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收官,A股IPO情况出炉,各家券商也交出了投行业务的“半年考”成绩单。
IPO承销费用方面,收入前十家的券商占据更高市场份额。
按上市日期,截至6月30日,A股首发融资家数为171家,融资规模为3119.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9家,融资规模2139.63亿元相比,数量有所下降但募资总额上升。
按发行日来看,上半年主承销券商的承销收入达130亿,较去年的124亿有所增加,并且更加向头部集中。
按发行日计算,IPO承销收入前十大的券商占据市场份额高达73%,而去年前十大券商只占59%的份额,并且份额超10%的券商由2家增加了到3家。
头部投行中,中金公司及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的主承销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54%、48%,上半年收入均超过10亿元。
中小型投行中,东兴证券及申港证券成投行成“黑马”,主承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7%、104%,达到4.01亿元、1.47亿元。
近年来,随着北交所的成立、注册制的推行,资本市场愈加热闹起来,券商间的IPO承销保荐竞争也格外激烈。
一、“三中一海”IPO承销收入领先?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A股上半年股权融资家数为384家、融资规模总计达7377.62亿元,其中IPO融资家数达171家,融资规模为3119.22亿元(按上市日期统计,下同)。
从IPO融资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加45.78%。
整体来看,投行业务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龙头券商优势明显。
从上半年股权承销排名来看:
中信证券承销额为1684.40亿元,位居首位;
其次为中信建投证券,承销额为977.40亿元;
第三为中金公司,承销额703.91亿元。
上述三家券商股权承销额市场份额占比达45.74%。
从上半年IPO承销排名来看:
排名居首的亦是中信证券,承销额达879.51亿元;
其次为中金公司,承销额为443.49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位居第三,承销额为399.39亿元。
三家投行市场份额占比达55.22%。
从上半年债券承销排名来看:
排名居首的仍是中信证券,承销额为7615.45亿元;
其次为中信建投证券,承销额为6564.58亿元;
中金公司位居第三,承销额为4819.72亿元。
三家券商市场份额占比达35.29%。
从收入情况看,头部机构优势仍难以撼动。从IPO保荐承销收入来看,券商上半年收入颇丰。Wind数据显示,按上市日期统计,今年上半年,171只首发新股的承销及保荐费总计为137.18亿元。
从主承销商角度来看,如将上述137.18亿元全部视为承销费用,那么上半年“入账”最多的券商是中信证券,承销收入达17.64亿元;
其次为中信建投证券,承销收入为17.19亿元;海通证券居第三位,承销收入为14.40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居第四位,承销收入为12.28亿元;
中金公司居第五位,承销“入账”11.29亿元(若某一IPO项目有N家主承销商,那么每家主承的承销收入记为1/N)。上述五家券商承销总收入占比已达53.20%。
整体来看,A股市场IPO项目供给量充足,头部券商包揽市场上大部分IPO项目,且平均保荐项目数量远高于市场整体平均水平。
二、头部券商优势明显,中小券商另寻他路
正因为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使得A股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升,券商服务实体经济的势头也更加积极踊跃。
尤其是头部券商,在保荐项目数量、项目质量和项目经验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规模效应和头部效应。大型IPO和IPO超募助力了券商承销规模的增长。具体来看,“IPO大单”更青睐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
券商投行业务收入逐年攀升,但集中度不降反升,一个原因可能在于注册制下更多细分领域的企业上市对于券商团队的领域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券商具备行业细分的实力。
对于大券商来说,均衡发展是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小券商,找准定位实现单点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竞争中有自身的一席之地。
三、中信建投主承销收入超过中信,券商“一哥”更新
从IPO承销数量排名来看,投行业务的分化现象继续存在,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继续领跑。
按发行日计算,中信证券担任主承销商首发的IPO数量达25家,中信建投以22家紧随其后。
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承销保荐的首发IPO数量均在10家以上。从数量上看,这6家券商就占到一半的市场份额。
从券商IPO承销募资规模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稳居前三,首发募集金额分别为650.57亿元、401.64亿元、222.25亿元。
上述三家券商首发募集金额合计就占一半的市场份额。
不少机构表示,随着A股市场的逐渐完善,注册制的全面实施,券商投行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从券商股权类承销收入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59家券商合计揽入131.89亿元的主承销收入(含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较去年同期的145.56亿元同比下降9.4%。
其中IPO、增发、可转债的承销收入分别为119.25亿元、7.29亿元和5.15亿元,IPO项目收入占到九成。
投行业务马太效应进一步显著,在行业整体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排名前五的券商有4家上半年实现正增长,中信建投证券以18.10亿元的主承销收入超越中信证券成为“一哥”。
四、中小型券商投行“黑马”奔出
相比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20的券商主承销收入均超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仅14家券商的主承销收入超2亿元。
在行业整体主承销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头部投行的优势再次扩大。去年上半年仅2家投行主承销收入超1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扩容至5家,分别是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
从同比变动来看,除了海通证券同比略降9%以外,其余4家投行均实现同比增长;而放眼排名前20名的券商,仅4成券商主承销收入呈现正增长。
中小型投行中,东兴证券及申港证券成投行成“黑马”,主承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7%、104%,达到4.01亿元、1.47亿元。
较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下降但融资金额有所增长。
IPO数量减少主要同上半年市场环境有关;募集金额变化则是因为去年同期注册制下新股抱团压价,导致单只新股的平均募资额较小,下半年发行节奏会有所加快。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制度改革的信号密集,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全面注册制落地时机逐渐成熟,券商投行业务有望爆发。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券商投行业务有望迎来“井喷”。虽然头部券商几乎包揽了大型以及优质IPO项目,投行业务的分化现象或持续存在,但创业板、北交所都为中小投行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
五、最后
在持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升的政策导向下,IPO通过率有望维持相对高位。
IPO项目储备的数量、质量以及梯次是券商推动投行业务持续增长,有效带动另类投资、私募基金、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券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关键。
由于券商投行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预计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分化现象将持续存在,但创业板、北交所为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
全面注册制预计年内落地,整体制度设计进一步接轨海外成熟市场,全面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科创板定位硬科技,注册制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上市包容性加大以及审核效率明显提升。
创业板的行业对标与科创板略有不同,主要定位“三创四新”,实践注册制存量改革。
北交所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从股权融资来看,今年上半年IPO企业家数有所下滑,但募资总额不降反升;增发则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募资规模上均有所下滑。
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主力板块的推动下,下半年新股发行有望提速,我们预计2022全年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330-38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600亿-6350亿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