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内核团队发布了一个名为 TCPA 的项目,官方表示这原是腾讯内部使用的产品,现在正式“OPEN”出来,个人、站长和企业均可以免费使用。

tcp采用几项技术(腾讯内核团队发布)(1)

按照官方的说法,TCPA 需要配合其定制开发的内核来使用,其提供的 TCPA 和 BBR 测试对比报告显示,TCPA 的加速效果优于 BBR。

tcp采用几项技术(腾讯内核团队发布)(2)

tcp采用几项技术(腾讯内核团队发布)(3)

tcp采用几项技术(腾讯内核团队发布)(4)

TCPA是腾讯内部使用的单边拥塞算法,对TCP协议栈进行了参数,代码逻辑层的优化,以达到客户端访问的快速的体验。

这个是TCPA,发送数据包和接收应答包后的处理逻辑图。一共包括9个模块。应用程序通过sendfile,write等发送的后,交由内核的数据包构建模块来处理,最终生成一个个SKB并放入发送队列中。平缓发送模块,根据拥塞控制模块所产生的发送速度/发送窗口值来平缓地将这些数据(无论是新数据,还是重传数据)发送到网络中,本身并不会决策发送的速率,只会按照给定的速度/发送窗口来执行。超时模块用来决策哪些数据包超时,并重传,最终会交给平缓发送模块来发送。Probe探测模块,是依据网络的特定需要,构造一些数据包来探测网络的质量情况。发送是交给平缓发送模块来发送,接收到的应答包,会将Probe应答包交给Probe模块来处理。收到应答包后,如果有SACK则单独处理SACK,SACK的处理逻辑比较复杂,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包被应答,哪些未被应答,需要对重传队列进行标记。并且也会根据sack中的应答来判断哪些报文丢包了,当前网络中的RTT值变化等。这里会给丢包检测模块,拥塞控制模块提供判断信息。

丢包检测模块,用来判断哪些数据包已经丢弃,比如快速重传,RACK等算法。这里只去标记丢弃的报文,具体的重传由重传包处理模块来执行。

拥塞控制算法,用来判断当前网络链接情况,并据此来决定当前发送的速度和发送窗口值。不同的拥塞算法所依赖的判断信息不同。 窗口的增减均由这里来判断。这里会依赖SACK模块,丢包检测模块,RTO超时模块,probe模块等给予关键信息。

重传数据包模块和新数据发送模块相对比较简单,将数据整理好后,交给平缓发送模块来发送。

所以,总的来说,TCPA的修改不仅仅是对拥塞算法的修改,也对收发包的整个逻辑进行了重构。对于系统已有的功能,腾讯额外还提供了可调整的参数接口,供使用。比如小表中列举了部分调整的参数:

net.core.wmem_max = 3276800

net.ipv4.tcp_fack = 0

net.ipv4.tcp_init_cwnd = 10

net.ipv4.tcp_loss_init_cwnd = 1

net.ipv4.tcp_mem = 379479 505972 758958

net.ipv4.tcp_metrics_minrtt = 0

net.ipv4.tcp_rto_max = 120

net.ipv4.tcp_rto_min = 200

net.ipv4.tcp_timestamps = 1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4194304

△TCPA 简介

官方表示定制的内核基于 RHEL7.4 源码而开发,那么问题来了,公告中的 "OPEN" 是什么意思呢?

阅读全文之后,笔者终于理解 OPEN 一词所代表的意义了 —— 也就是不开源的另一种说法。因为通篇公告都没提到开源,也没看到提供了源码,只是提供了二进制包的下载。

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 RHEL 使用的是 GPL 开源许可证。既然基于 RHEL 开发,那么按照 GPL 协议,其内核是不是也应该开源?

tcp采用几项技术(腾讯内核团队发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