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飞 两江观察

  新征程上,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近日,重庆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要联系实际贯彻落实,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化成为重庆一项项工作抓手。要着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全力抓重点行业企业,扎实抓项目稳投资,持续促进消费复苏,确保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眼下已进入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冲刺阶段。经济要稳住,重庆怎么干?就此,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教授、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姚树洁教授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解读。

重庆经济近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1)

▲重庆城市美景。苏思 摄/视觉重庆

抓调度

  抓好经济运行调度,是经济发展实现高效协同的重要保障。

  姚树洁认为,重庆作为诸多国家战略加持的国家中心城市,要把政策利好转化为市场利好、发展利好,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判本市、全国乃至全球的形势,立足“制造大市”等特点,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赶前抓早、加密调度,确保稳住经济大盘。

  要上下联动把重庆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细化政策保障。

  要精细化落实国家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要有接续政策措施。今年以来,重庆接连发布“提振工业经济运行若干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若干政策”等,不断释放政策利好,为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夯实基础。

  要以问题为导向,唱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合唱”,全力抓好项目统筹。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树立“一盘棋”思维,加强联动协同、高效运作。当前,重庆东站、“中国复眼”一期、轨道交通27号线等诸多重大项目正全速推进中,各部门要保持工作步调一致,确保形成抓项目稳投资的强大合力,实现投资放量持续增长。

重庆经济近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2)

▲长安汽车自动焊接生产车间。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抓产业

  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就牵住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牛鼻子”。

  李敬表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重庆要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重庆传统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发展有实力、有奔头,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其中,剑指“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李敬认为,可谓重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最强引擎”“希望之星”。

  就基础和实力而言,重庆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全国第一阵营。眼下,以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代表的“重庆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在市场上大受追捧。此外,沙坪坝、南川、永川、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经开区等地均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布局上做文章,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可以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重庆制造业巩固既有优势、力争站上新台阶的新赛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条赛道上的“成绩”,不仅关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关乎城市未来发展能级。

  同样,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重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强引擎”。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渗透范围广、产业链长,其“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更是凸显对经济大盘的贡献率。

  当前,华润微电子、万国半导体、中国电科等70余家芯片制造企业汇聚重庆,京东方、康佳、康宁、莱宝等领军企业在渝大展拳脚;两江新区正全速推进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等4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荣昌正持续建设全市首个电子电路产业园……由此可见,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庆正以重点企业为抓手,由“布局”迈向“深耕”。

  还有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大健康产业等重点行业,产业之城重庆,从量变到质变,在变革中汇聚力量。

  当下,重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足可期待;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重庆经济近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3)

▲10月25日,建设中的渝湘高铁箭杆湾双线特大桥。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抓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就是抓住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压舱石”;稳投资,则为经济发展“储能蓄势”。

  李敬说,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抓项目,开工是起点、投产是基础、达产是关键、见效是目标,要抓到重点、抓出成效。

  抓项目要盯住重点领域,发挥带动性和牵引性,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重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主力军。前三季度,重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项目持续发力,今年167个市级重大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达3031.3亿元,成为驱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强引擎。

  抓项目要注重产业集群招商,一抓就是一“串”、一抓就是一“片”,释放规模效应。例如,今年前三季度,重庆聚焦升级粮油食品等优势消费品产业集群,培育个护美妆、渝派服装、巴渝美食工业化等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推动实施22个消费品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投资进度88%,同比加快10.5个百分点,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抓项目要抓牢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将为发展积蓄后劲。前三季度,重庆市级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17.9%,投资进度达92.3%;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新兴领域动重大项目增长态势显著、动能强劲。

  时不我待。当下,重庆不仅要在抓在建项目上赶工期、抢进度,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还要在抓招商引资上下更大功夫,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作好谋划。

重庆经济近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4)

▲重庆一消费者在商场内体验化妆品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抓消费

  抓好消费,就是抓住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稳定器”。

  姚树洁表示,消费的走势对重庆经济大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消费受到的冲击很大。为应对挑战,今年以来重庆连续发布“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若干措施”等,为恢复消费市场注入政策动力。

  姚树洁认为,当前重庆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充分挖掘新型消费力,作为激发市场潜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重新点燃市民的消费热情。

  线上消费呈现井喷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市线上消费零售额为963.3亿元,是2015年的3.9倍,年均增长29.9%,高于全国平均7.7%。当前,线上零售、餐饮、娱乐、体育、医疗、文旅、教育等已渗进百姓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线上消费,成为新业态汇聚地、激发消费的主阵地。

  绿色消费成为市场新亮点。前不久,重庆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推动衣着、食品、居住等绿色消费。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趋势尤为明显,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速度超出了业内预期,截至8月已达到32.84%。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销售总量的20%以上。这是大势所趋,重庆汽车产业要顺应消费新需求。

  文旅消费新玩法层出不穷。今年国庆假期,“微度假”“轻户外”“景 X”等消费新趋势渐成。这意味着,消费分层的特征越发明显。由此,文旅产品供给不仅要提升服务和质量,还要营造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满足新需求。

重庆经济近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5)

▲众多进出口货物从果园港码头集散。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抓外贸

  抓好外贸,是稳住驱动经济增长的一驾重要“马车”。

  李敬指出,外贸外资,是观察一个城市经济的重要窗口。今年前8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超5600亿元,同比增长10.4%,“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动能持续显现。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分别进出口2451.2亿元、2019.8亿元、1109.6亿元。未来,重庆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推动海外仓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探索发展离岸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外贸新动能。

  从商品品类看,机电产品是出口的主要商品,笔电、手机、汽摩等机电产品出口3139.1亿元;电子元件是进口的主要商品,进口额857.2亿元。下一步,重庆要“锻长板、补短板”,将特色农产品、消费工业品、文化特色商品等更多“重庆好货”带到全世界。

  从贸易伙伴看,排前三位的是东盟、欧盟、美国,其中对RCEP其他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进出口1747.5亿元、1498.9亿元,分别增长14.7%、9.1%。

  接下来,重庆要进一步拓宽外贸“朋友圈”,尤其是要抓住RCEP新机遇,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