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读书时手上拿着一支笔,读到会心处就信笔划拉一段文字在书的空白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候甚至可能与所看内容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那也无妨,照写不误,因此我看过的书里经常是“满目疮痍”,字迹斑斑。

读书三大境界是什么(读书的三境界)(1)

今天阳光很暖,透过玻璃窗洒到沙发上,我坐在上面捧着一本书晒太阳。书的作者是前一段时间去世的林清玄先生,书的名字是《岁月静好 不忘初心》。里边有一篇文章的名字是《凤凰的翅膀》,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时,灵感是一柱擎天; 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灵感是专注的飞向远方; 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时灵感是无所不在,像是沉默的,宝相庄严的坐在心灵深处灯火阑珊的地方。林先生在这里是在写思想的神光与灵感的相似之处,引用了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的说法。

读书三大境界是什么(读书的三境界)(2)

看到这里我想起曾经发过一篇说说在QQ空间里似乎跟这个有关,立刻起身打开电脑翻出来,原来是在2015年1月发表的,内容是这样的:

记得在上高中时我的政治老师邱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当时只记得这几句词,非常喜欢,而对于读书的境界并无深刻的理解。现在看来,第一境界沉浸于浩瀚的书海;第二境界刻苦攻读,废寝忘食;第三境界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似乎有点儿“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读书三大境界是什么(读书的三境界)(3)

如今重新读到这样的内容,大概是职业病使然,我想到了学习,提笔又在书上写下了学习三境界,其实读书就是一种学习,而我这里的学习所指比较狭窄,单指学生以考学为目标的学习。我认为如果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游刃有余,也不外乎要经历三重境界。我是这样写的“第一重:忍住寂寞,埋头苦读:第二重:学会思考,主动出击:第三重:成竹在胸,举重若轻。”

学习第一步要对抗的敌人就是诱惑,社会的诱惑,游戏的诱惑,朋友的诱惑等等各种诱惑充斥着我们周围的空间,静下心来,埋下头来,克服懒惰,专心致志的看书学习,像古人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样积累知识,夯实基础,以厚积而待薄发。

学习的第二步是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融合,化为己有,继而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去学习,去思考,有选择的吸收营养,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学问框架,再不断的填充,使其饱满有型。

学习的第三步胸中有沟壑,胸中有乾坤,胸中有绝学,胸中有成竹,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淡定与从容,什么样的考题能奈我何,所谓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招招化解于无形。

其实又何止读书和学习有此三境界的演变与深化,古人研习武功,今人学习技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乃至做人也逃不开这三重境界啊!

在我的那个说说里一个好友曾这样评论说:沉浸,沉迷,觉醒,观人,观事,观己,次读书三层次,三境界。我当时是这样回复的:说得好!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行合一”。

其实他的评论是由读书延伸到做人了。我们的人生就是先是接受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学做人的道理:然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逐渐在打磨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棱角分明:最后经过生活的磨砺,历经风风雨雨,看过人生浮浮沉沉,慢慢变得通达圆融,学着与自己和解,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体会“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乐趣。

写到这里,不禁又让我想起放假前在办公室里的一次闲聊中,还是这位好友的一段话:“一个人在二三十岁时的所有经历都是在磨炼和沉淀自己,逐渐让自己的心里变成一方沃土,然后种上一颗莲子,慢慢的发芽生长成为一株青莲,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我,随性而为。”

最后我认为,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为人处世都离不开这三个阶段:丰富自我——融会贯通——静水流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