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出自《管子》。本篇由一系列故事和对话构成,内容上涉及治理国事的方方面面。

关于用人人才的名人名言(管子小问经典名言10句)(1)

在《小问》一文里,管仲通过回答齐桓公的问题,来解释什么是治国、治民、治兵的正确做法。而且,他还指出若想百姓拥有忠信之质,要通晓“三本”之理。即所谓的固定之本、尊荣之本,以及百姓之本。

本文选取《小问》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关于用人人才的名人名言(管子小问经典名言10句)(2)

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

明确好责任,

任用好官职。

就能够做到治而不乱,

就能明察而不受蒙蔽。

点评:齐桓公问管仲:“如何才能治而不乱,明察而不蒙蔽?”管仲说,只要任用好官吏,明确好责任即可。

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

诛伐暴行又能禁止罪恶,

让亡国复存,绝嗣得续,

赦免无辜,就是大仁义。

点评:齐桓公又问管仲:“如何做才能算得上是大仁大义?”管仲以此言作答。

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选用天下的豪杰,

广集天下的精材,

延请天下的巧匠,

就有胜敌之资了。

点评:齐桓公对管仲说:“既然你说要诛讨暴行,那么如何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呢?”管仲回答说:“这个不难啊,选用天下豪杰,收集天下精材,延请天下的能工巧匠,那么就不会再缺乏武器了。”

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

值五个的就给六个,

值九个的就给十个,

能收集的精材就不知多少了。

点评:只要肯开高价,就会有买不尽的材料。

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质。

所谓三根本:

第一个是固,

第二个是尊,

第三个是质。

点评:管仲认为,要让百姓具备忠信的品质,需要明白三个根本。第一个是“固”,即父母坟、祖坟所在的地方,是固定之本。第二个是“尊”,即田地、房产、爵禄等,是尊荣之本。第三个是“质”,即妻子和儿女,是百姓字之本。

关于用人人才的名人名言(管子小问经典名言10句)(3)

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遵守信用,民众就会信任国君;

能行忠信,民众就会怀念德行;

为人严肃,民众就会心生敬畏;

注重礼仪,民众就会赞叹褒美。

点评:管仲认为,君主若能做到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那么天下得治。

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

有的时候要先做实事,

有的时候要先行政令,

有的时候要先施恩泽,

有的时候要先讲宽恕。

点评:管仲认为,君主治理百姓,不强调要首先做哪个事情,要择机而定。

臣与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颜色不变。

我同莒国的使者谈话,

三次羞辱他的国君,

但是,他都不变色。

点评:楚国攻打莒国,莒国君主派使者向齐桓公求救。桓公想要答应。但是,管仲却不同意。认为莒国使者对其君主不忠诚,是个小人。而任用小人的莒国国君势必也是小人,所以不能救。

关于用人人才的名人名言(管子小问经典名言10句)(4)

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

天下有它就安定,

没有它就会危险,

所以才叫作禾苗。

点评:管仲认为,君子的品德好比禾苗。而君主任用好君子,则国家安定,若不任用则会危险。

取人以人者,其去人也亦用人。

根据他人意见来任用人,

也会听信他人不再任用。

点评:因为他人的原因而信任一个人,那么必将会因为他人不再信任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