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2023#

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被称作富贵病的“糖尿病”在我国的患者数量呈大幅攀升趋势。同时有关含(富)硒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如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蘑菇、富硒茶叶、富硒木耳等等,也经常见到、听到。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硒这一微量元素,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硒对糖尿病的影响。

硒为什么称为胰岛素(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硒)(1)

1 微量元素

指人体内含量占人体总重量0.01%~0.005%、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下的元素。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要由食物来提供,缺乏时就会导致某种疾病或严重功能不全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铜、锌、钴、铬、锰、硒等。

微量元素种类繁多,需求量虽然很小,参与酶、激素、维生素和核酸的代谢过程,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微量元素的来源主要有食物和饮水,动物性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大于植物性食物,人体的吸收也好于植物性食物。米、麦中微量元素主要分布在胚芽和麸糠中,但在加工过程中丢失,往往是吃得越精缺得越多,容易造成“富贵病"如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如果膳食调配不当,偏食,喜欢单一食物,营养来源受到限制,营养成分就不够,这是引起微量元素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等,可引起微量元素吸收障碍。

硒为什么称为胰岛素(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硒)(2)

2 硒对血糖的影响

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约为6毫克至20毫克。硒参与构成许多酶,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被国内外认为是生命的火种,有“长寿要素”的称号。

大家知道,我们体内的血糖是依靠胰岛素来调节的,使葡萄糖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吸收利用。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导致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时,血糖就会升高。如果缺硒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的活性,使细胞更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进而加重胰岛素分泌的减少。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对抗细胞膜上脂质的过氧化作用,防止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过量生成和积累。如果机体缺硒,该酶的活性下降,大量生成的自由基就会使细胞膜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只有硒含量充分时,此酶才有活性,胰岛才能改善自身的防御系统,显著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硒还能明显增强组织细胞吸收血糖的能力,促进血糖在细胞中转化为糖原,达到既降低血糖又保证细胞能量代谢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胰岛素的作用。硒还能降低血脂,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等的发生。

硒为什么称为胰岛素(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硒)(3)

所以,经常给糖尿病患者补硒,可减轻患者的高血糖状态,降低或避免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产生,有利于稳定病情,避免病情加重。

3 硒产品的选用

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有无机硒和有机硒两种方式。

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无机硒(如亚硒酸钠)毒性大,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生产加工中过多地接触对人体也有害。日本已于1993年明文规定禁止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

有机硒则是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可参与蛋白的合成,容易在组织内储存、吸收;吸收后可迅速被人体利用,有效改善体内硒的缺乏。

通过饮食进行补充是最常见和安全的方法。这些食物中的硒含量比较丰富,建议可以多吃。动物内脏如猪肝、鸡肝、羊肝、牛肝等,海产品如牡蛎、扇贝、鲍鱼、虾仁等,动物的瘦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粗粮如大麦、燕麦、荞麦、高粱等以及鸡蛋、大蒜、芝麻、菠菜、芦笋、富硒农产品等。

硒为什么称为胰岛素(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硒)(4)

无论是有机硒还是无机硒,只有在推荐摄入量范围内使用,才是安全的。预防硒缺乏最好选用有机硒。成年人硒每天摄入量为50微克,每天安全摄入量不超过400微克。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内的硒元素过量,可能会导致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因此,补硒要注意把握用量,不要盲目补硒。

糖尿病患者不要盲目听信硒的作用而不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进行治疗,单纯的使用硒来治疗糖尿病是不正确的。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