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组生活家#看《唐朝诡事录》,发现剧中一直提到四大姓氏声名显赫,特别是卢凌风,年纪轻轻就官拜中郎将,为人傲气,特别是影片开头的阶段,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的样子很是让人看不惯。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1)

本来还以为这四大家族是剧本原创,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历史比现实更夸张。

四家家族——崔卢李郑,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崛起并且长盛不衰的门阀世家。

先说崔家——清河崔氏

这个清河崔无忌为什么这么肆无忌惮,一个八品县丞居然敢让四品的都尉把上房让出来,而都尉居然真的乖乖让出来了。怎么说的,“我怕的不是他,而是清河崔氏。”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2)

清河崔氏,隋唐第一姓氏。

崔氏从三国时期开始发迹,比较有名的一个就是曹操身边的一个亲信——崔琰。《世说新语》记载,曹操一统天下之后,匈奴使节来拜见。曹操觉得自己面目鄙陋,就让崔琰假扮自己,而他就站在一旁持刀扮作护卫。这就是《魏武将见匈奴使》的故事。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3)

崔琰,代表的就是清河崔氏。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曹操的儿子曹植后来就娶了崔氏之女,让崔氏一跃成为了皇亲国戚。清河崔氏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推行汉化,进行权力改革;2.与豪门世家联姻,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包括与皇族还有范阳卢氏(对,就是卢凌风那个卢氏)、瑯琊王氏等大族通婚。

第一件事让他们差点被灭门(好在凭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庞大势力又回转了),第二件事让这些名门氏族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受尊崇且不可动摇。

到了唐朝李世民看不下去皇姓居然排在世家之后,于是重修了《氏族志》,把李氏改为一等氏族,皇后的长孙一氏为二等,清河崔氏排在皇姓之后,列第三等。足以可见崔氏是多么矜贵的氏族。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4)

虽然皇家把崔家排在第三等氏族,但是当时的人们仍以崔姓为贵。唐高宗的一位宰相,娶的是郡主这样的金枝玉叶,可是当被问到一生有什么遗憾时,薛说的是:“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连皇家郡主都比不过的五姓女,就是说的当时的崔卢李郑加上太原王氏五姓之家的姑娘。

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房玄龄和那个说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魏征,其实都是求娶了清河崔氏之女。

接下来说说范阳卢氏,就是剧中卢凌风所在的大家族。

卢氏本姓姜,后来因为封地在卢,所以受姓为卢。其中一支的子孙后来迁到范阳郡,发展壮大,所以后世称为范阳卢氏。

卢氏发家于东汉,最有名的先祖卢植,学问非常高,曾做过刘备、公孙瓒的老师,也做过袁绍的军师。董卓曾经因为卢植对他不敬想杀他,却畏于卢植的声望放过了他。曹操也曾称赞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5)

卢氏就凭借着帝师名士家学及封土的富庶,发展成为了当时的名门望族之一。

李世民曾说:“崔、卢、李、郑这四家,就算不当官当个布衣,仍然自恃身份,高傲自矜,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是以他们为贵!”

魏晋隋唐之间,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就是崔卢李郑王五大姓。其中崔氏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李氏分陇西李氏及赵郡李氏,这五家七族统称“五姓七望”。

为了巩固家族的声望和地位,范阳卢氏十分注重门第,联姻的圈子基本稳定在士家大族之中。特别是五姓七望中的世家,也曾与皇室频繁通婚,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6)

不过范阳卢氏重在以儒学诗书传家,仅在唐朝,就出过8名宰相,有“八相佐唐”的美名流传。乾隆皇帝曾经写过:“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虽然四大家族到了清朝早已没落,但是在才学方面,仍然人才辈出。

崔卢两氏是望族中的望族,精英中的精英,以至于到现在,汉语里用“崔卢”一词指代豪门世家。

理清了这两姓渊源,就能理解剧中的情节了。不过我觉得卢凌风在这剧里一开始高傲自大的形象并不很准确,虽然官居金吾卫中郎将,但好歹也是读书礼学传家,怎么会是开头那种傲慢狂妄的形象呢。

至于甘棠驿的那间上房,如果卢凌风没有被革去中郎将一职的话,差不多就是四品官,八品县丞清河崔无忌碰上范阳卢氏中郎将,也应该乖乖地让出上房的位置了。

唐朝诡事录官员品级(崔卢两大族家世地位究竟有多显赫)(7)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