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京旅游,是一定要来夫子庙旅游的,而夫子庙景区里的江南贡院是一定要参观的,不然南京本地人都会说:你就白来金陵古城了。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的主要建筑群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在他的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就有20644间。占地30万平方米,在全国四大贡院之冠,创造了古代科举考试中国之最。

夫子庙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

江南贡院的北院大门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

江南贡院的明远楼和古建筑物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3)

江南贡院的龙门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4)

江南贡院号舍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5)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敬仰在昨天的傍晚游览了江南贡院景区,他是分成南院和北院的,南院是古色古香的,傍着秦淮河,基本是展览为主,南院的魁星阁是夫子庙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性建筑,魁星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

魁星阁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6)

秦淮人家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7)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8)

江南贡院南院大门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9)

江南贡院是明清两朝科举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考场。也是“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有唐寅,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陈独秀等等从这里选拔出来。在他的创建之初,有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刘基就预言:这项科举制度就只有五百年的期限,巧的是到了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朝廷立停科举,随后科举制度就废了,五百年以后,江南贡院也真的结束了他的历史,而这位料事如神的人物就是刘基。

中国科举博物馆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0)

中国科举博物馆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1)

江南贡院的前身是应天府贡院

江南贡院是清代的叫法。在清顺治两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应天府改称为江宁府,江南贡院即因江南省而得名,那个时候,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乡试是合在一起在南京举行。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2)

江南贡院在明朝天顺朝(1457~1464)只有号舍三千,到明万历朝(1573~1620)增至八千间。到了雍正初年(1723)扩增到一万七千余间(见李兰《增修贡院碑记》),而到了光绪年间号舍达到了20664间,规模在全国之首。

明代对科举的记载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3)

贡院的碑林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4)

江南贡院的号舍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5)

有很多的读者一定会问到我:刘基是何许人也?他是朱元璋的军师。而在江南贡院中有不少名人的题写的对联,最早的一副就是刘基题写的。在清代的学者的孙文川的《凇南随笔》里说到:“贡院前有双白粉牌,悬于大门之首为楹联。刘诚意题:“鹏鹗奋秋霄,庆九万里抟风之会,文章高北斗,开五百年鸣风之期”,刘基,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诚意伯,所以刘诚意也就是刘基。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6)

刘基在五十岁的时候开始辅佐朱元璋,在六十岁的时候开始隐居故里,他的功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打败陈友谅,平定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建立扫清了障碍,二是帮朱元璋营建首都南京制定法律,整理朝纲,三他还帮助朱元璋复兴科举,创制了对后来影响很大的八股文,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明史.选举志》都有记载:八股文“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7)

在民间,刘基更被神话成可以预见未来的人,为普罗大众津津乐道,刘基写的这幅对联,是他为洪武三年举行的明首科乡试而撰写的,那年的八月京师和各行省举行了乡试,当时刘基担任御史中丞这个职位,而他也是首科乡试的主考官。当时还没有乡试考场,就在京师的侍卫部队学校考试的,也就是“京卫武学”举行的。

当时的考场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8)

当时的考试盛况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19)

八十多年后。应天府贡院建成,他写的这幅对联,悬挂在贡院大门的两边。我们看到上联里的“鹏”和“鹗”都是参加考试的莘莘学子,“抟风”指的是鸟乘风而上。而下联中的“鸣凤”指的是文章风骨和风采,也表达了朱元璋希望广纳英才的心愿。

这是当时的应天府贡院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0)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1)

刘基是一个神仙之人,在他的诗句中提到的“”开五百年鸣凤之期”一语道破江南贡院期限只有五百年,准确的说:从明洪武三年的首科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为止,一共535年。历史的巧合让我们神话了刘基。

清朝暮年,西学传到中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大办学堂的热潮,当时光绪皇帝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所有乡试,会试一律禁止”至此,从隋唐开始起科举制度,经历了1300年,退出历史舞台。在其间为国家输送人才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官员出自江南贡院,可见江南贡院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清朝的金榜提名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2)

清朝金榜提名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3)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4)

隋唐的科举制度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5)

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除了明远楼,衡鉴堂,至公堂和部分号舍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以外其他房屋和号舍对外出售,到民国八年全部卖完了。明远楼当时还有安徽的产权,江苏又以11000银币买下了安徽的产权,于是有了“贡院遗迹及院前五宅,尽入于苏”

明远塔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6)

至公堂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7)

号舍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8)

金陵乡贤王东培《里乘备识》里记载,那时的钟山书院,文正书院,凤尊经书院均改为学校,上江考棚改为安徽公学,下江考棚改为织布厂。

在这个月的7号~9号,我们又要进行高考了,我们今天高考习惯还能看到当时科举的影子。例如分省取录,将考生的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我们的的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年对东亚和世界的选拔人才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堪称最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当我们发明科举制度的时候,其他地方还停留在世卿世禄的时代,中国的文明博大精深。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29)

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的句子,有些人就会预知未来(30)

PS:地址:南京市秦淮区贡院街95号,全国5A级景区。超值

1⃣门票:南院和北院联票50元

2⃣开放时间:09~21:00

3⃣交通:在南京乘坐地铁三号线在夫子庙站下来,从2号口出来步行500多米就到了。

#带你游中囯# #边走边拍# #南京# @头条旅游 @大咖热评 @旅游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