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宿舍的同学最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募:

本人诚招长期饭友,希望你川菜粤菜海鲜日料烤鸡啤酒意面披萨样样都吃,让我们一起红尘作伴,吃吃喝喝。

票圈一下子炸开了锅,好友们纷纷留言:

“除了辣不能吃,其他奉陪到底!”

“土豪,陪吃可以,你买单吗?”

“一起一起!饭堂实在太难吃了,外卖我都快吃腻了。”

“啧啧啧”

……

刷完票圈,真是让人连点赞的心情都没有,默默查了一下银行卡余额,准备待会去充三百块钱饭卡。然后,就只能发一条设置为私密的朋友圈感慨一下:

有时候,消费习惯不同,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因为我真的没钱。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1)

开学新三件?我连电脑都买不起

每年开学季,都是商家促销的好时机。某猫就说了,今年我们00后的开学新三件,是平衡车、投影仪,还有可以玩航拍的无人机。

宿舍和教学楼相距太远,在校园里骑平衡车,既方便、又拉风。便携式投影机,连上WiFi投射大屏,宿舍秒变“电影院”,情调立马提高几个level。无人机就不用说了,还在玩数码相机的你,早就落伍了。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2)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昂贵的开学三件套。图/天猫

很快,90后的老三件,电脑、手机、平板,就可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然而,现实真有这么美好?

显然不是。对一些学生来说,上大学的学费,已经是家里的一笔巨额开销。说不定,学费就是家里人东拼西凑来缴纳的,哪还有配置新三件、老三件的资本?

媒体上经常能看到各种对分期平台的抨击,不过,这些平台确实就是一些学生的无奈之选。手机可以买国产品牌低配版的学生机,一千块钱不到就能用上。但几千块钱的电脑,一下子掏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大学生只好用分期平台购买了。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3)

很多学生是被逼无奈使用分期平台。图/天猫

三四千块钱普通配置的电脑,分成十几二十期,加上利息一个月二百多块钱,对学生党相当友好。省吃俭用分期买电脑,总比想用电脑时,腆着脸问舍友借好。

至于新三件是什么?很抱歉,没听过,也买不起。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4)

大学生吃饭,也要分等级

在家里吃惯好东西的大学生,一上学总要抱怨一下饭堂。米饭太硬了,汤水没味道,土豆红烧肉里没有肉。日常恐开学,大致就是从讨厌饭堂开始的。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5)

很多人会以饭堂菜色单一为理由,选择点外卖或下馆子。图/搜狐网

食堂吃久了确实会腻,那么就叫外卖了。支使一下去饭堂打饭的舍友帮忙拿外卖,在宿舍舒舒服服吹空调煲剧,吃完饭将外卖盒一扔,擦擦嘴巴就可以上床玩手机,日子实在太舒服了。

没有晚课的时候,三五好友约起来,去某某餐厅吃饭,顺手拍几张加了滤镜的美食照,发了带餐厅名字的朋友圈,还有精致的闺蜜合照。在大学里,这大概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大学生了。

但另一面的生活是,有些大学生,他们父母给的生活费,仅能供他们勤勤恳恳吃饭堂。如果下狠心叫外卖,一顿饭就抵得上吃饭堂一天的费用,这就太不精打细算了。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6)

钱真的给了大学生很多限制。

这种情况还体现在,平时宿舍聚餐也好、部门团建也好,总有一些人不太愿意加入。他们不是肠胃不舒服,就是事情很多抽不开身。但真相是,一次聚餐一百块没了,对别人来说,那只是小小的零花钱,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星期的饭钱。

大学生吃饭, 也是分等级的。叫外卖的看不起吃食堂的,出去下馆子的看不起叫外卖的。穷大学生不想和土豪交朋友。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7)

当TA在旅游时,我在打工

宿舍夜谈的时候,大家聊起了假期的安排。

恋家的舍友早早抢到高铁票,一放假就要卷包袱回家。其他两个舍友,一个提前半年买好机票,和家人一起去泰国度假。一个早早订好青旅,也要出去旅行。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8)

很多人都认为东南亚旅行实惠,但也有很多人付不起旅费。图/Pexels

剩下一个不吭声的,沉默一会儿,勉强打了个马虎眼,“家里太远了不回去,假期我要在学校看书。”

但真相是,TA要在学校兼职,赚点钱养活自己。长假也好,短假也罢,总有一些留守学校的学生,既要帮烦人的舍友们拿快递,还要在街上派传单、在别人家里做家教。

朋友圈那帮磨人的小妖精,一会儿去了澳洲,一会儿去了韩国,昨天还在巴黎街上淋着雨,明天就在威尼斯河畔拍合照。每一条朋友圈都要带定位,生怕别人不知道。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9)

家庭条件不太理想的大学生只能利用假期去做兼职挣生活费。图/新浪博客

当别人在朋友圈里各地旅行时,在酒店当服务生的大学生,上夜班到3、4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学校。当假期结束领到工资时,他们才能轻松一下,因为下学期的生活费可算有保障了。

不需要鸡汤,现实已经逼着很多大学生成长。

出国留学,想想就好

大三要不要出国交换,这不仅是成绩问题,还是钱的问题。成绩好、英语也不差,还要给得起学费。就说考雅思、托福那两千块钱就好了,已经拦下了多少想出去见见世面的大学生。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10)

考雅思、托福的费用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图/Pexels

当然,考得起雅思、交得起学费的大学生,出去交换就不仅是学知识了。交换半年当长期签证,其实就是去玩了大半年。

至于成绩不好怎么办?只要学校不太差,总会有一些交换项目。同样的,语言成绩能过,交钱了就能出去游学、体验生活。

到了大四的时候,一些平常不怎么上课、四六级挂了好几次的人,也会突然说自己要去留学。找留学中介花了好几万块,雅思还没考就拿到英国几所名校的offer,剩下的就是语言成绩的问题了。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11)

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只能留学的同学的朋友圈感受国外风情。图/Pexels

花一两万块钱,报一个雅思速成班。如果还没过,就再报一个班。雅思刷了好几次,总之钱不是问题。很快,毕业了,你就能看到他们在伦敦旅行,顺便玩起代购了。

出国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当然好,有能力的大学生,争取拿个全奖。但在大多是情况下,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出国留学,还是想想就好。

美妆,猪猪女孩跨不过的门槛

刚上大学时,连洗面奶都没用过的姑娘,多少会惊讶于舍友们的瓶瓶罐罐。

你可能只带了一瓶大宝,还是准备冬天皮肤干的时候才用。但看看旁边的舍友,早晚洗面奶伺候,日常水乳霜保养,出门必涂防晒霜,时不时就敷面膜。偷偷瞄一眼她用过的牌子,上网一查,才发现,舍友的脸每天涂的东西,加起来就要一千块。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12)

昂贵的化妆品价格让很多女生望而止步。

什么都不懂的化妆小白,也想学习一下。但一看到美妆的价钱,就要打退堂鼓了。专柜买不起,网购怕假货,再不济去名创优品买一些平价化妆品,却怕毁掉自己的脸。

一起出去逛街时,受到的暴击会更大。一来到某某良品,那些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的价钱,对你来说很难接受。但对于同学来讲,这些却只是平价商品。你在淘宝上买衣服、鞋子,通通不超过100块。但朋友在商场买一条牛仔裤,就要2000块。

看《创造101》时,杨超越说自己跟吴宣仪、傅菁住一起时,看到她们满屋子名牌包包、鞋子很惊讶。相比之下,她背的包包只要30块。有一次,她送了陈意涵一件淘宝买的一百多块的衣服,陈意涵送了她一双袜子,却要800多块。

大学里的消费观(大学里的消费差距)(13)

图/搜狐网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杨超越,当不了吴宣仪。对一些大学生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的重担早已压在他们肩上。他们没办法,也不敢放纵自己。但有时候,他们也不愿意自己落后太多,于是背上了分期的债务、打工兼职、省吃俭用……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可以是五彩斑斓的。但现实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过上朋友圈里的生活。

今日作者

木木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youjian-university)

编辑 | 秋裤

排版 | 阿梓

(来源:新周刊)

,