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聊一聊:混得越来越差的5款合资车型,当年虽说不至于叱咤风云,但绝对属于热销产品,根本不愁卖。但时过境迁,形势扭转,如今最惨的菲斯塔7月份仅仅卖出了2台!

在国产车刚起步的20年前,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性能弱毛病还多,而合资车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整体实力要领先一大截,即使价格再高,也同样有人抢着买单!

而在20年后的今天,国产车虽谈不上实现超越,但无论装配工艺,还是质量可靠性,都有了明显提高。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国产品牌,也在逐渐挤压合资市场,最明显的就是韩系、法系、美系等。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推波助澜下,形成了国产车越卖越贵,合资车越来越便宜的局面,当初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合资品牌,如今也都放下姿态,有些靠降价保销量,有些则降价也没人买,销量与日俱减,越混越差。

第五名:斯柯达速派——7月销量228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

在2013年之前,当时的斯柯达速派还叫做昊锐,作为斯柯达百年造车经验与大众汽车领先技术的集大成者,昊锐以全面均衡的产品实力为中高级车市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2010年依托昊锐、明锐、晶锐的共同发力,斯柯达年销量一举突破20万辆大关,整体同比增长17%,其中昊锐的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23%。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众多同级竞品车型的推出,包括速派在内的整个斯柯达品牌都日渐消沉。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2)

虽然与大众帕萨特同根同源,但斯柯达速派的销量却日渐走低,今年7月份只卖出了228台,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速派销量为4307辆,同比下降60.81%,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的反差。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3)

三大件都是大众,整体驾乘感受德味依旧,但为何偏偏就是没人买?主要还是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用料廉价,做工粗糙。大众已经开始严重简配了,斯柯达更甚之。直接在大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减配,一分钱一分货,没有捡便宜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斯柯达的用料就是合资车里最简陋的,没有之一。车内隔音比帕萨特差,内饰用料塑料感强,异响较多,除了三大件拿得出手,基本没有优点。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4)

二是大众开始大幅优惠走量,进一步刺激斯柯达的销量。大众卖得好,全靠牌子顶着,随着近几年竞争的加剧,优惠力度也逐渐加大,当年一分不少爱买不买,如今也得搞优惠讨好消费者。而斯柯达的品牌力本就比大众低一等,这样一来就更加雪上加霜。

第四名:起亚焕驰——7月销量170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5)

为了在国内小型车市场分一杯羹,与丰田YARiS致炫、大众polo、本田飞度等小型车展开竞争,起亚焕驰于2017上海车展首发亮相,9月26日正式上市,搭载1.4L自吸发动机,匹配5挡手动以及4AT变速箱,共推出5款车型。新车指导价:4.99-7.39万,曾是国内最便宜的合资小型车,也是出租车司机的最爱,2019年全年销量62515台,达到巅峰时期。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6)

而2020款车型的推出之后,全面取消了手动挡车型,购车门槛也从4.99万之间拉高到了6.69万,今年7月份只卖出170台,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焕驰销量为2875辆,同比下降67.66%。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7)

其实起亚焕驰的衰落并非偶然,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韩系车整体的衰败。现代起亚是近几年受国产车冲击最大的合资品牌,其品牌影响力一落千丈,旗下车型销量一个比一个惨,与国产车相比也几乎不存在任何优势。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8)

二是产品实力较低,性价比不突出。焕驰虽然全系标配自动挡,但都2022年了还用4AT变速箱确实说不过去,好得用个CVT还显得比较入流。另外,同价位可选择的车型太多,甚至还有很多更高一级别的国产车,比如艾瑞泽5、荣威i5、名爵5等一众车型。

三是消费升级,焕驰已无法满足更高的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把目光都投向了紧凑级、中级车市场,廉价小型车已无法满足日常用车需求,不仅起亚焕驰,国内整个小型车市场都在持续疲软。

第三名:雪佛兰沃兰多——7月份销量79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9)

2018年7月6日,雪佛兰发布了一款全新车型——沃兰多,全系7座,新车指导价:11.99-15.49万。对比大众途安、别克GL6等MPV车型,沃兰多这种跨界风格更容易让人接受,空间大并且价格上具有很大优势,对于一些有7座需求的消费者来说,沃兰多在当时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0)

雪佛兰沃兰多在2018年的销量为11807台,月均销量2951台;2019年的累计销量为26553台,月均销量2212台;2020年的累计销量为10777台,月均销量仅为898台;2021年的累计销量为2980台,月均销量只有240台。而到了今年7月份,仅仅只有79台的销量,从2019年开始销量一路跌至谷底。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1)

目前在售2020款车型,厂商指导价13.69-15.99万,终端优惠有4万元左右,那么10万出头就能落地一款合资七座车,为什么它还是卖不好呢?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2)

一是三缸发动机是硬伤。雪佛兰沃兰多全系搭载1.3T三缸发动机 48V轻混系统,最大马力163匹,匹配6AT变速箱,实测零百加速9.5s,其实动力还算够用,但1.3L的排量给人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此外,国人对于三缸发动机普遍抱有抗拒心理,无论是哪个汽车品牌,在华投放的三缸车型几乎全军覆没。

二是配置寒酸,用料简陋。沃兰多标配版售价13.69万,定价不低但是配置却十分寒酸,比如说没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座椅是织物的、没有电动调节、没有自动驻车,方向盘是塑料的,只有两个气囊。虽然加上4万左右的优惠,但落地也得11万多,性价比并不高。

第二名:现代名图——7月份销量56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3)

现代名图于2013年正式在国内上市,定位于索纳塔与伊兰特之间,凭借“A级车的价格,B级车的享受”一举成为家轿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在过去八年中,名图不仅是北京现代的销量担当,也为北京现代赢得了高品质、高价值的品牌口碑。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4)

从2013年上市至今,名图的总销量超过75万台,最高单月销量1.67万台,曾经连续44个月销量破万,然而就是这样一款现象级红车,进入2020年以后,销量开始急转直下,时至今日,7月份只有56台的销量成绩。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名图销量为5439辆,同比下降82.28%。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5)

曾经的性价比神车,为什么却不好卖了呢?

一是换代失败,颜值下降。曾经的名图虽说谈不上惊艳,但大气稳重的外观仍能够俘获不少消费者的心。而2021年3月份新款车型的上市,打破了这一切。特别是怪异的分体式大灯,以及粗壮的一体式尾灯,让人真的大跌眼镜。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6)

二是性价比不在突出。名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性价比高,新车指导价:13.38-16.88万,合资A级车的价格,获得B级车的享受。但如今同级竞争对手都开始打价格战,优惠力度空前巨大,比如雪佛兰迈锐宝XL等车型,优惠力度达到了4.5万,而现代名图唯一的优势也在消失。另外,名图经过多次换代,但车身尺寸及轴距依然万年不变,准B级车的尺寸在B级车里很难混下去。

第一名:现代菲斯塔——7月份销量2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7)

现代菲斯塔上市于2018年10月,是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高性能运动轿车,竞争对手直指本田思域,搭载1.6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204匹,匹配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实测零百加速6.75s,可以说是“秒天秒地秒思域”的存在!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8)

2018年,10月份才上市的菲斯塔,两个多月就卖出了2.49万辆;2019年总销量达到99404辆,其中3月份更是超过了2万台;2020年开始走下坡路,全年销量34207辆;2021年则为9216辆,同比下降了78.3%;而今年截止7月份,菲斯塔只有59辆的成绩,其中7月份创历史新低,只卖出2台。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19)

从万众瞩目到众人唾弃,菲斯塔演绎了什么叫做“大起大落”,虽然动力性能炸裂,但菲斯塔的几个硬伤是其跌落的必然原因:

一是空间拖后腿,并不适合家用。尤其是后排空间,基于车型溜背设计缘故,后排空间紧凑,座椅比较窄,坐三个成年人十分拥挤,并且头部空间不足,对于家用十分不友好。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20)

二是碰撞成绩吓退众人。在中保研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菲斯塔的A柱出现了严重的弯折,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形,使其安全性受到很大质疑。

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三款合资车(越混越差的5款合资车)(21)

三是变速箱拉胯。双离合变速箱虽然换挡速度快,响应积极,但好歹用个湿式的,毫无疑问湿式双离合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可避免顿挫异响等问题,而正是菲斯塔的这款7DCT变速箱,受到不少消费者投诉。

总结

以上5款车型在当年有多火,现在就有多落魄!成功可能有运气成分,但失败绝非偶然,不顺应市场变化,不提升产品实力,最后只能走向惨淡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