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藏书楼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共包含三部分︰天一阁本身、尊经阁,千晋斋。天一阁早已名扬海外,究竟好在哪里?
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
天一阁藏书楼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1585年范钦去世前已经建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其余两个私人图书馆都在意大利,一所是意大利贵族马拉特斯塔(?到1465年),1452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切泽纳设立的一所图书馆,名叫 马拉特斯塔图书馆。是当地最有权势家族的私人图书馆,书籍放置于固定位置,读者只能走到书籍面前去阅读。书籍在空气中的时间很长,不利于图书的保护。
第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者柯西莫 美第奇(1389到1464年)和其孙洛伦佐美第奇(1449到1492年)建立的举世闻名的美第奇家族图书馆。1808年,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合并到洛伦佐图书馆,现在的名称是“ 美第奇 洛伦佐图书馆”。藏书中的手稿有一万多件,藏书总数不及天一阁。
意大利的两座私人图书馆,建筑高大华美,后者还是米开朗基诺设计的。就这一条超过天一阁藏书楼。
也许你会认为四百多年不算长,长城两千多年呢!图书馆和长城不一样,书籍都是纸张做的,很难得收藏,家里有一两百年前的书籍,那已经很珍贵了。我退休二十年了,几十年前写的那些教案,现在拿出来已经发黄了,何况两百年,纸在空气中是会氧化的,何况天一阁的许多书籍是四百多年前的呢!展出的书籍看起来很新,不容易啊。
天一阁藏书都是珍贵的书籍
天一阁的藏书,有很多珍本和善本,甚至有一些是孤本,天下独此一本。那能有多少啊谁家都会有几本别人没有的书籍,天一阁独有的孤本是几百上千本,乾隆皇帝编撰四库全书一次就借走六百多本书,名义是借,其实没有归还!
范钦之所以能如此,是和他的工作性质有关的,他的足迹踏遍中国,所到之处都忘不了收集图书。范钦曾经和俞大猷一起,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以及在全国各地检查武备。
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如果人家的书只有一本,你花钱也不卖,范钦就抄书,花两三天的时间抄写,完事再走不迟,公事也不是很急。范钦在书法家丰坊的藏书楼万卷楼,就曾经抄写过不少的书籍。所以说,天一阁部分书籍是手抄本,听起来觉得很奇怪,可这是事实。
由于一度位高权重(兵部右侍郎),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 兵部(国防部)装订成册的内部文件,范钦就这么拿回家去了。
我在天一阁看见的藏书,还有不少家谱。用现在的话来说,那都是个人资料,不能在社会上流传的,可是范家的藏书楼可以看得到。
范钦家的许多珍本书籍,不是有钱能买到的。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明代时期早有七万多册古书,现在已经达到三十多万册。现在天一阁归国家所有,大部分增加的书籍是别人捐赠的。
也许你会认为应该归范家所有,我认为不然。
早在满清时期,天一阁几经盗匪战乱,损失不少,毕竟个人家庭力量有限。抗日战争时期,是政府派人派车多次搬运书籍到乡村藏匿,个人是没有这个力量的!解放后,天一阁国有以后,仍然是范家人在管理,只是他们已经是拿工资的工作人员了。没有政府的支持,天一阁也许早已不存在了,哪里会有什么三十万册。
天一阁是图书馆建筑的典范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是图书馆建筑的典范,乾隆时期,皇上曾命令参照天一阁修建四库全书的七处藏书楼。
从照片可以看出来,两层小楼天一阁通风良好,梅雨季节也可以防潮。
天一阁门前的院子里,有一个花园,假山凉亭树木花草水池,环境优雅,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要注意的是,门前水池的水和月湖是连通的,是活水,如果发生火灾里面的水是怎么也用不完的!这个水池就是天一池。这些背景知识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听导游讲解才能知道。
这就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的要害。
天一阁对图书的保护
“芸草辟蠹”,是天一阁“无蛀书”之秘法。芸香草防虫且清香袭人,经年不衰,令藏书书香四溢。书香门第就是这么来的。
天一阁在院子里种植芸香草,用以驱虫。这种草的香味经久不衰,可以延续数十年。如果气味变淡,放置阳光下晾晒数小时即可恢复原有香味。所以,天一阁院子里的草不是杂草,是特意种植的驱虫草。
芸香草也可以放入柜子里,用来保护衣物免遭虫害。
南方潮湿,书籍要注意防潮,天一阁不但建筑设计通风良好,里面还放置石灰防潮。
天一阁还有一些防鼠的措施。
天一阁藏书楼是图书管理的典范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同时还是图书馆理的典范,范家历代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这些制度,就没有现在的天一阁图书馆。
那些制度我只说一条: 代不分家, 书不出阁。在里面看行,拿回家看不行,即使你是范家的老大哥也不能破坏规矩。想要天天看这本书,你只有抄书一条路,没有别的办法。范家的女性也不能进入阁内。范光燮上阁为孩子抄书,才允许黄宗羲入阁看书的,这是范家第一次允许外姓人入阁看书。
但是,大学者黄宗羲没有白看书,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写了书目。后来,明史大学者全祖望为天一阁编写了碑刻的碑目。即使是允许登楼看书的大学者,都没有白看书。还有万斯同,不但帮助天一阁分类编目,还把自己的多本著作,以及最著名的《明史稿》给了天一阁,在展出的书籍中就有,你注意看照片。
其次, 代不分家。子孙分家,书不能分,你拿几本我拿几本,绝对不行!否则,天一阁书籍早就分光了。四百多年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容易啊。
天一阁收藏广泛
天一阁不只是收藏书籍,还有碑刻帖石和古砖。三十多万册书,原有的天一阁早已不够装了,新建了藏书楼,又从府学把尊经阁迁移过来。
后来又有人捐赠了一批古砖,这些古砖原来是存放在千晋斋内,赠送给范家以后,范家修建了存放古砖的房子,名字还是千晋斋。千晋斋里面除了古砖还有一些书籍。
现在博物馆摆放了一些书籍供游客参观,我看看书名,外面都没有这些书。
哪些人才能阅读天一阁的书籍?可以办理借书证吗?里面的书籍,顶尖的专家学者,还得是研究这些方面的,才能进去阅读。举个例子,比如前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你想看吗?先和郭沫若比一下,看看是否够资格。连郑振铎这样的大人物都没有被允许登楼看书!
大学者帮助天一阁进入现代图书管理
此事必须提到近代图书馆的开山之组、目录学家缪荃孙(1844到一九一九),他对天一阁图书管理的贡献很大。在前面多位大学者努力的基础上,为天一阁图书分类、编目,并撰写了《天一阁失窃书目》《天一阁始末记》,对天一阁进入现代管理贡献很大。
最后吹一句牛,世界上三大古代私人图书馆,就数天一阁藏书丰富,图书保护到位,管理最佳。
天一池的水和月湖连通,用于救火
万斯同的书籍给了天一阁
千晋斋
别人捐赠的家谱
家谱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宋代杜大珪编著
有插图的明代传奇著作,《金莲记》,陈汝元著,叙写苏东坡事迹
汉晋城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