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措施(打通点线面体)(1)

2015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以下简称《波士顿报告》),把2010年代一直存在的关于中国创业成本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这份报告的研究结论是: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就已经是96了。也就是说,即同样一件商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报告预测,中国的创业成本即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

这份报告引起了广泛热议,一种悲观情绪也在当年有所泛化。

然而,2019年,由奥巴马夫妇担任制片人的《美国工厂》在网飞热映,并获得2020年第29届奥斯卡的最佳记录长片奖。中美的观众此刻突然意识到:曹德旺去美国接手的俄亥俄州汽车配件工厂,创业阻力比中国多得多,原来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美国工厂》热映后,很多学者反过头来冷静梳理,发现了波士顿报告的明显疏漏:既忽视了在美国创业的隐形成本,也忽视了在中国创业的非经营性利好。

比如,该报告只计算员工雇佣成本,却不对比员工的管理成本;只计算在中国创业的纳税成本,却忽视了中国创业的融资成本要比美国低。

尤其是融资成本,中国人历来把“财”比做水,所谓“金融棋活则全盘活”,显然,这对于一个产业的健康活力来说至关重要。

进入2020年代,面对疫情与地缘政治叠加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近年来连续提出“脱虚向实”,“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新思路,特别是在202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强调供应链平台企业在内外双循环大战略中的重要性。

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正确引导下,以京东科技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开始规模化对外输出自身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试图与产业生态中的各家主体协作,破解上述世界性难题。

“双链联动“,破局千行百业融资难题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经济转型的必然代价,“三角债”问题十分突出。

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副组长周正庆,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1990年初的全国工业企业不正常拖欠达到2000亿元,而1990年的GDP才18000多亿,当时决策层认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连环债务问题,而是当时我国经济生活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所以才有了1991年开始的专门处理三角债问题的全国统一行动。

时间拨过25年。

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集团,在中国多地产业链进行调研之后,发布了《2015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比例由2007年的54.1%上升至2014年的89.6%。

这说明,在2010年代,虽然中国的经济体量、法规建设、融资环境均非改革开放初期可比,但仍然存在很多产业链资源错配。

中国著名的供应链金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华认为,无论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还是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供应链中的四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都已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特别是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与资金流,贯穿了供应链中所有行为。

英雄所见略同,正是在这种对供应链金融的深刻认识上,京东科技发现了当下供应链金融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供应链金融升级的新思路。

在2022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峰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金融科技群总裁李波,在题为《供应链金融科技开启产业金融新征程》的演讲中指出,目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点线面体”几个维度的问题:

从“点”的维度看,之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过于依赖核心企业作为“链主”去服务上下游,但核心企业往往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认识还不够,没有足够动力去分享其交易链上的数据,也就是缺乏动力去升级为平台,这就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进化路径;

从“线”的维度看,由于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确权和信用评价的能力过于依赖,导致金融机构对更愿意做核心企业上游的保理融资或信用流转业务,而对于下游经销商的采购融资,由于没有核心企业的担保增信,会将其等同为信用融资,缺乏推广的意愿和能力。此外,大部分与核心企业的直接关联度比较低的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数据孤岛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金融机构识别核心企业信用大多仅能涉及一级供应商或一级经销商,难以对供应链上的第二层乃至第三层企业形成有效覆盖;

从“面”的维度看,供应链之上的“四流”数据处于不同的主体而难以统一归集的问题很普遍,比如说订单信息可能在核心企业,物流信息在物流方,资金流又在银行那边,没有一个平台能够把“四流”数据真正整合起来。

显然,处理以上问题,是人类迈进数字商业时代后所必须面对的一项系统工程难题,其本身不能脱离于产业数字化而实现。这就要求产业链各方实体能够跳出金融思维做金融,先基于对产业的理解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互联网联结,再去叠加金融科技去改善供应链金融,才是解决之道。

在这一系统工程难题面前,京东科技仁不他让,其准备将自身立足于整个京东数智供应链实践十年基础之上的Know-How进行对外输出,从京东供应链走向产业供应链,驱动千行百业共同破解时代难题。

具体来说,京东科技集成了京东全部技术服务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通过“数智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双链联动,集合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模式,助力地方政府和大型产业集团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化方式连接金融机构化解不同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不难看出,这个“双链联动”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明显有别于“套利套汇”与“信用宽松”,同时,其较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服务核心企业、产业服务平台、政府平台以及产业园区等供应链上的主体企业和组织,形成基于供应链交易或企业真实经营数据的金融资产,并通过科技手段将非标资产标准化,依据资金方的风险偏好及价格匹配资金,输出资产,促进平台的流量交易规模化,最终成为资产、资金的高效对接的生态服务平台。

换句话说,京东科技可以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应贷尽贷”,将低额贷变为高额贷,将高利率变为低利率等目标,进而实现产业链共赢。

京东科技基于“双链联动”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已经取得了产业链的实效。

古井贡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安徽地方酒头牌。2021年10月,古井集团与京东科技合作,双方联合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包括了上游供应商融资管理系统、下游经销商业务系统、二批终端业务系统、票据服务系统等场景的金融服务,并可助力古井集团接入外部和内部系统数据,实现现有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并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实现相关准入、反欺诈、量化定价。平台上线两个月便为供应链上下游300余家企业进行了授信,总授信额度超亿元,2022年春节期间推动整体采购销量实现36%的提升。

“通链 组网”,赋能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在疫情与地缘政治叠加影响下,国家高瞻远瞩提出“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口号。

实际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关键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的产业链上实体该怎么去转?

在宋华看来,这个命题与供应链金融的面对的时代挑战是近似的。

在宋华看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处于第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开启的标志是2019年银保监下发的《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以及2020年人民银行会同其他七部委下达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综合以往经验,宋华认为,供应链金融实现数智化要通过依托产业供应链生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产生金融生态,从而实现产融生态有机、有序、有效发展的体系,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实现的关键,是要看三点:

产业链实体是否实现真正的数字化;

是否能够做到风险控制得当、避免过分迷信技术;

是否存在可靠的保障平台;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科技提出的解题之道——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正是应时代召唤而生,而京东科技也是国内最适合堪当此任的企业。

实际上,京东搭建新型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以及其他从产业发展而来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具备两大独特优势:

首先,京东十余年的数智化能力以及经验沉淀,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发展的根基,此即“通链”能力。

京东集团定位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一端连接着消费互联网,一端连接着产业互联网。在数智供应链的打造方面,截至目前,在整个京东自营商品超过一千万SKU、服务超过5.8亿用户的基础上,京东采购自动化率达到85%,库存周转天降至30.2天,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400个仓库,仓储总管理面积约2600万平方米,在全国94%的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在工业品流通层面,京东工业深入行业一线,在工业企业的园区、厂区、产线旁,建设了企配中心、京工柜、智能移动仓等一系列面向工业产业供应链管理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来构建满足B端工业品履约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交付保障中心。

其次,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基于京东内外生态能力的多元化,集成其他生态能力,以及被其他生态能力集成,此即“组网”能力。

在京东云底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科技能力的支撑下,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不光能够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服务能力,还能与京东集团内部的零售、物流、健康、工业品、等生态事业群、事业部,以及生态第三方合作伙伴形成合力,融合供、采、销、存等一些列场景的供应链、仓储、交易平台、金融科技等能力,为外部复杂场景提供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最终服务客户,真正满足客户以数字化贯穿产业链。

这种“组网”能力,其实也就是李波在演讲中提到的“点线面体”的最后一“体”的构建能力:不同产业链之间能够跨链协作,更多维的产业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例如行业整体销售及价格指数、产业园区数据、财税数据等等,可以形成连通共融,使得金融机构基于信用的风控模型真正向多维大数据模型进行进阶。进而,使核心企业、链属企业、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行业组织之间形成优质生态环境。

显然,现实距离供应链金融的这一美好愿景还相距甚远,但京东科技提出的解体方案,显然是迄今距离这个远景最近的一个。

实际上,在2022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峰会上,京东科技发布的以“十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 十大数智供应链服务体系”构建的“双十模型”全景图,已经不是一个远景目标,而是大部分环节都具备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

其中,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涵盖了保理融资系统、信用流转系统、采购融资系统,动产融资系统、仓单融资系统,票据融资系统,信用融资系统、融资租赁系统、征信科技支持系统、支付结算支持系统等10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平台

而在这些业务系统的底层,集成了整个京东集团在零售、物流、工业、健康、金融、城市、产发等多个产业链服务场景所锤炼出的所有数智化系统和能力。其中与供应链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的有服务于企业上游数智采购的供应商管理、集采商城、电子招投标系统;服务于数智物流仓储的仓网优化、智能物流、数字化仓储;服务于下游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全渠道履约体系和智能运营体系;服务于数智研发生产的C2M反向定制、工业互联平台。

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这两个世界性难题面前,一个资金与资产高效对接的平台呼之欲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将广泛惠及更多的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向实而生,与产业共进,也将成为供应链金融科技通往未来的最佳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