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有什么经典故事(一生只为稻粱谋)(1)

编者按:

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对袁隆平先生的悼念依然还在进行中,而且,这种悼念超越了地域和国界,超越了阶层和年龄,超越了网络与现实。

这是感念这一科学巨人和明星本来就该有的样子!

毫无疑问,袁隆平先生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他通过杂交水稻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荣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他的科学研究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他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今天,我们郑重向大家推荐《袁隆平》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我们一样,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更加丰富而亲切的了解这位科学家曾经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更加直接而真切的感受这位科学家身上所保有的纯粹而崇高的精神与灵魂!

再次送别袁隆平先生!再次哀悼袁隆平先生!再次谢谢袁隆平先生!

文丨袁媛(方塘传媒编辑传播中心编辑)

“我姓袁,袁隆平的袁”,由于姓氏比较少见,小时候的我经常会被问到,你这个“袁”是哪个“yuan”。初中学过历史后,让年少的我对袁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来的我再被别人问时,我就说是“袁隆平”的“袁”,并且,我一直都觉得能跟袁老一个姓氏是我的幸运。

每每想来,每个成功的人士都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在大众的眼里,他们浑身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但是这光芒背后都会有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甚至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通过看《袁隆平》这部影片,让我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了更深的了解。曾经的我只是从电视镜头里看到过袁隆平院士,皮肤黝黑,瘦瘦的骨架,但是每当提到与杂交水稻实验相关的话题时,袁老所透露出的眼神总是异常的坚定,会让屏幕外的我自然而然的对他产生敬意。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但那颗星星依旧闪耀。

一、禾下乘凉梦,一生在追逐

袁老仿佛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他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也是农民百姓最亲近的“耕耘者”。电影《袁隆平》带我们重新走进了袁老进行杂交水稻研究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展现了动荡年代中那些有志之士不畏艰辛冲破阻碍的不平凡故事。

影片首先由采访导入,以交响乐贯穿始终,中间偶尔穿插着袁隆平小提琴演奏的画面,结尾是袁老本人的一段采访,整个影片主要是以绿色、蓝色作为主色调,来展现重要的主题——水稻,画面感很强,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十分鲜明,剧情紧凑,叙事严谨。

新中国成立前期,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这场饥荒持续了三年,在这期间,人民生活颠沛流离、饿殍遍野,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少年时的袁隆平看到这番景象时就决定,将来考上大学一定要学农,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刻骨铭心,让其深刻的感受到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处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大跃进时代。在教学期间,袁隆平为了研究水稻,曾受到过很多排挤与阻碍,但是他始终都没有动摇心中的信念。

曾有一次袁隆平到试验田选种,他突然发现了一颗很大的稻株,比其他的水稻都要高。于是,学生数了一下,大概有230粒,袁隆平十分欣喜。第二年以这颗稻穗为种子进行播种,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没有一株可以比得上一代的产量。袁隆平苦思冥想,反复琢磨,终于得出结论:那株水稻是天然的杂交水稻,那说明人工杂交水稻也可以利用,但需要找到“败育型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有什么经典故事(一生只为稻粱谋)(2)

通过寻找,袁隆平找到了这颗特殊的水稻,并且开始在试验田中进行培养,但是有一天夜里,有人对他的试验田进行恶意破坏,使得那些倾注心血的秧苗被连根拔起,就此毁于一旦,袁隆平对这失去的生命感到痛苦万分,但他依旧没有放弃,而是调整心态继续开始新的研究。

于是,袁隆平带上自己的两个学生踏上了寻找之旅。在去海南的火车上,袁隆平和他的学生将装着稻种的麻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用自身的体温加速稻种催芽,到三亚农场后,白天下田,晚上看资料钻研,最后找到了切入点——从野生稻入手(野生稻喜欢长在溪水旁或者是沼泽地,而且每年只抽一次穗,也就是一年只有一次机会)。

在不负辛苦寻找野生稻的期间,上级传来消息,因为长期没有出现好的战绩,所以要停拨他们的科研经费,但袁隆平依旧没有停止研究,而是用尽全部心力将“杂交水稻”的研究进行到底。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学生在铁路桥下面的水塘里面找到了三株雄性野生不育稻,这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三系法”配套成功的基础。

袁隆平有什么经典故事(一生只为稻粱谋)(3)

袁隆平和他的两位学生克服研究路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培育出了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逐年提升。据统计,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食,每年可多养活1亿人口左右。

二、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影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是一个性格倔强、意志坚定、淡泊名利的研究人员,同时,他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中坚力量,是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重要支柱,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

在面对他人质疑的时候,袁隆平说:“一万多年来,我们的祖先搞不成的事,我们也搞不成,外国专家,同行,他们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研究不出来。从你们的教诲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放弃,那我很想问一问,那要我们这些学农业的干什么?我们就跟着外国人屁股后面爬不就行了吗?我不管你们怎么想,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人,我觉得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这个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

袁隆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的人都吃饱饭,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他自从研究“杂交水稻”开始,就从不会轻言放弃,为了这个愿望,袁隆平投入了他整个生命,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不论天气好坏,都始终在试验田里忙碌,只为了专注于一件事情,那就是为民谋食,不再让人民忍受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有什么经典故事(一生只为稻粱谋)(4)

影片最后的采访中,袁老本人说:“许多年以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把还长,子粒像花生那么大,我非常高兴,就和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其实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覆盖全球梦。

回想袁老的人生足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袁老心忧天下、造福人民的伟大志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那些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人物,就如同天空中的星辰,可能我们不会时时想起他,那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他们一直都在,忘记了他们也会经历生老病死。

袁隆平有什么经典故事(一生只为稻粱谋)(5)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颗稻穗承载着一个梦想。巨星陨落,随着他们的离去,仿佛那个时代也已经过去,毕竟他们与日月星辰终究不同,星辰一直在,但是他们划过天幕就再也不会回来。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再次感谢袁隆平先生,感谢他带给我们的一切!

(注:以上配图均来自腾讯视频截图)

推荐电影

影片:《袁隆平》

导演:史凤和

主演:果靖霖、徐筠

上映时间:2009年3月

内容简介:

《袁隆平》是由史凤和执导,果靖霖、徐筠主演的人物传记片,于2009年3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根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执着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