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民间传说#​#聊斋故事#​

李铁匠为人好,手艺高,打造农具不用说是拿手好戏,就是兵家的刀枪剑戟,木匠的斧凿刨锯,猎人的弓弩铁锚……凡是铁作的东西,他都能打造,而且非常精美,包使包用,所以,谁都乐意找他打造、修理铁器。

他还有几个长处,一是舍得赶工。春夏的犁锄,秋天的镰刀,他知道这是农家等着要用的东西,你拿去修理,就是忘了交代,他不吃饭,不睡觉,累得站都站不稳,也要及时给赶出来。每年一到这时候,他老婆总是天天对着桌上的冷菜冷饭撅着嘴叨咕。

一是肯替别人打算。有的农民自己也觉得锄头镰刀坏得不能修理了,想当废铁卖。李铁匠知道穷苦农民买件新农具不容易,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把快成废铁的农具尽力修理好,所费那些多余的工,并不另外加价。

再一件好处,是他不计较工钱。他知道来修理工具的,都不是什么富豪,有时就是不相识的人,没有钱他也让把修好的东西拿走,也不记在粉牌上。到人家有钱了,送钱来时,他看粉牌上没有记,还说:“是你弄错了吧?你没有欠我的钱呀!”

李铁匠的生意很好,但苦于那时桂林没有钢铁,他得随时打听哪里有废钢烂铁,跑去收购。

民间故事冥冥之中有天意 民间故事:福兮祸兮(1)

这天,他挑着一副箩筐,向义宁龙胜边境去收购废钢烂铁。翻上镜铁山的大岭,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满山的枯草黄茅,卷起万丈波涛,一声霹雳,降下瓢泼大雨。李铁匠慌忙奔到一片突出的石岩下去躲避。

望着那并无停意的大雨,他不禁愁闷起来。

忽然,身后一声响亮。回头一看,好好的岩壁,平空豁出一个大口,现出一个洞来。他感到惊异,走进去一看,见洞里高大宽敞,好象一座大厅,又象是个总入口处,三面有几十个通向里面的洞口,高低宽窄都一样。他信步走进一个洞去,洞里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光,明亮亮的。他走着走着,只见前面闪着一片黑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堆铁团,有大有小,堆集如山。他拾起来看,都是精铁,不由心中大喜,想道:“我要有这么多好铁,能给农民打造多少锄犁耙镰啊!”拾起来就朝箩筐里放。才放了几个,又想道:“这不是偷窃么?如果这是别人藏在这里的呢?”就把铁团又捡出来,挑起箩筐转身要走。这时,石壁上闪着萤光,现出四行诗句:

宝藏自天生,付与勤劳人,

一朝齐出世,乾坤旧改新。

李铁匠看了诗句,才知道这铁团是无主的,便捡起两箩,挑出洞来。

这时,雨已住了,急忙回家。只是担子太重,他又舍不得丢下点儿,一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回到家时,已是半夜,老婆早睡熟了。他把门打得山响,才把老婆喊醒,起来开开门,问道:“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

李铁匠把箩筐歇在门口,拭着汗,兴奋地大声说:“嘿!我今天遇到一桩稀奇事。”就把他躲雨进洞,拾到铁团的事,有声有色地向老婆讲了。

老婆看那箩筐里全是铁团,而丈夫却那么心满意足,就有意扫他的兴,撇着嘴说:“你这样高兴,我还以为你捡到金银财宝了呢!”

李铁匠说:“这个呀,比金银财宝还值钱呢。”说着,把担子挑进屋去,就关门睡觉了。

不料,他们在门口的谈话,被隔壁一个人听见了。那人是个无业游民,外号王快嘴,又叫王添油,什么事被他知道了,传得比风还快。又惯于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把一个烧饼说得比面盆还大。那夜,他被李铁匠打门声惊醒,又听李铁匠讲得热闹,以为是什么奇事,起来听听,才要开门,正听到李铁匠夫妻说的最后两句话,一个说捡到金银财宝,一个说比金银财宝还值钱,随即在门缝里看见李铁匠担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进屋去了,就以为李铁匠真是捡到金银财宝,要瞒人耳目,挨到半夜才回来。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消息啊!那一夜,他哪里睡得着,好象自己也捡到金银财宝一样。好容易熬到天明,他连脸都不洗,就急忙跑出去,逢人便讲李铁匠捡到金银财宝了。立刻,这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桂林的县官,名叫朱仁海,是个为钱不惜杀人放火的衣冠强盗。听到李铁匠挖到无数金银财宝的消息,心跳得老高,决意要把这笔财宝弄过手来。他倒爽快,也不找借口,也不设圈套,直接写了张拘票,差人去拿李铁匠到案。

那李铁匠第二天一早把铁团熔了,见成色很好,心想:这是天然的宝藏,应该大家分享。不如约集全城同行,明天去把铁团都运回来。就放下手里的活,来约同行。才走到衙前大街,正遇着差人。那差人一言不问,抖开铁链,就把他锁进县衙。

拉上大堂,朱仁海张口就问:“李铁匠,你挖到的金银赶快交出来!如有半分隐瞒,当心你的狗命!”

李铁匠莫名其妙,说:“大老爷,小人是个打铁的,哪来金银?昨天小人在镜铁山只捡到些铁团,大老爷要铁团,小人回去给大老爷挑来。要金银,实在是没有。”

朱仁海大怒,骂声:“狡猾!贱骨头,不打不招,打!”衙役上前,将李铁匠拖翻,按着就是一顿板子。

打罢,县官又问:“金银在哪里?快招!”李铁匠仍然说只有铁团,没有金银。于是,一个问金银,一个讲铁团;一个骂狡猾,一个说真情;朱仁海将李铁匠打了又吊,吊了又夹。大堂审不出,拖到二堂审,二堂审不出拖到花厅问。李铁匠本来没有捡到金银,自然无从招起。最后,县官也饿了,衙役也累了,李铁匠浑身无一处好肉,腿也被打折了,天也黑了,这才暂时罢手。

民间故事冥冥之中有天意 民间故事:福兮祸兮(2)

吃罢晚饭,狗官朱仁海还不甘心。心想,他挖的金银,定然埋在家里。就连夜点齐衙役,点起灯笼火把,自己也不坐轿,跨了匹马,率领着衙役,象伙江洋大盗似的,直扑李铁匠家。到了地方,一部份衙役把门,一部份衙役破门而入,把李铁匠老婆从床上拖起来,推到狗官面前。狗官一脚踏在板凳上,用马鞭敲着李铁匠老婆的头,以大堂上审案的腔调问:“金银埋在哪里?快快从实招来!”

李铁匠老婆见这般光景,哪还分得出他是官是盗,吓得战兢兢地直叫:“大王饶命!”

没有的事,李铁匠老婆也无从招认。于是,朱仁海叫把她吊起来打。李铁匠老婆怀孕已经快要临产了,那经得起折磨。不到半个更次,就被折磨死了。狗官叫把她的尸体移过一边,下令搜查。衙役们立刻翻箱倒柜,敲坛打瓮,掀翻铁炉,推倒铁砧,砸破风箱,拆开墙壁,然而,除了破烂家俱外,就是人家拿来修理的断犁破锄,连李铁匠夫妻俩盖的被子都是疤上补疤的,囫囵的只有没熔完的铁团。

狗官还不死心,又下令“挖!”衙役们有的用撬,有的用锄,有的将就李铁匠的大锤铁钎,到处乱掘。掘了半宿,屋内屋外的地皮都翻了五尺,仍不见埋金银的痕迹。

朱仁海丧气回衙,还不信金银之事是谣言,认为李铁匠夫妻是顾钱不顾命,心想:金银不埋在家里,定然埋在外面或寄在人家,现在姑且把李铁匠放了,暗地派人跟着他,他的家被抄了,老婆死了,自己的腿断了,总要拿出金银来殓埋,治伤,复家,那时……他不禁为自己的妙计得意地笑了,就下令把李铁匠放了。

李铁匠被放出来,爬回家一看,这哪还象个家哟!房屋只剩几根柱子一个顶,地面掘得象个织不好的米筛,除了砸不烂的铁砧,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妻子死在血泊里。他抱着妻子的尸体哭道:“天呀!我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啦?!”

邻居们见李铁匠回来了,奔出来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忽见县官的亲信在不远处探头探脑地窥视,都惊疑地住了脚。因为近来附近有农民起义;城里正在大抓“反叛”,大家见官府对李铁匠那个样子,疑心李铁匠也是“反叛”,见有官家人跟着,不敢公开往来。

李铁匠见邻居们只是远远地站着,挥泪叹息,不敢上前,心知有故,也就不请求他们帮助,自己把妻子的尸体,拖到一个掘得大些深些的坑里,捧起土块,勉强掩埋。

第二天,人们再看见李铁匠时,发现李铁匠一夜白头,人看上去一下苍老了几十岁。从此,李铁匠就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狗官见他这样,也就撤回了暗中跟着的人。但仍叫地方随时报告李铁匠的行踪。

一天夜里,李铁匠忽然被一阵喊杀声惊醒,睁眼一看,只见火光冲天,把破屋里都映红了,到处是人喊马嘶,呼啸声不绝。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时不敢出来。

天明以后,人声渐息,他拄着拐杖走上街来一看,只见家家门前摆着香案,烧着高香,香烟缭绕,烛光明亮。一问,才知昨夜起义军打破城池,那些残害百姓的官吏逃的逃走,被杀的被杀,现在人们正摆着香案,迎接起义大军进城。李铁匠听了,非常高兴,忙问:“朱仁海那狗官呢?”

人们说:“那家伙最狡猾,城没破就带着一队人马逃走了。”

李铁匠把拐杖敲着地,大恨道:“哼!他竟然跑掉了!跑掉了!”他想:要报仇!我亲自参加起义军,一定得把朱仁海抓着,为人们除害!于是,他问明起义军首领驻扎的地方,就拄着拐杖赶去。

这时,起义军大队已经进城,只见一队扛着长枪的过去,又来一队持着大刀的,接着又是舞盾牌短刀的……一个个雄纠纠,气昂昂,身强力壮。

李铁匠拄着拐杖,一跛一拐,哪里跟得上。他不由得想:我已经残废了,他们还能要我吗?想到这儿,不禁鼻子一酸,流下泪来。但摆摆头,看见自己两臂滚动着的栗子肉,又觉得自己还抡得动大锤,打得出刀枪,还能够为起义军作事,又欢喜起来,大步赶上前去。

起义军大部分是农民,其中有过去曾找李铁匠打造过农具认识他的,看见他被狗官朱仁海害成这样,都十分同情,争先领他去见首领。首领久闻李铁匠手艺高明,军中正缺兵器,有心委他打造,又见他是个跛脚,一时委决不下。

李铁匠慷慨激昂地说:“首领,我脚跛手艺没跛,您相信我吧!军中要是少了兵器,问我要头!”说罢,见兵器架上有柄铜锤,就跳过去拿在手中,又跳到阶下,对着石鼓一锤,把石鼓打得粉碎。他对首领说:“看!我的力气还在,上阵都可以,还不能打铁么!”

首领大喜,拔下三支令箭,一支委任他负责打造全军的兵器。一支令拨五百名适合打铁的人由他指挥。一支令把桂林府所属各州县仓里的钢铁煤炭全部拨给他使用。

李铁匠捧着这三支令箭出来,仰天大笑道:“哈哈!我李铁匠枉打了半辈子铁,今天这点钢才用在刀刃上!”

他立刻选好工场,派人砌炉的砌炉,安砧的安砧,装风箱的装风箱,运材料的运材料,很快建立起一百座铁炉来。又将五百人按他们的技术高低,身体强弱,分组编队。五人管一座炉,两人拉风箱,两人抡大锤,一人上料,而看火色和掌钳呢?李铁匠说:“一百座炉都由我包了!”

一百座铁炉同时发火,好象一片火海,万缕金蛇;一百个风箱一齐拉动,好象百雷齐轰,千海同啸;在这雷声火影里,李铁匠拄着拐杖,象旋风似的,在一百座铁炉间旋来旋去,观看火色,哪里稍有不对,都得到及时纠正。

民间故事冥冥之中有天意 民间故事:福兮祸兮(3)

一百座火炉的铁同时烧好,不用找掌钳人,每座火炉前都立着一个李铁匠。他从炉里把火红的铁坯挟出来,三锤打把刀,五锤打把矛,快得象撅葱一样。

更奇怪的是,李铁匠打的兵器不会白出手。箭射偏了,会拐过弯来命中敌人;刀砍近了,会自己伸长去砍中敌人……因此,用着李铁匠打造的兵器,起义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胜利向前推进。

前线战士得了胜,论起功来,都说:“不是李铁匠打的兵器,我们不能得胜,要论功,首先是李铁匠的。”

李铁匠受到战士和人民的尊敬。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掌声,一片赞扬。人们尊敬他,不愿直呼其名。因铁匠的老祖宗是李老君,李铁匠也姓李,所以,人们就都叫他李老君了。

义军的声势,震动了朝廷。皇帝慌了,发来十万大兵征剿。结果义军寡不敌众,打了败仗,牺牲的人不少,丢的兵器也不少。

前方损失大,后方的供应任务也增多。以李铁匠那神奇的手艺、一百座铁炉昼夜不停锤,虽然兵器还可勉强供得上,但没有打胜仗,拾不到断刀折戟来回炉,库存的钢铁有出无进,已经快用光了,李铁匠不由发起愁来。

原料不够,有半数铁炉停工待料。李铁匠深怕因兵器供应不上,影响前方战事,在熄了火的炉前拐来拐去,苦苦想着搜罗钢铁的办法。

这夜,无星无月,一片墨黑,北风卷起炉里残余的火烬,飞了几飞就灭了。还在开工的炉火,远看是那么微弱。整整一夜,探马特别频繁,一阵蹄声才消去,又响起了蹄声。显然是前方战事紧张,战线更迫近了。李铁匠觉得这马蹄一声声都踏在他的心上。他更焦急了。

天明了,一个炉工跑来禀报,忽然看着李铁匠的头发,惊叫道:“啊哟!你真成李老君了!看你的头发,全白了!”他无心管自己的头发,忙问:“出了什么事?”炉工说:“昨晚最后一次战报,官兵离城只有五十里,我军首领下落不明!”说罢就哭起来。

这哭声越来越大,不是一个,而是一片。李铁匠回头一看,开工的炉都停下了,炉工们都在哭。他也觉得心如刀绞,但却迅速拭去一滴快掉下来的眼泪,大声喝道:“不许哭!”他跛过去对大家说道:“打起仗来,不胜就败,要紧的是我们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现在我们虽然暂时失利,首领下落不明,但我们是义军,有老百姓支持,只要我们不被失败吓倒,各人认真作好各自应份的事,那末,不要说官兵还隔五十里,就是打到城门口,也能把他们打回去!要是官兵还没有到,我们先就被吓倒了,就是首领还在也没有用。”

大家听他这样一说,都赶快把眼泪拭掉,抬起头来。他望望大家,又扬起手来叫道:“弟兄们,谁是英雄好汉,谁是懦夫孬种,就看在困难时候能不能挺住了!是好的,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干!”

“干!”大家一片声喊,各自奔到自己的岗位上,拿起工具。霎时,风箱拉得轰雷般响,炉中烈焰冲天,连空中的云彩都烧红了。

李铁匠也奔过去掌钳。兴奋中,不知儿时丢了拐杖,一步走不稳,跌了一交,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跛脚。从这跛脚的来历上使他忽然记起了镜铁山洞里那堆山也似的铁团。不禁自恨道:“真胡涂!那么些铁团,怎么会忘了!”

于是,李铁匠立刻调来五十匹驮马,五十付箩筐、扁担,五十把锹锄,选出五十个精壮大汉,组成运矿队。他骑着马,亲自率领着这支队伍,浩浩荡荡,直奔镜铁山。

出城不远,迎面遇着一支官兵,他们见了驮马,就奔过来抢夺。李铁匠大叫一声:“弟兄们,拚呀!”扬起铁锹,一马当先。五十条大汉跟着挥舞锹锄扁担,一齐奋战。他们虽没有锋利的兵器,却人人舍死,个个拚命,五十一人,犹如五十一只猛虎,在敌人的包围中东冲西突,只杀得日月无光,天地变色。

这时,前方已经败退了,官兵蜂涌而来。他们越杀敌人越多,越冲包围越厚。战到下午,五十条好汉伤亡殆尽。李铁匠身中九枪十八刀,被鲜血染成一个红人,还在拚命奋战。最后,终于被一枪挑下马来。幸得这时传来桂林已被打开,官兵都想争先进城抢劫,顾不得看他死活,就纷纷跑了。

李铁匠苏醒过来,已是月落参横时候,四面磷火乱飞,枭声怪啸,战场上已没有一个活人,到处尸骸纵横,分不清是敌是我。他拭干血迹,掩着伤痕,挣扎着站起来。

李铁匠向哪里去呢?桂林沦陷了,义军也不知是否还有剩下的人?但他知道,城会失而人心不会失!向南走吧,一定能我到义军;即使义军没有了,重新再组织义军。可是,他的伤太重了,血将流完,哪还能走路!但是此时一股力量支持着他,他顽强地,摇摇晃晃地向前走,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连爬带滚,终于挣扎到桂林城外的隐山。

他再无力前进了,倚在山石上,遥望桂林城,只见敌骑往来不断,城上挂满人头,不由心中一阵阵伤感和愤恨。

一阵匆促的脚步声响,一个年青妇人慌慌张张地跑来,见这里有人,吓得把头一缩。但仔细一看,却急忙走拢来说:“你不是李老君么?官家正出一千两银子的赏捉你,你却在这里!快躲起来吧!”

李铁匠哪里还挣扎得动。见那妇人不是坏人,忙问:“你知道义军退到哪里去了?”妇人未及回答,只听得杀声四起,一队官兵呼喊着杀过来。那妇人见李铁匠遍体鳞伤,动弹不得,也顾不得男女之嫌,把他背起来,爬上山,跑到了一个洞里。

妇人把他放下来时,李铁匠已只剩下口强忍着未咽的气了。他紧抓着妇人的手臂,睁大眼,用最后的力气说道:“找义军!组义军!”说完,手一松,向石壁上一靠,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妇人不敢出声啼哭,她想把李铁匠的尸体掩埋好,但四面石壁,寸土皆无,她刚出洞去找东西。官兵就搜进洞来了。

官兵见李铁匠背靠石壁,端然凝坐,象是活人,走上前便是一刀。只听得“铿”一声,火星进起,哪里是血肉之躯,他已经化成石皮石骨的钟乳神像了。

以后,洞中香火不断,经常有人来石像前烧香祈福。官府只知道这石像是道教之祖的李老君;知道是李铁匠的人,自然也不来点破。于是,这个洞也就被群众称为老君洞。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