纤维降解与重吸收,缓解肝硬变结节程度达到保肝效果。

葛根能降低肝毒性和肝内胆汁淤积,促进胆盐代谢。

配方中菊苣根、栀子、百合、葛根均有降尿酸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菊苣根中含有有效物质对降尿酸作用明显;

栀子中富含的栀子苷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

百合有利尿作用,并且其含有的秋水仙碱可以降尿酸;

葛根提取物具有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的作用,还具有降尿酸和修护脾、肾的作用。

二:多蔬菜,少脂肪

《黄帝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思是如果摄入的食物过多,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产生腹胀、腹泻等不适。

长期如此,负荷过重的肠胃就会像老化的机器一样受到损伤,影响健康。谨记:多菜、少肉、八分饱,进食细嚼慢咽,少吃煎、烤、油炸、腌制类食物。

日常炒菜要少盐、少油,并且尽量吃植物油,减少动物油,植物油最好搭配吃,比如将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胡麻仁油按2:2:1的比例搭配。

建议一日三餐要按照“结构合理、定时适量、温热适宜”的饮食三原则,适量安排“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三餐份量,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三:多运动,少久坐

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比如每周进行五次30分钟的散步,就可能有助于预防心情忧郁。

运动在阳光下,还能有助于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骨骼以及心脏都有好处。同时建议锻炼下平衡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保证平衡能减少摔伤骨折,还有助于小脑锻炼,预防小脑萎缩。

避免久坐,可预防腹部脂肪堆积,还可避免下肢血液流速不畅而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四:少熬夜

熬夜,会降低身体抗病能力,还会促使精神衰弱。

保证好的睡眠,少熬夜,能让记忆力和注意力更加敏锐,并且有助于学习新事物。

良好的睡眠能够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并有助于保持体形的苗条。每晚的目标是保证7到9小时的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