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杨河源

《从废园到燕园》,书名传递的信息足够清晰:一座废弃的园林,成为吾国现代教育史上标杆一般绕不过的学园——燕园的诸般往事。三宿桑下,不免生情,更何况悠长四年的朝夕相处,无论是前身的燕大,还是鸠巢的北大学子们,对斯园该有怎样的念想,对该园的出身有怎样的兴趣,非园外者可知。

读客荐书(似曾相识燕不归)(1)

《从废园到燕园》

唐克扬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1年1月

不过就常情外推,假如《到燕园》能为该园子弟寓目,泰半能诱发他们一翻的强烈兴趣,大概可以肯定。就如据云刘文祥博士颇受此书启发、激励而撰作的《珞珈筑记》,颇得武大学子的亲睐一样。打开内文,才知道,《到燕园》不仅与燕大北大有关,也跟范围更为广泛的其他人有关:燕园的人与事,直接间接的余波,至今仍在回荡,只是当时惘然而已。

譬如在下。1985年侥幸撞进武大之时,甚至连专科本科的基本分别都不清楚,一直都以为专科强过本科,别的不知,“又红又专”可是听得耳熟嘛。如此望文生义的错误,我是惯犯了:老区向来书荒,大学有思补偿,因而第一志愿没加犹豫就选了图书馆学,图书馆肯定得有书啊。入学才恍然,图书馆学系的学业目标是选好书、管好书,挑给、送给读者读的,并不以读书为专业。过手书多而不读,久而久之,非腻味不可,难怪炸油条的不爱吃油条了。对我读书热情的两次打击,很快就来了。先是熟悉校园,四区大操场西侧的文科图书借阅处是其中一站,站在重山迭嶂一般的书架前,望着书架上那排排肃立一眼不到头的图书,我立马晕眩了:那么多书,何时是个头!再就是院资料室,进门靠墙一面书架最上层,一排大三十二开硬面书脊烫金的“引得”:《庄子引得》《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毛诗引得》《荀子引得》《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论文书目引得》等等,一庹不止,气势压人。

那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二十余年的杰作,如此作嫁功夫嘉惠士林,堪称伟大——为后来的图书馆从业者,竖起一根望而生敬的标尺。洪煨莲先生主理其事,足见他雄厚的学术功力和超强的行政能耐。少年贪玩,课业并未特别要求,洪先生自创的“中国字庋撷法”检字法,我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弃之不顾了。洪先生1921年接受燕大聘约有个附加条件,回国履职之前,需和“燕大的副校长亨利·W·路思在美国筹款一年。”“富有生活智慧和分析头脑”,“幽默感也配得上他的明察和洞见”的洪先生,果然未负司徒校长的知人之明。“从华盛顿会议到孔子的传统,洪业演讲的题目包罗万象。他的听众不仅仅是虔诚的教徒,他们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因此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兴趣不光是宗教上的,也是政治、智识和学术上的。”司徒校长率同的燕大募款人,十多年间更十余次奔波于大洋两岸,成就斐然,“盔甲厂时期还是一个无名之辈的燕京大学,在1926年到1936年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贵。”募集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天价美元,无疑在燕大校园建设和网罗名师时,底气十足。

一所空中楼阁一般的异国高校,如何激发大洋彼岸的潜在金主们慷慨解囊,渐次将图纸上的规划落地生根,其间的种种细节,如果能清理出来,应该能成为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经典。这中间,燕大聘任的总设计师、时在纽约建筑界已立足的茂飞,抛出的一张一张“中国建筑复兴”蓝图,所关非浅。省略了柱头和铺作斗拱因而不能翘角飞檐,又没了台基,仅仅外观仿佛的一座座歇山顶单体建筑,当然经不起严格“中式”推敲,如此“中国样式”“中国式感觉”“气氛上中国化”的画饼,居然一路奏凯,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即便今天:究竟是传统中国宫殿建筑之美具有跨越文化的力量,还是上升时期的美国人too young too simple?总之,燕大的建设,堪称奇迹,其他不说,单是在纽约最终审定燕大规划的托事部、同在纽约的茂飞事务所、燕大负责具体建设事务的学校基建部门建筑工程处和嗣后的校景委之间,频繁往复的商讨成本,放在今天,亦非小数,何况靠邮船传递建筑图纸、动辄经月的当年。

《到燕园》分了四章。第一章《废园》,叙说了可上溯到晚明米万钟“勺园”的沧桑往事。第二章《湖光》,梳理了未名湖畔燕园建筑样貌、园林格局初步成型的经过。第三章《塔影》,讲述了燕园地标建筑博雅塔西身中装的阴差阳错:地点、层级、材料、母版,甚至是否必要。第四章《燕园》,回顾了从乐园到校园、“从私园到公园”摇曳多姿的校园生活。

在燕大总设计师茂飞一稿稿总规划图中,那“成了中国园林的象征,也成了中国建筑和中国的视觉符合”的地标塔,总跟他得心应手的规划轴线相关,要么在主轴端点,要么在轴线焦点。茂飞的“宏大愿景”,连多金的燕大也吃不消。建筑等级在降低,“由歇山‘宫殿’改卷棚‘民居’的女生宿舍现在造价是每人头一百五十至二百墨西哥应洋”,就可便宜一半。建筑数量在变化,湖西规划的男生宿舍只建了一半。因为地产购置的种种迂曲,建筑的场所在改移。总之,茂飞的轴线理想,让位于现实,渐次削弱而破碎。最后,诸多力量的拉扯不下,这座“因出格而多有靡费”的“中国宝塔”其外、水塔其里的建筑,由于曾任哈佛燕京学社执行干事、时任燕大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纽约叔父慷慨馈赠的“意外之财”,在1924年末,基本定案。

北大风景排名,历程曲折的八面十三层密檐博雅塔,在已成俗语的“一塔湖图”中巍然居首,颇有喜剧效果。摊开来看,博雅塔,乃至燕大的校园景观,“这‘园林韵味’不过是燕京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意外收获’。”燕大规划建设的历史经验,也许对当下畅行无碍的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九通一平之类,毕其功于一役的工程理路,提供了一面镜子,只是无人鉴照吧?茂飞“亲睐的,是规律变化的地形和起伏不大的地势,而旧日的园林则更喜欢细小破碎的地形和起伏跌宕的地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地规划方法在未名湖上的邂逅”,“在校景建设方面,恰恰是‘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打破古典对称的未名湖幸存下来,其不规则的形状,逼迫燕大的规划方向“由开敞、整饬、明晰渐渐变得内敛、随适、含混。”使得燕大“校园是由各种旧日园林以及‘零零碎碎的小组织’‘七拼八凑而成的’。”同样七拼八凑的,还有“放到今天也是无与伦比的”国际化——“学生来自好几个国家,外籍教师也不都是美国人”:德、奥、俄、日、英、加、瑞士……

俱往矣。伟大领袖的一篇雄文,决定了司徒雷登别了的命运,他想归骨魂牵梦绕一生志业所系的燕园,终于成空。据访学哈佛的师兄说,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悬挂着洪煨莲先生的画像,洪先生曾任燕大图书馆馆长,创办哈佛燕京学社,如今落座那边,也算得其所了。

【作者简介】

杨河源,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任职高校、媒体,现为东莞图书馆研究馆员。

审读:喻方华

本文来自【深圳商报-读创】,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