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历史上因维新变法而名声大噪,哪怕到了今天,知道他的人还是不少。不过对于他的子女,我想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康有为最后娶了几个小妾(康有为次女康同璧)(1)

(康有为)

说起来,在历史上变法的多没有好结果,比如秦国的商鞅、宋朝的王安石,还有明朝的张居正,和这些人一样,康有为也受到了打压,半生流亡国外。康有为正好赶上光绪皇帝亲政,于是通过公车上书,向光绪皇帝呈献的变法理论著述《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都引起了光绪皇帝极大的兴趣。于是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戊戌变法就此拉开了帷幕,而康有为作为维新领袖也走上了政治舞台。

其实,康有为虽然国文深厚,但他并不懂日文,所以为了翻译那些日文资料,他便鼓励“天资颇颖,勤学强记”的长女康同薇学习日文。康同薇果然不负康有为所望,不久便掌握了日、美两国语言,从而成为康有为翻译了大量资料,才让康有为的理论著述得以完成。

不过,比起协助康有为变法的长女康同薇,他的次女康同璧也毫不逊色。

康同璧生于光绪九年,比姐姐康同薇小5岁,她除了文采出众外,还多出几分丈夫之气。为什么这样说呢?

1898年,由于维新变法步子迈得太大,结果引发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贵族们的激烈反对。其实反对的人中,还有军队和读书人,可以说维新变法几乎惹得天怒人怨。就连在圆明园养老的慈禧太后也终于按捺不住发动政变,以王者归来的气势,软禁了光绪皇帝,再次宣布“临朝听政”。

随着光绪皇帝的倒台,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党,成了一概诛杀的乱党。于是就有了戊戌六君子就义的悲壮。不过康有为先得到了风声,等慈禧来抓捕他时,他已经和梁启超登上了前往日本的游轮。

康有为这一走,再无消息。一家人的安危和生活就全部落到了夫人张云珠的身上了,张云珠带着一家人连夜离开了京城,回广州老家安顿了下来。

家庭的变故让康家上下都惊皇不已,再加上又有“康有为已死”的传闻,更是让这个家里陷入了悲痛无助的境地。出于保护孩子们的心肠,同时也为了缓解经济的压力,张云珠把孩子们分别寄养在了亲戚家。其中,康同璧就是在这一时期,被送到了香港的亲戚家。

原本出身富贵的娇小姐,就这样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尽管生活艰难,但却磨练了康同璧的意志,同时还显现出了她异于常人的语言天赋。她在香港不仅熟练掌握了粤语、英语、日语,还能用意大利语与人交流。

康有为最后娶了几个小妾(康有为次女康同璧)(2)

(康同璧)

1901年,康同璧在一份香港周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康有为的新闻短讯。说康有为因病滞留在印度的槟榔屿,这让康同璧惊喜不已,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远渡重洋,到印度去找父亲。

康同璧从没出远门的经验,而且当时的香港也动荡不安。但下定了决心的康同璧,还是女扮男装,坐船到了槟榔屿。

由于当时通讯落后,康同璧到了那里,只得印了一沓寻人启事,四处张贴,以期找到父亲。

好在康有为住得离她并不算远,因此在看到启事后,便立刻循着地址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女儿,这一番相见,两人免不了要抱头痛哭一场。

此后,康同璧便留在了康有为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陪他在印度游览佛教圣地,观摩佛经等。最让康同璧高兴的是,她还和父亲登上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终点站。从那以后,她一直以“第一个到过唐僧西天取经之地的中国女性”为荣,并且还挥墨写下了“若论女子西来者,我是支那第一人”这样豪爽的诗句。

的确,在封建王朝,正经人家的姑娘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严格地受着封建礼教的桎梏,像康同璧这样只身渡南洋,又探幽历险的女子,只怕也就是她独一份了。

不过,康同璧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平凡的举动,就不得不说康有为不仅思想新,而且他在教育上也非常开明。比如,女子缠足在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但康有为认为这是陋习,是对女子身体的迫害。所以康同璧在小的时候,他便不让族人为康同璧缠足。结果族人们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少不了在他妻子张云珠面前说三道四。谁知张云珠虽是大家闺秀,却极崇拜康有为,所以在缠足这件事上和他站到了一边。

这样一来,免去了缠足之苦的康同璧,身心得到了更为健全的发展,性格上也不似旧式小姐一般娇柔,反而干脆果断,敢作敢为,颇有些大丈夫之气。

康有为最后娶了几个小妾(康有为次女康同璧)(3)

(康同璧)

康同璧的性格最为康有为欣赏,所以康有为待她也最为疼爱。

1902年,由于康有为创办的保皇会以“保皇”为宗旨,从而引起了孙中山及章太炎等人的口诛笔伐。这对在国外流亡,四处筹款的康有为来说,自然影响了声誉。

为了重新在西方国家树立自己的形象及信念,康有为让一直陪伴身边的康同璧前往西方国家,以政治演说的形式,将国内的情况告诉不明就里的西方政治家及华侨。

为了激励康同璧,康有为在与康同璧道别的时候,还特意写了10首诗赠给她。在这些诗中充满了一位做父亲对女儿的期盼与怜爱之心,比如“汽车飘瞥去,转瞬没孤烟。送汝唯双泪,思亲又五年”等,这些诗后来都被康同璧整理父亲书稿时,收录了下来。

康同璧抵达欧洲后,先考入了美国纽约巴纳德私立女子本科学院,而她也因此成为该学院第一位亚洲女学生。此后她又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

在学习期间,康同璧不忘父亲的叮嘱,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她在美国华侨中为父亲的事业奔忙,另一方面由于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因此在女权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见解。所以她在妇女运动中极为踊跃,甚至还多次在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地发表演讲。

在康同璧的努力下,不少女性认识到,想要得到解放,必须主张女权。这也让康同璧成为了早期最有影响力的女权领袖之一。

关于康同璧的爱情,又不得不说到她的父亲康有为。

1904年,康有为周游欧洲列国时,在美国读书的康同璧利用假期又一次远渡重洋,陪伴父亲访问丹麦皇室。

不过,就在康同璧来到康有为身边不久,梁启超的弟子罗昌也从英国牛津大学匆匆赶来拜会康有为。

罗昌堪称青年才俊,早年他考取公费留学生的名额,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日本陆军大学留学,毕业后又转入牛津大学研读法律与历史。受梁启超影响,罗昌不仅对维新变法有着很深的了解,而且他在国外因为接触了一些流亡在外的维新人士,也就愈发把康有为视为偶像。

三人会合后,一起结伴又前往挪威出游。在愉快的旅途中,罗昌和康同璧由于性情相投,又彼此欣赏对方的才气,两人结下了一段罗曼蒂克的异地之恋,在经过几年的鸿雁传书后,于1910年结为了夫妇。

康有为最后娶了几个小妾(康有为次女康同璧)(4)

(左为康同璧与罗昌)

1912年,清政府宣布退位,国家又进入了新纪元。民国伊始,罗昌被聘为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场沉浮。而康同璧则由于在女权运动上的影响力,被推举为全国妇女大会会长及山东道德会会长等职务。并且还代表北洋政府参加了世界妇女大会。

康同璧除了在女权运动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她还在晚年整理了康有为在世时的一些文稿及资料等。康同璧整理出来的这些文稿,为后世研究戊戌变法及康有为,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此外,康同璧还是位敢于直言的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准备进行旧城改造,而耸立了千年之久的老城墙由于破败不堪成了必拆项目。

当时,梁思成认为北京是古都文化中心,一再提交方案,建议保护古城墙,另辟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但是却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而梁思成的做法,也被有些人认为没有觉悟。在这时,康同璧勇敢地站到了梁思成一边,她直言:“北平作为古城,城墙也是古迹的一部分,它能在战争中得以幸免,为何不能在国家新建时得以修缮和保留呢!”

若干年后,时间证明了梁思成和康同璧是对的,可惜一切已悔之晚矣。

其实从康同璧身上,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名媛”,名媛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美貌、良好的家世,同时在学识和思想上都出类拔萃,最重要的一点是她能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

再看看充斥在网络上的那些拼单“名媛”,在撕开她们伪精致的生活后,就会发现她们不过只是想做个网红罢了,这完全是对“名媛”的一种误导。

(参考资料:《康有为评传》《康有为在海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