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风

  民国大师多,抛弃原配的也多。

  1901年,26岁的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绍兴,与朱安结婚,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去了日本。朱安无儿无女,一辈子侍奉婆婆、尊重“大先生”,孤独地度过了40多年岁月。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1)

朱安晚年照

  1908年,20岁的顾维钧在父母催促下,回到上海与张润娥结婚,但拒绝圆房,新娘子睡在沙发上,后来张润娥皈依佛门,在尼姑庵度过了后半生。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回到四川老家与张琼华完婚,婚后第五天便不辞而别,张琼华在郭家独守空房68年,郁郁而终。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2)

张琼华

  抛弃原配的民国名人,还能找到郁达夫、李叔同等等一长串名字。大体来说,越是大才子,越抗拒旧式婚姻。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配往往是裹小脚、无文化的女人,新娘子的长相要到洞房花烛夜才能看到,对于鲁迅郭沫若这些接受了西方现代思维的年轻人,完全无法接受,纷纷抛弃原配也可以理解。

  不过,那些被抛弃的原配成了最可怜的牺牲品。她们受旧时“从一而终”的思想毒害,一辈子守活寡,还要含辛茹苦侍奉公婆,孤独终老。对此,无论是鲁迅、郭沫若还是顾维钧、郁达夫等人,终生都怀有愧疚之心。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3)

郁达夫与原配孙荃

  不抛弃糟糠之妻,是中国士大夫的私德,能做到谈何容易。

  民国时期的名人,只有一个罕见的与小脚原配携手到白头的例子。

  胡适和江东秀。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也是父母包办。胡适出身绩溪望族胡家,江冬秀也是一户望族江家的大小姐。一开始,得知母亲为自己订了婚,胡适非常抗拒,曾写信给母亲拒绝这桩婚事,语气非常“悲愤”。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4)

青年胡适照

  但是,胡适最终因为“不忍伤几个人的心”,于1917年在家乡与江冬秀结婚。一开始,他希望江冬秀放足,还要读书识字,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觉得妻子不读书识字也没什么关系。

  胡适学贯中西,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谁也想不到他竟娶了个农村的小脚妻子,当时“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5)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是个性格温和大度的人,随着长期生活,他和妻子的感情越来越深,他只要在外地,一直坚持与粗通文墨的妻子通信。在美国担任大使时,胡适曾写信给江冬秀:“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不作这样想……我感到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6)

江冬秀与三个孩子

  江冬秀也不是一般的懦弱女子,除了相夫教子,她说话做事颇有魄力。当年,著名学者梁宗岱要和原配何氏离婚,她亲自到法庭为何氏辩护,终于使梁败诉,轰动一时。胡适是名流式的人物,喜欢喝酒打牌逛窑子,但是,江冬秀对他管得很紧,把所有可能的婚外感情扼杀在摇篮里。

  胡适是民国少有的终身与包办婚姻原配携手到老的人,夫妻相濡以沫,有两子一女(女儿6岁时夭折),连张爱玲都称赞:“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胡适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胡适(7)

胡适与江冬秀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在台湾演讲时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蒋介石亲撰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个挽联很公正,不贬不褒,“旧道德的楷模”无疑是指与原配终老一生。

  3月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盖棺定论,胡适实不失为自由评论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

  个人生活无缺点。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别说有钱有势的名人,就连普通人都很少能做到。

  胡适在历史上的评价毁誉参半,蒋介石对其也颇多不满,但是,说到人品性格,大多数人是服气的。胡适之所以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追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平易近人,温和守信,不嫌弃糟糠之妻。唐德刚有八个字总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