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在阐述儿童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指出2-7岁是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发展阶段。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根据游戏水平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装扮游戏发生在儿童1-3岁时,属于象征性游戏的早期形式,而从3岁左右开始,儿童会将他熟悉的人或场景带入装扮活动中,这就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装扮游戏的发展,是象征性游戏的成熟形式。

在幼儿园一日流程中可结合班级幼儿的兴趣和行为表现,创造一些象征性游戏的情景,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一日生活流程活动。

大门开开 — 餐前

早餐前,有的幼儿陆续洗完手准备进餐,有的幼儿刚走进班级……这时候玩一个"大门开开"的游戏非常合适。很多老师应该都带幼儿玩过,简单介绍一下玩法:

儿歌:"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动作:两个手交叉握好),"大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小门开开我进来"(五个手指依次打开),最后一句"见到了我的好朋友"(边说儿歌边拍手),可以进行创造性改编,改为幼儿的乳名,如"见到了我的好乐乐"。还可以将名字换为刚来到班里或者洗完手过来入座的幼儿。

刷卡通过 — 盥洗

每个班都会有些"拖拖拉拉"的幼儿,尤其在盥洗环节,他们很容易沉浸在玩水的快乐中,而忘了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这时,老师可以担当起"刷卡机"的角色,伸出手请洗过手的幼儿和自己轻轻碰一下,意为"刷卡"。这个游戏还能让老师有其他的发现:碰到手的时候可以检查幼儿的袖子是不是放下来了;手上的洗手液泡沫有没有冲干净;甚至还可以感受到用洗手液洗过的手和没有用洗手液洗的手触感是不同的。

渗透序数概念,老师可以说"第一名,XXX,第二名,XXX……"提醒幼儿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第一名,乐乐,请你去喝水"。别以为一句句的重复幼儿会听烦,不会的,“刷卡机”的工作就是这样重复的。

传统游戏幼儿园玩法大全(幼儿园可以玩的)(1)

记得付钱 — 喝水

有的幼儿不喜欢在幼儿园喝水,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游戏情景:一边说我要卖水了,一杯水一块钱,今天我要赚够30块钱(班里有30个幼儿),一边要求幼儿必须给钱才能喝到“营养水”(幼儿假装拍一下你的手,意为付钱)。

这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幼儿会把对你的爱付诸于行动,为了让你多赚点钱,很愿意多喝一点水。

捡枕头 — 午睡

老师可以在午睡前给幼儿创设一个情景:有一个疲惫不堪的人,他很想睡觉,可是没有枕头,他要去为自己捡一个枕头来。

这样一来,幼儿不再一个个支棱着脑袋看来看去,而是把自己的脑袋牢牢地“黏在”枕头上。

等他们乖乖躺好,把小手放到被子里,再闭好眼睛,老师便真的去找几个幼儿,假装拽他们的枕头,幼儿也配合做出“誓死不从”的劲儿,觉得好玩极了。然后,大多数幼儿便真的都开开心心地睡着了。

传统游戏幼儿园玩法大全(幼儿园可以玩的)(2)

冻冰棍 — 以静制动

每个班都会有“群情激愤”的躁动时刻,这个时候,除了选择以更大的声音“压制”外,还有一个办法——反其道而行。老师用正常音量开个头,吸引一部分幼儿注意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话,“引诱”所有幼儿安静下来听。

还可以玩安静的小游戏,如,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突然关掉音乐,并喊到“冻冰棍”,此时,无论幼儿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时的状态不能动,就像冰棍冻住了一样。在幼儿喜欢并习惯这样的“速冻”后,可以尝试关掉音乐,直接喊“冻冰棍”来“速冻”他们。

总之,对付乱哄哄的办法是——“以静制动”。

叮叮当当 — 集合

饭后散步或者户外活动结束的时候,有时候苦于叫不动幼儿,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了一个暗号,只要说了这个暗号,就是要回班了。

比如,有的班的暗号是"叮叮叮、当当当,小二班的孩子们回班了!"这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个暗号有认同感,绝对服从。每次老师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好玩,乖乖来找老师。

芝麻关门 — 回班

从户外回班的时候,有的幼儿喜欢在走廊自顾自地玩起来。这时候,老师可以说"芝麻关门啦!"然后慢慢地倒数10个数,数一个数,把门闭合一下,直到数到0的时候门完全关上。

其实,这个过程也让幼儿了解了数字的其他功能: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计数,数字的减少与门的闭合之间也存在某种关系。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做完事情回教室,而不是催促他们赶快完成,这时候要注意倒数的时候要留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保证数字数完幼儿都开开心心地回来了。

本文来源于幼师资源库公众号(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