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1)

2014年年底,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祁东渔鼓”榜上有名。而说到“祁东渔鼓”,就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东渔鼓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2)

图为邹昆山演出照

接棒 首次上台,就一口气唱了两个小时。

邹昆山父亲邹祖西是祁东渔鼓一代宗师。祁东县原本渔鼓文化并不太昌盛,有史可查第一个在民间唱渔鼓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位名叫刘贤忠的烧瓦匠。邹祖西家境贫寒,16岁到瓦窑当瓦工认识了刘贤忠并拜他为师,跟他学起了渔鼓。

原始的渔鼓呆板沉闷,邹祖西在原始曲调上改进成为有各种固定曲调,适合说唱各种不同内容的曲目,并创作收录数百个渔鼓曲目传世。除此之外,邹祖西将渔鼓从田间地头带入了丧堂,红白喜事成为渔鼓根植的土壤。

邹昆山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对渔鼓艺术耳濡目染,13岁便学渔鼓。1987年父亲去世,已经进入祁剧团唱祁居的邹昆山便接过父亲的棒子,和二哥一起唱渔鼓。

他还记得,1986年父亲病重,自己第一次上台唱渔鼓,“打开台”唱了15分钟,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当时的渔鼓都是单人说书式的表演,生旦净末丑都是一个人唱,我因为学过祁剧,所以加入了祁剧的动作和表情,观众那时没看过这种表演,所以很受欢迎。”

15分钟唱完,另一个人开始登场,但没唱几句就被观众轰下去,非要叫邹昆山上台再唱。“我那时只做了唱15分钟的准备,哪还敢唱啊,可是哥哥说,那你就乱唱吧。没办法,只好再唱了个《薛丁山三戏樊梨花》,没想到一唱就唱了两个小时。”

从此,邹昆山一唱就是三十余年。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3)

图为邹昆山演出照

变革 原本唯一的主角乐器渔鼓反面沦为配角

邹昆山刚开始唱渔鼓时,一人唱了五年,旁边有人用二胡伴奏。后来,观众不乐意,看同一个人在台上唱三个小时,实在太沉闷,为什么不找个女生来对唱?1987年,渔鼓舞台上出现了女艺人,市场空前活跃,甚至出现了没有旦角的演唱队就没有业务的局面。

有了女艺人,就有了“对唱”的形式,也有了“角色扮演”。观众爱看热闹,于是又有新要求,再多几个人来唱,再热闹一点。

顺应此要求,祁东渔鼓逐渐由一拉一唱的2人队向6人队转化:3名男艺人、2名女艺人、1名专职琴师成为固定队形,轮流分着角色扮演。原本一拉一唱的形式不复存在,转成戏剧表演。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4)

图为邹昆山演出照

此外,乐器也逐渐增多。原本的渔鼓,在二胡的基础上新添了月琴、唢呐、笛子等乐器。最近这几年,所有渔鼓队都用起了电子琴。但这样一来,原本唯一的主角乐器渔鼓便沦为配角,更有甚者,有些渔鼓队在台上表演时甚至不用渔鼓了。

邹昆山唱渔鼓,也采用上述革新,但内心总有担忧:“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渔鼓了,电子琴加入后,渔鼓洋不洋土不土,不知道像什么。”但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了生存,他只能全盘接受他认为“不伦不类”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由于渔鼓全方位革新,祁东县的渔鼓演艺市场空前繁荣,乃至出现了独特的“祁东现象”。越来越多的红白喜事要请渔鼓队,越来越多的艺人加入渔鼓队伍,目前祁东县每年民间渔鼓演出数千场,场场爆满;渔鼓艺人近500人。这在全国都是特例。“当地的百姓,可以不知道谢霆锋、李宇春,但他们记住了我和我哥哥邹华山、邹华春等许多渔鼓艺人的名字。“邹昆山如是说。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5)

图为邹昆山演出照

坚守 努力做好湖南渔鼓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是恶性竞争,是低价位。即使是像邹昆山这样出名的老艺人,每场收入也不过两百多元。“有时真觉得干这行没什么意思。“邹昆山抱怨。但抱怨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忠爱的渔鼓舞台上。

伴随着30多年的坚守,邹昆山演艺风格日益成熟,逐渐在湖南和全国赛事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湖南曲艺界的一颗新星:2008年、2010年、2013年,邹昆山连续三届参加湖南省曲艺大赛,两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由中国曲协在河南宝丰举办的全国曲艺擂台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参加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主演的《空城计》荣获金奖……

与此同时,在2000年和2002年,他先后与湖南金峰音像公司、湖南省文化厅音像公司合作,组织拍摄了《乾隆皇帝下江南》《三拜花堂》等8部湖南渔鼓曲目光碟,共发行200万张,让祁东渔鼓走出祁东走向全国,一时间祁东渔鼓在曲坛声名鹊起,每本光碟最高卖价达到25元。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6)

图为邹昆山下基层演出

作为湖南渔鼓的省级传承人,他非常积极地参与湖南渔鼓的保护和承传工作。近年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湖南渔鼓的有关实物、图片和资料,而且还出力出资协助县里建设了一个约400平方米的湖南渔鼓传习所。同时,积极参加有关普法、禁毒、三下乡、招商、非遗进校园等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在祁东县申报湖南首个“中国曲艺之乡“以及湖南渔鼓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之时,他都能尽全力配合。

同时,在培养后备力量上,他也不遗余力,先后收授王玮、张志军等12名学徒,辅导了省内外等渔鼓艺人和爱好者近3000人次。现在,他的学生王玮、张志军、周芳华都已成为湖南渔鼓新一代的后起之秀,中坚力量。“为使渔鼓发扬光大,只要有人来学,我都愿一招一式,一腔一板,毫不保留地传给他们。”邹昆山说。

(通讯员 / 邹勤俭 系县文化局非遗中心主任)

祁东渔鼓传承人邹昆山简历(邹昆山不忘初心)(7)

图为邹昆山演出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