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申公豹,一气化三清:一曰鸠摩智,二曰俞岱岩,三曰玉真子。

在下今日的身份是——武当山武当派武当三侠俞岱岩。

这次带来一部《太极拳》,望各位武林同道,共勉之。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金庸小说中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2)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3)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章“太极初传柔克刚”,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坐关18个月,得悟武学精要,创出一套太极拳和太极剑。恰逢赵敏冒充明教教主,大举进攻武当派,张三丰被金刚门刚相所冒充的少林空相偷袭重伤,在此危难之际,张三丰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并将此神功绝技演示传授给贫道,让贫道忍辱负重,担负起传承武学、光大武当之重任,哪知却被潜伏身旁的乌鸡师侄给偷学了去,老二、老六也得此真传。当年少林有个小和尚截胡,如今武当又来个小道士捣乱,真是防不胜防,可恶至极。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4)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5)

《笑傲江湖》故事发生的80余年前,日月教几名高手长老夜袭武当山,将「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真人所用佩剑「真武剑」连同张三丰手书的武当镇派之宝《太极拳经》一并盗去。当时一场恶斗,武当派死了3名一等一的好手,虽然也杀了日月教4名长老,但一经一剑却未能夺回。这是武当派的奇耻大辱,80余年来,每一代掌门临终时留下遗训,必定是夺还此经此剑。但黑木崖壁垒森严,武当派数度明夺暗盗,均无功而还,反而每次都送了几条性命在黑木崖上。后来任盈盈交还给了武当掌门冲虚道长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6)

《太极拳》的独到之处

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运虚御实、借力发力、后发制人,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这套拳术的诀窍是“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肩坠肘”16个字。形神合一,纯以意行,切忌用力,是其要旨。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7)

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引化合发,借力打力。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分散转移其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要掌握“四两拨千斤”就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在下即能得机,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8)

总而言之,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9)

八劲、五步、十三势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八劲之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如水托舟;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0)

捋劲(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涵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对下盘的外掤劲)是向前推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涵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涵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以肘尖击人)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1)

太极拳原理:“由人(太极)以刚柔(两仪)两种劲路,用打八方(八卦)的手和跳踏五位(五行)的足来完成的一系挒动作,在格斗中必须由五行、八卦来指示,八种劲法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各属基性,五种步法与五行相对应,各适其理,并遵循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原则。”归纳起来讲就是:“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2)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3)

故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 、捋、挤、按、采 、挒 、肘、靠,此八劲也。进、退、顾、盼、定,此五步也。太极八劲、五步与先天八卦、五行相对应,不可正隅不分。四正劲:掤 、捋、挤、按,即乾(北)、坤(南)、坎(东)、离(西)四正卦也;四隅劲:采 、挒 、肘、靠,即巽(东北)、震(西南)、兑(西北)、艮(东南)四隅卦也。五步:进、退、顾、盼、定,即金(西)、木(东)、水(北)、火(南)、土(中)五行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4)

《太极拳》口诀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5)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6)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7)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8)

《太极拳》动作要求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而不滞,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分清虚实,重心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有弹性,勿用拙力。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19)

《太极拳》躯体姿势

头──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20)

《太极拳》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保持正直,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则重心稳定。

涵胸拔背、沉肩垂肘:胸要含不能挺,肩要沉不能耸,肘要垂不能抬,全身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正确理解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快慢均匀,招式之间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21)

《太极拳》功法名称:

1、太极起式2、提手上式3、左向挤手4、右向挤手5、揽雀尾6、手挥琵琶7、提手上势8、搂膝拗步9、揽雀尾10、搂膝拗步11、揽雀尾12、搂膝拗步13、揽雀尾14、进步搬拦锤15、如封似闭16、提手上势17、搂膝拗步18、抱虎归山19、肘底看锤20、倒撵猴21、斜飞22、手挥琵琶23、提手上势24、海底针25、撤步赛通臂26、斜飞27、白鹤亮翅28、云手29、高探马30、转身左右分脚31、搂膝拗步32、搂膝栽锤33、翻身撇身锤34、披向踢脚35、翻身二起脚36、转身蹬脚37、弯弓射虎38、上步挤手39、搂膝拗步40、揽雀尾41、退步搬拦锤42、如封似闭43、双风贯耳44、野马分鬃45、玉女穿梭46、单鞭下势47、白鹤亮翅48、云手49、金鸟独立50、倒撵猴51、斜飞52、手挥琵琶53、提手上势54、海底针55、退步赛通臂56、斜飞57、白鹤亮翅58、云手59、上右步压肘60、上左步压肘61、腋下掌62、十字摆莲63、弯弓射虎64、上步挤手65、上步七星66、上步跨虎67、转身摆莲68、弯弓射虎69、上步挤手70、手挥琵琶71、合太极72、太极收势

太极拳的实战秘诀(太极拳要诀拿去)(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